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嘉庆如果重用和珅」

时间:2022-12-02 18:29:17 来源:清风文史

大家好,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嘉庆如果重用和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京剧鼻祖的昆曲,自从元代发源之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明末终于形成了完善的表演体系,并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在清朝初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

但之后两位清朝皇帝的敕令,却让昆曲的发展跌入谷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清初昆曲的繁荣

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随着《牡丹亭》等昆曲名剧的相继问世,昆曲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不少戏班被邀请到京城演戏,他们出色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京城百姓对于昆曲也有极高的好感。

在清军南下的时候,并没有对苏州周边地区进行破坏,因此昆曲的基础被较好地保留了下来。

在清朝初期,依然有不少戏班进京演出,满清的王公贵族们对于这种新鲜的曲艺,也颇为喜欢。

▲康熙南巡图

但当时最好的昆曲戏班,大多只在苏州周边活动,就连皇帝都很想一睹名伶们的风采。

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的时候,他在到达苏州的当天,便邀请戏班到自己落脚的工部衙门演了二十多出戏,这足以看出康熙对于昆曲的喜爱。

除了皇帝之外,京城的大臣们也都十分喜欢昆曲。

在康熙二十八年南巡的时候,他再次在苏州落脚,当他想要找李光地、于成龙等大臣商讨浙江巡抚人选的时候,才发现这几位大臣居然都去看昆曲《会真记》了。

这几位大臣接到圣旨后慌忙从戏场往回赶,但他们发现自己的轿夫和马夫居然都不见了踪影,一问才知道他们原来也去看戏了。

无奈之下,几人只得在河边找了几名船夫帮着抬轿子,但船夫们没有经验,走得十分缓慢,这让几人急得焦头烂额。

▲李光地剧照

后来他们干脆从轿子上下来,一路小跑往回赶,但娇生惯养的大臣们,很快就体力不支,只得再让船夫抬自己一程。

就这样几名朝廷大员在街上反复上下轿,倒也成了苏州城内难得一见的滑稽景象。

从李光地等人狼狈的模样来看,当时苏州城内连一个轿夫都找不到,这是因为当时昆曲演出的时候,经常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昆曲的喜爱程度。


二、私人戏班的没落

清朝初年昆曲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追捧,其中王公贵族们为了能够随时享受昆曲,便纷纷在家中畜养伶人。

在雍正继位之后,他对大臣们奢靡的生活方式非常反感,就多次下令禁止官员们私自畜养戏子,这对于昆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雍正朝时,还有部分大臣暗自保留了自己的私人戏班,结果在乾隆登基之后,他和自己父亲一样多次下令打击此事。

这些大臣也完全放弃了侥幸心理,解散了自己府中的戏班,这些昆曲艺人只得回到苏州生活。

▲雍正皇帝剧照

彼时苏州及昆山地区的昆曲表演还以船戏为主,不过由于场地和安全问题的限制,船戏的举办场次和演出规模都很有限。

当地的演出需求无法吸纳这些刚刚被辞退的伶人,这些人只好另寻出路,这对于昆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后来有人在苏州地区建立了戏馆,将昆曲从室外搬进了室内,此举消除了之前船戏的种种弊端,令昆曲恢复了生机。

由于贵族私人戏班的没落,当时大量的昆曲艺人组成了新的民间戏班,在乾隆朝时最多甚至达到了四十五个。

▲古代昆曲船戏台

虽然这些戏班的成员大多身怀绝艺,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还是有戏班败下阵来。

这些昆曲班子为了生计,只得离开苏州去其他地方发展,在他们到达其他地方后,对表演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良,再和当地曲艺进行融合,促进了各地方戏种的发展。


三、昆曲的没落

直到嘉庆一朝之前,昆曲都还是全国最流行的戏剧种类,但随着嘉庆皇帝开始裁撤南府,并将南方学生运往北方,苏州的繁华盛景逐渐没落,昆曲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了。

随着京剧等脱胎于昆曲的新剧种类的诞生,昆曲又一次变回了苏州地区的地方戏,风光不再。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各地饱受战火摧残,苏州也多次遭受外国侵略者的洗劫,在这种动荡的年景中,人们也无心听昆曲了。

这让昆曲班子一天天的减少,仅存的艺人只好跑到上海,在文乐园、丰乐园等剧场演出来勉强度日。

▲清末的苏州城

在战火平息之后,这些昆曲艺人又陆续返回了苏州,但昆曲的群众基础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一天天凋零。

等到清朝末年的时候,在苏州城内昆曲已经不如京剧受欢迎了,随着民国十二年时全福班的解散,苏州城内竟再无一个专业的昆曲戏班。

昆曲的没落固然有历史原因,但文人对于昆曲的抛弃恐怕才是其没落的关键因素。

昆曲当年是依靠着汤显祖等人的佳作,才变得家喻户晓的,之后《游园惊梦》等剧本更是将昆曲的艺术表现力推到了最高峰。

▲昆曲《游园惊梦》

但在昆曲走上下坡路之后,文人们开始为新兴的京剧等剧种编写剧本,这些新戏显然比昆曲的经典剧目更具吸引力。

昆曲班子也不是没有向文人求助过,但那时的文人多半用消遣的态度创作昆曲,他们写的曲目都是抱怨自己不得志,或是讲述才子故事的内容,这和以历史故事为主的京剧相比,受众十分有限。

而且这些文人在创作昆曲剧本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经常用一些佶屈聱牙的生僻字,这让观众们看得云里雾里,表演效果非常糟糕,让昆曲在这轮竞争中大败收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的昆曲舞台

从昆曲的发展和没落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任何艺术形式的流行,都是要依托于出色的内容的,而且这些内容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趋势,否则即使如昆曲这种流行了几百年的精品艺术,也会有走向衰落的一天。


注:

关于昆曲发展的相关内容,参考自《百戏之祖——从昆山起源的昆曲》,刊登于《群文天地》2012年第1期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