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陶瓷收藏:中国现代日用陶瓷市场浅析

时间:2021-10-29 12:45:06 来源:中国陶瓷网

中国现代日用陶瓷市场浅析

当中国古瓷在佳士得、索斯比拍出成百上千万的价格,中国现代日用瓷在国际主流市场难觅踪迹。上世纪90年代我在纽约住了几年,在美国最大百货公司梅西8层找到了瓷器销售部。这里的瓷器来自世界各地,有英、法、荷兰、德、意大利,也有美国本土的。梅西百货在纽约属中档商店,相当於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为工薪阶层消费场所,这里的日用瓷多走精细之路,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烧制得十分精美,拿在手中观看、把玩简直找不到一丝缺陷,自然价格不菲。遗憾的是,在这里找不到一件中国日用瓷。在布鲁明戴尔、博格道夫古德曼、巴恩斯纽约等以豪华、时尚著称的百货店更难找到来自中国的日用瓷。纽约并不是没有中国瓷器,唐人街的“珠江百货”可找到中国瓷器。但都是国内常见的“老三样”:形状不一、印花模糊的粗瓷大碗。购买者都是初到纽约、手头不宽裕的新移民。纽约市内还有一种定位低收入家庭的商店,叫“99分店”。顾名思义,其商品售价都不超过“99分”。那里也可以找到中国生产的瓷杯,美国人称“mug”。“99分”若折合人民币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在美国市场很难找到比它更便宜的了。

美国主流百货商店出售的瓷器多数来自欧洲或美本土,美国人喜欢的品牌有Royal Doulton、 Wedgwood 、Impearl Blue等英国品牌的精细瓷器,它们的设计特点是金边玫瑰花型等传统的欧洲设计图案,看上去很奢华。Wedgwood 、Impearl Blue也以精细著名,它的青花图案据说从中国景德镇学去的。而日本瓷在美的销售方式很特别,拿著名品牌Mikasa来说,它在“销品茂”(shopping Mall)以工厂直销店出售产品,除卖瓷器、还卖水晶製品。Mikasa在美国有很好的口碑,几乎所有家庭都拥有一、两件。一到圣诞,Mikasa通过报纸邮件向老顾客发放促销广告,此时价格比平时低3—5成,店里立即被抢购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有家日本瓷器连锁店开在美国小镇的主街上。产品有最普通的“有田烧”、“美浓烧”等;店主是旅美日侨。小镇周围是一个很大的中產阶级顾客群。如今这家连锁店出售的瓷器在中国市场也能见到,但价格却比美国的高出许多。拿5件套的饭碗为例,美国市场卖10美元,同样商品在中国卖200元人民币。难道中国人的钱太好赚?

这家瓷器连锁店的服务也有特色,开店的日本妇女英语说的结结巴巴,服务却无可挑剔。她耐心地给你解释各种日本瓷在不同场合的用途,比如喝汤的碗、放酱的盘;想必店主将瓷器作为文化商品来经营,才有如此热情。韩国瓷器在美国市场崭露头角,因韩式烧烤风行。韩国瓷也有自己的特色,在远处我一眼就能将它与日本瓷区分开来。

美国本土有许多瓷器厂家,比如Lenox。它的瓷器走精美路线,常被当作高挡礼品送人。我本人就收到过两件,一件是八边形的饭碗,一件是小花瓶。它们的图案相似:花木小鸟,用24K金镶嵌。十分高雅。然而国人知道最多的美国瓷器叫做“康寧瓷”。康寧瓷以它生产的小镇命名,如果读者有机会去尼亚拉加大瀑布,不妨顺道访问一下它的生产车间。实际上康寧瓷是一种特殊的玻璃製品,因扔到地上不碎而名声大振。可在美国很少有家庭用康寧瓷、密胺瓷、搪瓷餐具来招待客人,它会被人耻笑。稍具经济实力的家庭也不会用康寧瓷作为日常餐具。而国人热衷康寧瓷、密胺瓷或搪瓷,认为它们耐用、经摔,这恐怕和发展水平有关。想当初,我们不都认为“的确良”化纤制品比纯棉制品要好吗?

现在国内上档次的百货商店(如北京燕莎购物商厦)都能见到来自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的瓷器,外国瓷跑到瓷器的故乡来叫板、争夺中国的消费者了。我们的出口瓷因接了人家的定单,在设计制作上也十分精美,但国内市场上供普通家庭消费的日用瓷与进口瓷相比,存在不少差距。

差距一:设计上“精美上不去、朴拙不到家”。国际流行的日用瓷要么走精美之路,美轮美奐、找不到一丝缺憾;要么走纯朴天然之路,讲究天人合一,如日本瓷。与他们的產品相比,我们市场出售的国產瓷往往是个“半吊子”:洋不洋、土不土,没自己特色。“半吊子”现象从根本上说是对中西文化精髓以及传统与现代化的涵义没吃透。

差距二:制造上“工艺不够精,质量不够好”。举个简单例子,你买个日本碗,摸它底部是光滑如丝的。而你买个中国碗,十有八九底部粗糙不堪。就这点差别使中国瓷失去国际市场,也正在失去国内高端市场。当然,还有更深刻文化原因。从古代起,就分官窑、民窑,给皇上烧瓷,质量不好是杀头之罪,而给百姓烧瓷就顾不得那么多讲究了。这种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文革期间,景德镇曾为中南海烧过一套名叫“梅花欢喜满天雪”的“主席用瓷”,其精美程度比起任何外国瓷都毫不逊色。而日本瓷生产就不太一样,它一开始就具有朴实无华的平民意识,民眾生活中的亲和、淡泊、闲适都用在瓷器的造型、制作上了;且日本国民对陶瓷的喜爱和审美意识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每个瓷窑烧制的民品都不会掉以轻心。

差距三:未摆脱“锅碗瓢勺”概念。国外日用瓷完全摆脱“锅碗瓢勺”概念,当作一种附加值很高的艺术品来经营、购买、收藏。在国外商店,日用瓷不单独陈列,而与其它家具饰品一起出售。日用瓷范围也从厨房延伸到起居室、卧室、厕所和园林。纽约有家叫“陶瓷大库房”(PotteryBarn)的家居专卖店,聘请“住店设计师”负责从厨房到卧室的床单、桌布、卫生间漱口杯、肥皂碟设计。每季都推一个系列,98年春季系列以泥土和青草色组成。此时店里所有商品都用这两个色系,餐具也如此。这里出售的日用瓷,很少在10美元以下的,虽说是瓷器,却像艺术品一样有保留价值。一些名牌时装设计师也从专营服装,转向家居產品的多种经营。如大牌设计师拉尔夫.劳伦、凯文克莱尔的產品也已从服装转向香水、床上用品和日用瓷器上了。在中国,好像还没有一家企业做这种一条龙服务的。

差距四:营销手段落后。近年常听到去海外展卖的中国瓷器厂家流落异国他乡的消息,别说商品卖不出去,连回国的盘缠都没了着落,让人唏嘘不已。我们的瓷器厂多是个体户,缺乏大集团促销的经济实力。在国内也常看到这种情景,20-30个瓷器厂家包一场地,有在公园、有在展馆内出售瓷器,跟耍猴一样,一阵幺喝后对观者开个天价,一个花瓶成千上万,遭众人白眼后力马降价到30-50元出售。消费者不是傻瓜,上万元的日用瓷以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应算得上极品,它根本也不应该在地摊上出售。销售人员一看围观者喝倒彩,立即捶胸顿足将手中瓷器当众砸个粉碎,以表“宁为玉全、不为瓦碎”决心。实际上,如果是件精心制造的瓷器,谁舍的往地下扔?在国内表演苦肉计尚有市场,到了国外还跳大绳吓唬人,又有谁吃这一套?今年年初,我曾去北京大钟寺收藏品市场看到很好的景德镇瓷器,生产厂家显然已经意识到地摊式销售方式不适合高档日用瓷销售,他们在那里开办了个门市,展出中国极品日用瓷。我的确见到了质量上乘的中国日用瓷,如果厂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在海外也办个门市,相必会有海外市场。

差距五:消费群培养不够。现在中国家庭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家买房子后都要大张旗鼓装修一番。可你到许多“金碧辉煌”的家庭做客,主人招待你的茶具、咖啡具、餐具让你大跌眼镜:不是拿出带塑料把的茶具,就让你使用一次性口杯。这说明,许多家庭虽然富裕了,但真正懂得日用瓷的消费群体还没形成。普通家庭使用的餐具更是五花八门,搪瓷製品,密胺制品、塑胶製品——真怀疑我们曾经是如此辉煌瓷器大国的子民。在国外的私人茶会和晚会上,稍有条件的家庭都有几套精美茶具、咖啡具和餐具。喝红茶用英国瓷,喝绿茶用日本瓷,喝意大利浓缩咖啡用意大利小咖啡杯,喝美式咖啡用“驴饮”大杯,喝果汁才用玻璃杯——这一切很少出错,绝对不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显得很没环保理念。

总之,从瓷器的使用能看出使用者的修养、审美情趣、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正如一位艺术家说的:培养一个真正的艺术品受众要比培养一个设计师难得多。而在中国形成一个日用瓷的消费群何不也是如此?!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