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中西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差异研究论文「中西史学比较研究」

时间:2023-01-18 13:01:12 来源:回憶先生

大家好,中西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差异研究论文「中西史学比较研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言

在奔腾不息的造园艺术活动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的运用如实地反映了园林历史的每一次发展。文字在西方古典园林中的运用不仅是叙述景观渊源的物质存在方式,也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人类高蹈尘世、情感抒发的精神表达。对中西古典园林中的文字运用的比较和研究,离不开文化的视野,离不开古典园林艺术生长的时空,离不开整体的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因而,比较和诠释文字在中西古典园林中的运用,应当从文化与思想方面入手,挖据出文字的运用在西方古典园林中寥寥无几的原因,以及文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所展现的蓬勃生命力和发展原动力的原因,进而比较二者的异同。正如吴良镛在《广艺建筑学》中所言:“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因为建筑正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培养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进程,并成为文化之有形和具体的表现”[3]。文字运用的研究也是这个道理,中西古典园林中的文字运用是一门艺术,但它并不是一门纯自由的艺术,它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是具有精神性的一面,同时也具有物质性的一面,如果说园林建筑是一门“带着枷锁跳舞”的艺术,那么文字就是打开“枷锁”的“钥匙”。在物质与精神、技艺与艺术、科学与人文的天平上,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文字运用的理解更倾向于后者,而西方古典园林则倾向于前者,例如,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所说;“艺术是沿着建筑、雕刻、绘画、诗歌、音乐这一顺序链条发展的”[4]。可见在西方,文字在古典园林中并不是以艺术形式而存在的;但中国则不同,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中所言“然乎,营园境中法,则书为意之睛[5]。”可见书写在园林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通过对文字运用的比较研究,来进一步诠释中西古典园林背后所寄寓的价值观念、审美心理、宗教情感、民族性格等深层的文化内涵。

1、中西古典园林中的文字存在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是两种并行的园林艺术体系,那么文字的存在方式则会不尽相同,但它们又离不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文字的存在方式必离不开“文化”,可以说“文化”是文字在中西古典园林中存在方式的必要条件和核心。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6]。刘宓庆在《文化翻译论纲》中认为文化包含“物质形态、典章制度、行为习俗、心理活动、审美系统”[7]。我们知道,在世界各大园林艺术体系中,中西古典园林是起源最早、最具特色而且也最具活力的两大园林体系,从园林中对文字运用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文字是早于园林建筑而出现的,正是由于文字的出现和对其的运用,才使得园林文化得以流传于世界,而中国在很久以前就把文字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存在方式放进园林中来研究,并把园林中对文字运用艺术的研究放在很高的地位。例如以清代皇家园林为探讨中心,文字在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存在方式有两种形式作用,其一是刻于石碑、悬挂于楼、阁、亭、榭、长廊之上的匾额楹联,起点景、装饰作用的物质存在方式,二是以碑、石刻、匾额楹联为物质载体,抒发园林意境,引申造园深刻意义的精神存在方式。如颐和园万寿山长廊中的匾额“函海养春”(如图1),因景抒情表意为“如大海般包容万物,似乎春风般养育万物,进一步的深刻内涵则为借壮阔的湖面与生机勃勃的林木,标榜帝王养育万民的胸怀与仁义”(如图2)。像这种借景抒情中蕴含着标榜、教条的

图1

图2

文字语句不胜枚举如“德音汪濊”,表意形容湖水深且广,深意则是标榜帝王的仁德声誉;“斧藻群言”、“星拱瑶枢”、“海涵春育”、“和风清穆”、“舒华布实”、“数点梅花天地心”等。可见文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新的词汇“书法景观”,并且它的存在方式使沉寂的“非言语变现形式”进升为有生命的“言语表现形式”。书法家与造园家陆润痒、喻皓、李诫、计成等都对书法景观颇为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研究。

西方造园文化中,文字运用及艺术表现却没有受到如此的礼遇,西方古典园林的文化在古典的观念上并没有承认文字是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态而存在于园林建筑中的,它的存在方式多是对建筑物建造者的署名或对其建筑的命名,例如古罗马时期的政治家玛库斯·维普撒尼乌斯·阿格里帕所建造的“万神庙”(如图3),刻于此建筑上的字母“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即他的名字。又如米兰大教堂内的建筑(如图4、图5),前者是对雕塑建筑的命名,后者是对雕塑建筑的说明。而另一种方式则是以造型体

图3

态的样式而存在的,并没有蕴含着任何的深意与内涵,如白静、于华在《建筑与语言的关系初探》中所写:“早在罗马时间,作为罗马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旧时罗马柱式,柱式是罗马建筑的巅峰之

图4

图5

作,而将其和当时形成的罗马字母相对比时可以看出罗马体的字脚与罗马柱的柱头十分相似,字体和柱身比例一致”[8](如图6)。,这两种存在方式都没有蕴含着任何的深意与内涵。这是中西方文字的起源不同所造成的,汉字的起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过解读:“仓颉从鸟兽在地上留下的爪印获得灵感和启发,就用象形的方式,来把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状态,用象形的字符描述出来”(如图7)[9]。所以汉字由于象形成份,具有西方“造型”的特征,特别是汉字形体的发

图6

展演变,使汉字的体式在书法艺术层面具有了无比的丰富性和广大性,而且自身能够与建筑景观和谐的融为一体,在审美上又能够提供文化意境和文学内涵,是音形意集为一体的表意的语言系统。而西方文字最初是产生在欧洲的沿海地区,由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人的楔形文字,并简化苏美尔人的若干楔形文字,发明出简单而书写便利的22个字母而来,是为了方便、快速、简洁的传递信息,是表音的语言系统,想像空间较少(如图8)。可见西方古典园林中雕塑、建筑、绘画、工艺品是以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而文字在西方古典园林中更多的是以标语、命名和讲解这种功能性的方式而存在的,这与中国古典园林恰恰相反。

图7

图8

中西古典园林中对文字存在方式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文字的存在使园林拥有了灵魂,因园林匾联中每个文字按形体和意义都是可以独立而存在,例如,颐和园东宫门牌楼匾额“涵虚”(如图9),意译为湖水包容着天空,分开来“涵”,包含、包含;“虚”,天空、天际。又比如匾额“颐和园”(如图10),意译颐养元气的园林,分开来“颐”,颐养;“和”,元气,“园”,园林。而西方的文字是以组的形态而存在的,而且形体构造简单,语

图9

图10

境浅显易懂、空调乏味,与中国语境中的“意”差距甚大,更谈不上对园林整体的影响了。如勒诺特尔设计的凡尔赛宫内的建筑上的字母“A TOUTES LES GLOIRES DELA FRANCE”(如图11),本意就是荣耀是属于法国的,与园林环境毫无意义,更与园林中的“意”搭不上

图11

边。这也是西方古典园林中对文字运用较少,文字在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存在寥寥无几的原因。比较中西古典园林中文字存在方式的异同中发现,同是中西园林中文字的存在方式都具有功能性,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文字的存在方式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西方古典园林则是工作性的匠人存在方式。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