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相声鼻祖是张三禄还是朱绍文「相声鼻祖朱绍文」

时间:2022-11-22 14:29:32 来源:大而不当

大家好,相声鼻祖是张三禄还是朱绍文「相声鼻祖朱绍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熟悉的许多曲艺,大多脱胎于其他艺术形式。如京韵大鼓的前身是河北木板大鼓,由刘宝全改为京腔融合京剧元素所形成;梅花大鼓脱胎于北京民间小调,源头是八旗子弟自娱自乐时演奏的玩意儿;天津快板起源于天津时调“大数子”,被旧社会要饭的借鉴成了“数来宝”。

相声也是如此,脱胎于清朝民间极度流行的“全堂八角鼓”。

区别与京剧、京韵大鼓等地方戏,“全堂八角鼓”严格来说更像是一台晚会,包含岔曲、单弦、快书、逗乐、魔术等多种曲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曲艺。

清朝时期“全堂八角鼓”火爆一时,大户人家办堂会必请“八角鼓”。“全堂八角鼓”的由来据说是一个叫“宝小岔”的八旗兵,出征大小金川的时候高唱“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乾隆听到后龙颜大悦,御赐八角鼓予以推广。


相声即脱胎于“全堂八角鼓”,创始人就是担任丑角的张三禄。

张三禄在当时非常出名,云游客的《江湖丛谈》如是记载:“八角鼓之有名丑角儿为张三禄,其艺术之高超,胜人一筹者,仗以当场抓哏,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不用死套话儿,演来颇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

张三禄的拿手绝活,一曰逗人发笑,二曰善于拟声。张三禄的“拟声”在当时独步天下,模仿飞禽走兽各类乐器堪称以假乱真。张三禄最得意这一手,撂地时经常躲在帘子后面模仿,被时人称赞为“暗春泰斗”。


张三禄一身的能耐,可惜有一样毛病:不合群,属泰迪的逮谁跟谁咬,所以后来就没人愿意跟他搭班了。张三禄牛脾气发作,没人搭班就一个人单干,于是奔了天桥撂地。

张三禄撂地是这样的:先用白沙撒出一块地界,用行话说就是“画锅”,再跟人搭讪找乐子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即所谓的“圆粘儿”—“粘儿”是观众,“圆”就是围着白沙站成一个圆圈。人数够了,张三禄才开始正式表演,主要内容就是讲笑话、模仿各类声音。

张三禄这一表演形式被朱绍文借鉴,成了相声艺人的表演范式。


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始于张三禄。

“全堂八角鼓”有八门功课,吹打弹拉,说学逗唱,前4个门类一个人来不了,张三禄撂地后保留了“说学逗唱”,为后世艺人所延续。

“相声”这个行业名词就是张三禄发明的。《江湖丛谈》有记载,“张三禄不愿说八角鼓,自称其艺为相声。”清代《随缘录》的一个短篇记载了这么一句话:说相声好似张三禄还魂。所以张三禄是所有相声艺人的祖师爷,这是毫无疑问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相声艺人又公认朱绍文为开山鼻祖呢?


马三立功劳很大。

朱绍文很早就被默认为相声界的开山祖师,但首次以文字形式予以确认是在上世纪90年代,马三立编纂相声族谱,正式将朱绍文认定为行业老祖。

第二个原因是张三禄留存资料太少,以致于后世艺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人。马三立的相声族谱前言部分介绍了张三禄,苏文茂对此大惑不解,说怎么冒出个张三禄来?哪来这么个人?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朱绍文做出了开宗立派的贡献。

相声始于张三禄不假,连名字都是人家起的,否定得了吗?但张三禄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识,他没想过这玩意儿能成为一个行业,也丝毫没有传承的意思,单纯就是混口饭吃。至朱绍文这里,相声才有了传承,也奠定了一些规矩。

朱绍文是跟张三禄同时代艺人,原本是个京剧艺人,读过几年书有些文化,在剧团兼具编剧工作。后来京城禁娱100天,朱绍文为了混口饭吃跑去天桥撂地。


朱绍文的撂地是受张三禄启发,也用白沙“画锅”,也讲究表演之前先“圆粘儿”,对外自称表演的是“相声”。

朱绍文最大的贡献,就是有意识地传承了这门行业。他认张三禄为师父,自己收了6个徒弟,让相声这个行业得以开枝散叶。与此同时他还“代拉”阿彦涛为同门师弟,令“代拉”成为相声艺人拜师的一个补充,在后世得以延续。


此外,朱绍文还发明了“白沙撒字”“太平歌词”等相声独有的“圆粘儿”方式,令相声有了区别其他以说为主的曲艺的独特特色。

郭德纲一直强调相声的本门唱是太平歌词,理论依据应该就在于此。

相声经第二代艺人传承,至三代出现“相声八德”终于发扬光大。李德钖第一个把相声带进园子,张寿臣则是第一个在天津4大园子表演的相声艺人,第4代的马三立、第5代的侯宝林刘宝瑞,则是国家认可、行业公认的相声大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