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书法臻于至善「善心善言无辙迹善行」

时间:2023-01-25 13:49:09 来源:书法部落

大家好,书法臻于至善「善心善言无辙迹善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们说的就是老子的那句话:“善行,无辙迹。”(《老子》第二十七章)“善”是艺术家的才能、才华、才气及艺术创作表现力、对技巧的把握,“行”是创作,“无辙迹”是指作品的艺术性所达到的程度。所以,一个人只要进入创作过程,“行”就算是开始了,至于此举是属于“善行”类,还是“不善行”类,那就两说了。

善行,无辙迹 旭宇 作

中国书法,自古讲“书韵”“笔韵”;中国绘画,古来就讲“气韵生动”,都讲了一两千年,该是很明白了。但书画中的“韵”是什么?似乎还是不太明白,至少还没见过某人说“韵”就是某个东西、某种状态。不明白中想了又想,以为老子的“无辙迹”,就是“韵”的归宿处。

所有的创作,创作者都有想法,说没有想法,那是骗人的。至于引导创作的想法是该赞同还是不该赞同,那另说。至少,好的想法融入形式,借助手段表现得很好,让人感动,这就是艺术的“无辙迹”,属于“善行”之列。

依此,我们以为书画创作,也包括其他的一些创作,艺术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应是“善行,无辙迹”。想表现,又表现得很好,能触动人,这在形式方面还是应该肯定的。提倡中和之美,顺其自然,必须如此。

现在的书画创作有造作之处,这不合我们的民族美学思想,尤其不合老子的美学思想。

这里要批评的某些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不是在创作,不是从生活中来,是故意奇怪,以制作为创新。这种自我标榜的“创新”是人为的、不合规律的,不是最高境界。我们写文章还要讲自然,如行云流水,是“善行,无辙迹”。“善行”达此境界,那是完全入道,内容入道,形式也合道,融合为一。一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母,能量巨大。而雕琢就不是这样的,处处刻意,让自己的思想、感觉钻了牛角尖,以为至美,其实南辕北辙。雕琢至极,已弄丢了事物的本相,扭曲了事物的本质。失去了质朴,哪里还有什么自然可言?画上脸谱演戏可以,要是生活中大家都画上脸谱,那还是生活本真吗?艺术也是这样,迷于巧饰,终将为淫饰,以“滥”而自我否定。

由此可知,顺乎自然,走中庸之路,发展书画的书卷气,是应提倡的。审美的民族化就是倡导中和之美,这是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情感的重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审美的世界化元素不能取代民族中和之美的审美基调,因为这与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密切相关,我们的民族之美、民族审美只能到这里去寻求艺术的最高境界。老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思想家,他真正从哲学上思考问题。老子描述过许多顺乎自然而随心所欲的状况或现象,如“善闭,无关紧要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等,都是特定存在的至高境界。但老子的这些境界都不是人为所能做到的,其本质就是顺乎自然法则,达到存在的至佳状态。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很符合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创作规律。

创作提倡顺乎自然法则,包括对艺术形式法则的理解;创作需要创新,是在以顺乎自然法则为本的艺术法则作用下的创新。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是为了让人看不懂而创新,创新却让人看不懂,是不能称之为创新的。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愿下苦功的人在找捷径,故弄玄虚,走狂怒乖张的路数。郑板桥也怪,但他是在非常有功力的基础上求怪的。有人对傅山“宁拙毋巧”的话理解错了,傅山是反对艺术的“媚”,是相对无骨无力而言巧拙关系的。他毕竟有学问,读一读他的作品,就知道他的境界了。

凡历史上成大气象的书画家,皆“善行,无辙迹”,艺术有佳境。

作者:旭宇 郗吉堂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