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摄影的见解「摄影经验总结」

时间:2022-11-27 09:09:34 来源:讲摄影的杨杨杨

大家好,摄影的见解「摄影经验总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三重境界是我对自己做摄影8年来的一个总结,希望可以让你更加深刻的理解摄影,甚至去理解艺术。

我把摄影的境界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好,那么到现在你可能有点蒙,对吧。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能很早就听说过这三句话,但是呢拿这三重境界来理解摄影,可能你就不太能理解了。

那我将通过一系列照片来给大家讲解到底怎么来理解这三重境界。

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个其实应该比较好理解,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照片都属于这一重境界。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些常见的照片:

风光类:

人像:

城市风光:

人文类:

以上作品都是我拍摄和处理的一些照片。那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类照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看到什么就拍成了什么,不会给人们太多的想象空间。虽然画面上也很好看,但是摄影绝不仅仅是这样,他应该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让我们看到更多。那么可以这样说,这些照片呢,和艺术是不沾边的。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到:“幸亏有了艺术,才使我们不只看到一个世界——我们的世界,才使我们看到世界倍增,而且,有多少个敢于标新立异的艺术家,我们就能拥有多少个世界。”

那所谓艺术:什么是艺术?

其实艺术就是提供了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

摄影和绘画都作为平面类型的作品来说,绘画也是从古典主义的写实到印象派的写意然后到抽象主义绘画,那摄影其实也是可以在记录真实的基础上做到抽象的写意的。

那就可以引申到我所说的第二重境界,也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那要理解这个呢,有一幅作品我们就不得不说,那就是爱德华·韦斯顿《青椒30号》。


爱德华·韦斯顿《青椒30号》

这幅作品太有名了,网上有各种解读,我就不再过多介绍。

只是简单的说一下:看名字你知道这是一个青椒,但是在不看作品名字的前提下看这一幅作品,第一眼你看到的可能不是青椒,而是更像一个女人的身体。当然这是我看到之后的第一想法,不同的人看到肯定有不同的感受,我就不再多说了。

也就是说爱德华·韦斯顿通过摄影,让人们看到本来真实的、具象的事物本身之外的更多可能性。难道还有比看到现实世界之外更美妙的事情吗?

韦斯顿对摄影艺术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发现摄影:“具有记录比肉眼所见更多的能力”,“眼睛看到的更清楚”,“创建了视角理论”。一位著名哲学家说:“韦斯顿的艺术观念已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著名世界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评论韦斯顿:“实际上,韦斯顿是当今少数有创造艺术家之一,他重新创造了自然界的事物形态和力量,他使这些形态意味深长地成为世界的基本单元,他的作品启发了人们内在的历程,使之达到精神上的完美程度。”

那我们再来看几张大师的作品。

以上作品都是摄影大师保罗·卡普尼格罗的作品,

那我再用保罗·卡普尼格罗这一段话来理解一下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保罗·卡普尼格罗说: 摄影这种方式是非常“现实的”、非常“具体化的”,所以我需要找到一个方法,这就是我选择拍摄黑白照片的原因。黑白照片更为抽象。而彩色照片会使人和现实事物的距离太近。我使用黑白摄影,因为,这样可以更抽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事物。

它们深沉、安静而柔和。它们暗示着那里面有些东西,超越了所拍摄的事物。是这些东西使我的作品和西海岸那些摄影师的作品有所不同。

你知道,亚当斯的风景摄影是多么优美。但是,我需要的更多,我需要探索事物的“灵性”。

我花了一些时间来寻求属于我自己的路,最终我在暗房中找到了我的路,我的暗房风格使我的照片拥有了一种“另外”的东西。

人们看见我的照片会觉得,似乎有某种“更深远”的东西在里面,但是他们无法说出是什么,这是很难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灵性”。

相信到这里,你也能理解为什么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些大师的作品:

以上作品呢来自摄影师何蕃,那想通过这组作品呢是想告诉大家,把作品拍的抽象,任何题材都是可以的,何蕃老师就把街头人文作品拍的很抽象啊。当然彩色作品也是可以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很多抽象类的作品都非常具有美感!

那最后的最后,我们再看一个大师的作品:




对,这个大师就是我(溜了溜了)。

如果你在摄影上不知道怎么进步,或者学习摄影遇到了瓶颈,可以考虑一下我的系统摄影后期课程哦!这个后期教程会告诉你如果系统科学的学习摄影后期。

我们学习修图或者调色,你不是去学习一个绝招,而是去学习一个修图的流程,你把这个流程学会了,才算合格,要想达到优秀,那就需要一定的积累,形成自己的风格!

摄影是把自己内心对世间的感受与领悟融入到摄影创作当中。

那所谓教程:我把创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知识,转化成一条可习得的路径(理论和实践)分享给你。

在这篇文章中有详细的介绍:

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摄影后期以及摄影到底好不好自学?

第三重境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那这个怎么理解呢?其实如果你了解摄影史,就会发现大部分上榜的摄影师基本都是这一卦的!

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摄影师:史蒂芬·肖尔。

6岁自学冲洗底片,

17岁开始和当代艺术家安迪 沃霍尔一起工作,

24岁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首展,

27岁获得古根海姆奖。

那我们想他拍的照片一定很牛逼,对吧

那我们来看看他拍摄的照片。

这些照片都来自他的摄影集:《美国表象》和《不寻常的地方》。

我们可以看这些照片,标准的快照,就是记录,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你看这些照片是不能简单的从单个照片画面去分析出作者的表达意图的,而是你要看这本摄影集,你看完这本摄影集自然而然的就能去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那为什么要先说史蒂芬·肖尔呢?

肖尔的“不寻常的地方”,标志着美国风景照的一次转变,从本意义上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拓性和独创性。因为之前彩色照片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被认为是庸俗的,之前黑白照片才是主流,但是史蒂芬·肖尔的两组照片帮助彩色摄影建立起严肃媒介的地位。

那么除了史蒂芬·肖尔这两本摄影集之外,摄影史比较出名的摄影集奥古斯特·桑德《我们时代的面孔》、这本书简单来说就是拍摄了德国当时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刻画了德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也就构成了高度等级化的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那我们看一下他拍摄的照片。其实你单纯看这些照片觉得没什么意义,也没什么好看的,但是整本摄影集看下来,你就知道虽然是客观的记录,但是最后的摄影集就绝不仅仅是照片这么简单了。

然后其实贝歇尔夫妇将这种拍摄方法发扬光大,促成了杜塞尔多夫学院-“新”新客观运动,成为一种主要的当代摄影趋向。

贝歇尔夫妇采用的类型学后来几乎无处不在,被成为“概念摄影”,可以说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摄影发展。你们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贝歇尔夫妇的作品以及他们的学说。

还有比较出名的摄影集:沃克·埃文斯《美国影像》、克莱因《纽约》、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森山大道《告别摄影》、戈尔丁《性依赖叙事曲》。

那你们会发现,这些摄影作品之所以会出现,都是先有观点,再有摄影作品,你们发现摄影作品是为思想服务的。

在这里呢推荐一本书:《照片的本质》。

在《照片的本质》中,斯蒂芬·肖尔认为摄影实际上是一门分析学科,画家从画布空白处开始创作,摄影师则是在混乱世界里选择图像。肖尔长期而大量的实践,形象地告诉我们,大师如何通过选择和构思,从纷繁复杂的视野中洞察和提炼出摄影作品的深邃意境。

那么肖尔的照片可能不是太能让你理解咱们说的“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意义,我要介绍另外一个摄影艺术家的作品。

荒木经惟的《爱的阳台》。

就是这一本书。

那我没有找到这本书的电子版,所以我就随手拍了几张大家看一下。

简单来说:这本书的每一张照片你都知道拍了什么,都是很简单的日常事务或者人物,但是你单看一张照片,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构图看上去不太好的照片到底表达了什么,但是如果你能把这本摄影集看完,你就会被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所打动。

这书中收录的照片跨越30年的时光,从1982年荒木夫妇搬入豪德寺住所开始,到2011年住宅被拆掉截止。阳台见证了荒木人生中的重要事件,从喜迁新居到痛失爱妻,从爱猫奇洛死亡到无奈搬迁。在后记的访谈中,荒木借照片回忆30年的爱情生活,联想到逝去的人和消失的房子,令人唏嘘。

也就是说照片虽然是简单的照片,没有什么华丽的后期,但是却不仅仅只是照片,而是通过照片让你看到背后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思想。

那么到这里我想你能明白“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其实这句话完整的意思应该是:“看山仍是山,却不仅仅是山,看水仍是水,却又不仅仅是水。”

那我想说的是:这三重境界没有高下之分,任何拍出好照片的摄影师都值得我们尊重,那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就在于想提高一下大家对于照片的审美。有些人喜欢看风景照,看到某些厉害的网红摄影师拍的风光就觉得,我这一辈子拍出这种照片就满足了。还有人的喜欢拍人像,看到一些牛逼的后期修图教程就觉得:哇,大师!还有的人呢喜欢黑白摄影,看到一些厉害的黑白风光照片就觉得我一辈子都拍不出这种照片。以上总总都是我本人亲身经历,我只能说:多读书!

好了,那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关注。

这里是讲摄影的杨杨杨,我们下期再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