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我所了解的《天门文艺》期刊有哪些「文艺期刊是什么期刊」

时间:2023-02-04 14:13:10 来源:文学泉

大家好,我所了解的《天门文艺》期刊有哪些「文艺期刊是什么期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所了解的《天门文艺》期刊

喻训天

前言:《天门文艺》公众号,是近年来在天门地区文坛上比较活跃的新媒体。同时,我们知道天门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文艺期刊也叫《天门文艺》。

《天门文艺》1953年创刊,停刊于2013年,这中间正好60年。

然而,这中间曾经发生过一些变化,据1988年版《天门县志》27卷文化新闻志记载:《天门文艺》创刊于1953年8月,由天门县第一文化馆主编。1954年12月县文化馆召开业余文艺作者创作会,历时5天,创作文艺节目28个,创作散文20篇。

根据以上信息,天门县第一文化馆和天门县文化馆有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另外,在“文革”中,由天门县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替代了原来的县文化馆,曾经还改称为“战斗文艺”。在1970年5月8日。出过一期歌唱金琼㛅同志专辑。这些并没有文字记录的史科,只有依靠实物来证明。

早期的《天门文艺》主要以曲艺和演唱节目为主,如民歌、渔鼓、快板、小歌剧、小戏曲、三棒鼓唱词、采莲船唱词等,深受农村基层群众的欢迎,可以即学即唱、即学即演,为丰富民间的文化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县内唯一的文学期刊,配之以诗歌和散文,也是文学青年的最爱。


原湖北日报社社长、湖北省文化厅厅长周年丰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上天门中学时,语文老师张三洲常给我们朗读李季、田间、臧克家、艾青的诗;读高中时,我有些偏科了,经常摸到校图书馆和县文化馆去读文学期刊,并开始给《天门文艺》投稿,如写吹牛的诗“公社小麦大丰收,派我邀月当秤钩,弯弯月亮怕拉直,抱头直往云里溜”。】

1960年,周年丰上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仍然给《天门文艺》投稿,在1962年的《天门文艺》上,曾刊登过周年丰(笔名周扬帆)和何淑伦合作写的诗,“白湖采菱”。

白湖采菱

作者:周扬帆、何淑伦


日出东方红似火,染红天边云朵朵,

采菱姑娘下白湖,满湖菱船满潮歌。


七月菱角八月落,百里白湖无风波,

菱叶盖湖严如被,颗颗红菱赛麻雀。

1966年学校停课闹革命,干部下放劳动,全国绝大多数的期刊都停了。全国期刊由1965年的790种骤然下降到1966年的191种,1967年再降到27种,至1969年时全国仅剩下《红旗杂志》、《新华月报》、《人民画报》等20种刊物。(数据来自《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11月刊)。

1973年虽然“文革”还没有结束,但思想文化战线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松动,《天门文艺》恢复由县文化馆编辑,版面设计也回归到以前的艺术风格,这与邓小平复出整顿文化教育有关。当然,后来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打回原形,则是另一回事。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说《天门文艺》是代表天门文化的一个知名品牌。它充分展示了天门文化之乡的底蕴和风采。实际上它也是一些文艺青年成长进步的阶梯。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阅读兴趣和欣赏习惯正在逐渐改变,所有的纸质期刊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012年2月,为纪念《天门文艺》建刊60周年,《天门文艺》有一个约稿活动,准备编辑出版《天门文艺60年纪念特号》。

在搜索的过程中没有找到这本纪念特刊,却惊奇地发现了《天门文艺》创刊号的征文。

这是在纪念《天门文艺》发行60周年的时候,真正的《天门文艺》停刊了,一个同名同姓的孪生兄弟则要诞生,其征稿新闻如下;

永定区《天门文艺》创刊号公开征稿。

张家界新闻网11月8日讯(通讯员 鲁絮)11月7日,从永定区区委宣传部获悉,永定区《天门文艺》(内刊)创刊号开始公开征稿,向社会公布“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生活真善美,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来稿原则每篇不超过5000字(诗歌不超过100行)”等用稿要求和长期投稿邮箱(ydqzjxh@sina.com)。

据悉,《天门文艺》(内刊)由永定区文联和永定区作家协会联合创办。该刊计划按季刊周期编辑出版,设计16开本64个页码(内插彩页),设置“名家笔谈”、“天门散板”、“界上新韵”等栏目,主要刊发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专访、评论、随笔和书法、美术、摄影、篆刻等作品。

2014年2月《天门文艺》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

张家界不仅有天门洞和天门山,而且还有了《天门文艺》,年轻的张家界仿佛要将“天门”二字用到极致。

这本《天门文艺》第1期,发行的时间是2014年2月。

主办单位是: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

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是: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宣传部

张家界市永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天门山下春风十里,不如有幸遇见你》,这是纪念《天门风》顺利发行的纪念文章。看到别人写的文章,心中五味杂陈。因为这个《天门风》同样不属于我们,一个有近70年历史的《天门文艺》期刊消失在荆楚大地上,它的一个孪生兄弟却诞生在了湖南的湘西。

张家界虽然是一个地级市,但它的GDP还不如天门,但别人对文化品牌的培育和重视则值得我们学习。这不,2021书香张家界“天门讲坛”第五期党风家风专场开讲。所有能利用上的地方都使用上了“天门”二字。说明他们很看好这两个字的文化品牌价值。


弹指一挥间,又是一个十年。回头看当初为纪念《天门文艺》创刊六十年时,读者与编辑的对话,仍然感慨良多!下面是一个叫飞雪的网友和编辑文清先生十年前的对话。

献给文清先生并贺《天门文艺》六十华诞 !

《天门文艺》是家乡的一本纯文学刊物,它几乎与共和国同龄,近六十年的办刊历史,一路风雨一路跋涉走到了今天。她的脚步从稚嫩到坚韧,她的风骨从单薄到厚重,每一个文字里都承载着《天门文艺》 人的辛酸与汗水。在文艺的春天里,《天门文艺》呱呱坠地,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她经受洗礼。你可以赞叹她坚持不懈地文以载道,也可以对她的不食人间烟火嗤之以鼻!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风雨六十年,《天门文艺》初衷不改,高举纯文学的大旗,一路前行地走过来了。

曾经多少文学青年对她爱慕有加,曾经多少文学前辈对她推崇备至,《天门文艺》是我们心中的一个美丽梦想。当我少年的诗情,无情地被时光的砂轮打磨得面目全非,当我仅存的一点激情,被生活腐蚀得支离破碎,我突然发现,已经很久都没能静下心来读一本纯文学的刊物了,当初我要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愿景,早已烟消云散。然而《天门文艺》她一直都在,且从未更改!她原汁原味的文学性,她不媚俗不为金钱所动的信念,鲜明地烙印在她的字里行间!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更是一个金钱至上的时代,也许你无法想象,《天门文艺》的现任主编文清先生,他在纯文学的殿堂里默默地守候,无怨无悔无欲无求,六年的责任编辑,十六年的主编,整整二十二个春秋,他把自己也守候成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

《天门文艺》是一株末染尘的莲花,她的花辦上刻写着弘扬正气、追求唯美、摒弃媚俗、淡泊名利!而为这株莲花浇灌施肥的文清先生,冒着被人讥笑为固执古板的酸楚,既做到发扬好传统,又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坚守一个宗旨几十年不变,谈何容易!

《天门文艺》近几年改狭隘的内守为向外开放,在全国互联网论坛上建立了许多投稿基地,不同层次的作者踊跃投稿,甚至具有一定实力的知名作家诗人,也赐予大作,并来信称赞《天门文艺》“小刊胜过大刊水平”。可以说、如今的《天门文艺》是属于全国的纯文学艺术期刊。

突然想到这就像是只有一个人的河流,一座灯塔孤单地位立,哪怕雾再浓再大,就算这一束光芒无法刺穿重重迷雾,灯塔依然静静地发射着自己的那一缕微光,并且无怨无悔永不停歇!2012年3月14日夜于东莞虎门(节选)

下面是编辑文清先生的回复;

感谢飞雪出自肺腑的文字!天门文艺是整个天门人的文学园地,是党的事业,我只不过作为一个老"兵"站了几十年岗而已,不值一谈.当今时代钱是主流,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文化定当有人来坚守.我作为一个在文化战线工作了40多年,在编辑部滚了20多年的老编辑,我不站岗谁站岗?现在文化多元,说不准谁对谁不对,严肃文学只是“大合唱"里的一小部分,别人爱好什么,那是别人的兴趣,我们无权指责。诚然,《天门文艺》60年来,从第一任编辑至今 ,有多少人为着她的繁荣付出过辛劳和汗水,以及宝贵的青春。只不过我比他们幸运点,时间长点,60年在历史的长河只是一片小小的浪花。这里,我只希望她源远流长。

《天门文艺》60年纪念特号目前正在组稿中,飞雪的文章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文章.望大家都拿起笔来,为故乡的文化,故乡的刊物而歌而唱而呼!文章长短不拘,只要是有感而发,生动可读我将依质而取。2012-03-15


看到以上文字,我们为文化之乡有这么好的读者和编辑而感到欣慰,同时又为失去了《天门文艺》期刊而感到遗憾和惋惜。大势所趋,我们不应该对有关各方求全责备。早在10年前,当热心读者和坚守阵地的编辑讨论《天门文艺》发展方向的时候,纸质刊物的冬天已经来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3316个文化馆,它们有的叫文化艺术中心,也有的叫群众艺术馆。但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全都放弃了纯文学期刊,因为它们要生存。尤其是县一级的文化馆大多以收费办班和场地出租来维持生计。

早在2016年8月5日《光阴日报》发表“艺术期刊停刊,终点还是起点”的文章。该文分析了艺术期刊的“停刊之痛”,希望冬天里也要有新芽。

“文学体现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国家的文化创造力,是构筑文化自信的基石。”

这是2016年10月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专程前往《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编辑部,与三家杂志负责人和文学编辑深入交流时,对文学期刊的肯定。(10月26日 中国作家网)

近年来,对于恢复馆办刊物的呼声不少,文学刊物是群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文化馆的基础业务之一,它是群众文艺工作者自己的园地,也是业余作者成长的摇篮,更是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恢复馆办刊物这件事上,天门更应该有紧迫感,因为《天门文艺》这个有近70年历史的刊物已经完全被别人复制。要知道,期刊名称是不享有著作权保护的,只要在主管部门登记完毕,就算大功告成。况且别人的主办单位已经远远超出群众文化馆这个层面。

《天门文艺》期刊,对于湖北天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她不属于那个人,将它留在故土是我们大家的责任!

2022年9月于武昌

喻训天,天门竟陵人,1955年出生,天门城关中学1970年初中毕业,1971年下放天门张港朱场公社联合大队,1975年招工进武钢轧板厂,2010年退休,现居武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