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从插花艺术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日式禅意插花图片」

时间:2023-01-04 15:49:10 来源:域鉴

大家好,从插花艺术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日式禅意插花图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

“一花一世界”,对于中国人而言,以"花"作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盆景类的花卉艺术,被视为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大融合。瓷器与花艺的结合,体现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处处透露着自然之真、人文之善、宗教之圣、艺术之美这四种特质。

元代黑釉花棱双系罐 老窑瓷博物馆藏

元代青瓷蒜头瓶 老窑瓷博物馆藏

插花之美 历史悠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一千多年前,诗人就曾写下田园逸世的美好,到了现代仍旧不失其追求者。在物质横飞的当下,对于如何提高精神修养,人们也正努力寻找着某种方式,而这也许能在插花艺术中得到慰藉。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花不萎。”明代更出现了影响至今的花艺专著《瓶史》,插花是通俗的说法,正式称为瓶供或者清供。以古代瓷器插作花卉,透过花的真味与器的玩赏,可用心体会千年前艺术之魅力。

此图为元代磁州窑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始见于宋代,多为盛酒器,此瓶为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黄,腹部刻画大朵缠枝牡丹,刻画生动流畅,底部露胎无釉。玉壶春瓶以器形端庄,线条优美著称,一直延续到民国都有烧制。

爱美之心,不分古今。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喜爱插花之美。插花是一种文化,中国古代插花与中国传统的人文观念、艺术手法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图为龙泉青釉贯耳瓶,贯耳瓶又称投壶,原为青铜器的酒具,后逐渐演变为花器,龙泉青瓷是中国瓷器史上青瓷的代表,被世界广泛认同,西方人称之为塞拉同。

君王提倡 蓬勃发展

先秦时代中国民间就有男女互赠花束以表达思念的风尚。《诗经》中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南史》中也记载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里记述的是公元5世纪的事。稍后有庾信的杏花诗:“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可见,此时插花已不仅仅用于佛前供侍。

此瓶为宋代吉州窑黑釉梅瓶,梅瓶创烧于宋代,其型高雅端庄,为历朝文人帝王所追捧。此瓶通体施黑釉,瓶身有黄色斑块,釉色乌黑亮丽,造型精美大方,为吉州窑烧制。

至唐朝,花艺也蓬勃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君王提倡、文士尚雅、仕女爱花,处处呈现一派争奇斗艳的盛况,插花已深植于民众日常生活,举国有以花会友、寄情花木之风。史料《清异录》中最早记载了当时插花展览的盛况。与此同时,佛教盛行,佛前供花也十分普遍,于是深山古刹、寻常街巷皆花影婆娑。

此瓶为宋代白釉暗纹广口瓶,小口、丰肩、圆腹,暗刻缠枝花卉,釉色白中泛黄,小巧可爱。

文人插花 以花影人

在宋代,插花艺术迅速发展,与“闻香、品茗、挂画”合称“宋人生活四艺”。伴随着文人雅士作画、吟诗、赏花,又产生了“文人插花”。文人插花为此时期的主流,他们把哲思与花木、自然联系起来,穷通物理,又在花木中寻找逍遥之乐,以拂红尘之污。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此图为宋代龙泉莲瓣敛口碗,此碗敛口,圆唇,肩部外突,腹部由上向下急收,外壁刻一周莲瓣纹,莲瓣外轮廓为刻花,细部纹饰为划花,器身施青釉,器身伴有细碎开片纹,底部露胎无釉。

所以,文人义士常以花卉影射人格。在花材的选取上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达人生抱负、理想等。南宋诗人黄升的《春暮》“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正描写了文人插花的惬意。

此瓶为宋代酱釉天球,天球瓶,亦可成为长颈瓶,通体施酱釉,纯正清雅。

鼎盛时代 尽显自然

明清作为插花艺术的鼎盛时代,插花理论有较大的发展,许多插花理论著作相继问世。如列出了每个月的主花与配花的屠本畯《瓶史月表》;袁宏道的《瓶史》,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插花的花材、花器以及插花技艺和插花事宜;而高濂的《瓶花三说》则把鲜花的插养技艺视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休闲方法之一。《瓶花三说》即“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张谦德的《瓶花谱》对插花技艺也给予了阐述。

此图为宋代油滴黑釉撇口瓶,瓶撇口,短颈,丰肩,长腹,圈足。足部以上施油滴黑釉,扣沿施一圈白釉。此瓶器形精美,釉色滋润。

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相信物我本属一体,因而崇尚自然,将自然作为心灵的寄托和归依,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文人插花最典型的主题——遣怀,即抒发内心的感情。

在中国式的插花中,与遣怀这一主题相应,宋时出现了理念花,用名贵素雅并富于象征性的花卉,如“梅、兰、竹、菊、杉、柏、水仙”等,表 达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望和抱负。但“理念花”只是注重品格昭示,却无法传递文人更复杂微妙的心境和情感,于是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心象花”、“自由花” 等,花材运用更广泛自由,主题也多是抒发个人心态和情趣。

此图为宋代耀州窑刻花梅瓶,梅瓶创烧于宋代,其型高雅端庄,为历朝文人帝王所追捧,此款梅瓶造型美观大方 ,刀工一气呵成。

中国人崇尚自然,将自然作为心灵寄托和归依是其表现的一方面,其表现的另一方面在于对自然纯朴的推崇,爱“天然”而忌“雕饰”,这使得中国插花无论是“理念花”还是“心象花”等都具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色。就是每一支花的自然形态都得以充分舒展和体现,这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式插花用花量少的特点,虽不至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但确是力图通过疏密、虚实的巧妙安排,在小天地里做大文章。

在现代,通过花卉与瓶器的摆放结合制造出一方美丽的小风景也不失为一项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休闲艺术。很多喜欢收藏瓷器的藏友们购回瓷器后往往是将其束之高阁,作为一件单纯的摆设。昂贵的瓷器如此细心保护自然无可非议,不过对于一些基本的瓷器不如将其作为花卉的承放之所,发挥其长。花卉与瓷器的结合相信一定会让两者皆更显魅力。

进入域鉴APP“花与瓷”课程,瓷器专家申公明老师在线为您讲解插花艺术与瓷器结合之美。申公明老师作为瓷器专家,同时也是一名花艺爱好者。本次将通过视频为藏友们展现插花艺术的基本要点、插花工具、鲜花保鲜方法以及立式、斜插式、展开式、排列式、螺旋式、复合式等插花手法,教你学会如何用花卉在瓷器上作画、让花卉跳舞。体会“花与瓷”之美,带您领略另一番的收藏乐趣!

申公明

从事海外文物回流工作20余年,长期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寻找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长期参与央视1台《鉴宝》央视2台《寻宝》的专家组成员鉴宝。

1999---2006年在世界各地为国内几家知名拍卖行征集拍品;

200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毕业;

2010年与内蒙考古队队长刘国祥先生在红山文化考古现场考察学习;

2010年跟随北大考古系主任徐天进等在美国各大博物馆考察;

2011年应马来西亚槟城邀请出席文物鉴定会;

2010年----2016年,北京乾方文物鉴定公司总首席执行官 2016年至今,策划建立专项博物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