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陈丹青 纽约琐记「保罗高更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时间:2023-01-12 18:45:25 来源:888bluesky

大家好,陈丹青 纽约琐记「保罗高更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李夯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陈丹青《纽约琐记》

合书页时,有几句没做摘抄,居然可以就睡去。那分别是油画家弗兰西斯科.克莱门特、利昂.戈卢布,与别人谈话的文字。即便这样,也感觉这本书,草草的第一遍,算是读完了。同以往我每次的读完一本自觉有趣的书一样,总认为还会有机会再去读第二遍、第三遍,甚至常常自以为当下就可以立即开始重读,事实上,分明地明白并相信,这几乎是从来都不可能发生的事。时间,体力,精力,还有懒惰,或者兴趣点又被什么新的东西转移了去,等等。总之,连续在我生命里,重新去读或反复去读同一本书的情形,少有发生过。也有例外,便是考研时,一部中外美术史,可以惊人过到七八遍;大学六级英语词汇,更会背了又背。人能时常找回那种考研勤奋劲头儿,什么事情做不成?

次日晨,往本上抄写完那些话。一夜好睡,兼了这些零星艺术碎语的印入,一个比往常更完整的陈丹青先生,于干净的大脑间,活泼泼跳跃且眉目清晰起来。朝阳下,窗帘侧,书桌前,他不断闪,不断晃,明亮睿智的眼睛,冷酷没有表情的脸,黑衣,短至几乎无的发。闭目,他的人,则与他的画,他的观点,模糊揉合到一起,旋绕,动荡,直至成一幅抽象多彩又斑斓的油画作品,古今东西大杂烩一盘拼,化作了此日的早餐,伴我入胃。最怕读了书后被什么人的能量磁场这般扰袭,故而每搁置下一本书,常如一夜的梦一样,醒后即刻令自己清空放掉。多年来自认为已养成了此能事。什么缘故呢?是日,他的书,思想,他,以这种方式跨越时空,前来造访,造访我的心?

再望去,它闲闲摊于我画案:那灰面亮条处,中厚,32开本。

屋子——更愿意管不太大的画室,称呼做屋子。此书的封面,即选取了他纽约生活时的一间画室照片,是局部。阔亮的窗,悬几盆绿藤,逆光处有桌;会客处,几把座椅,古典又简洁。书中好几处出现他屋子的局部,当然,也即画室。琐碎间有规整,西方里,纳中国传统。他会把颜真卿字帖,拆开来画框中小相架各摆一些,配了蓝花,墙上再悬几幅浅墨古人小山水,便胜却西人不尽华贵。

盛景处,也许是为另给展示空间的。那便是渐次的大格局:西方大大小小的画廊,美术馆,纽约的观众,西方的艺术理念,艺术管理......。陈先生给了颇多篇幅予以介绍。饱满的图片,清晰的文字介绍,游记样的散锋,偏又不知不觉悄入专业,直涉其里。这里,怎样的艰深皆不关枯燥,如何的高贵皆可晓以相近。这里,还有读他人的美术类书籍,所永远不可能了解到、惟亲临者方可深知的内在,美好,真诚。非常感谢作者的诚意。这份诚意,在谈艺术评论,艺术教育,尤其画家个人回顾展时,达到全书吸引人的极致高峰。也许恰是这份诚意,使他交来了那些挚友,可以于书中借助文字的笔墨,为艺术家奥尔、坦希等一一造像,读者读来,轻松又细腻。他写毕加索立体派的分析,令我思路越发开阔。而他借梵高回顾展,谈画家其画其人时,我真的感觉动不了,无论思维还是身体,就有好长那么一段时间,静伫于那里了。读那段恰逢前两日一缠绵雨夜:幽暗的灯光,伴我的浅棕条桌布;宽叶植物,时扫微黄茶汤的玻璃器具。一种彻骨的抵心抵髓,一种不像是他在写梵高,倒好似自己灵魂的最深最隐蔽处被人深懂地看开了去,善良、亲情又确实尘世间了无缘尘的一种隔河相知,欲诉无人、欲哭无泪的感觉。想来,这况境的出现,大约常是遭遇了真知音。

那又奈何呢?梵高先生百年多前即去了。我,缩微在这小小闺阁角落里。陈先生,可能正坐在躺椅上,喝一杯咖啡,或者想想这些日子的打算与计划。活着的每一个,无论名家还凡人,都不想辜负着过日子。缘分,活着,相遇的事情,我从来就不曾去多想。少时有过无数次如何会见某个人的设想,在有可能的日子,穿了某件衣服,或梳类刻意发饰。结果往往根本不是那回事。蓦一回头,你翘首半生的那个人,就在你交钱买豆腐与青菜的蓬头垢面里,这种现实倒常遇。

故而,读到陈丹青先生的书,了知美术上这一些原本,亦需自己跋涉或刨书数年方可寻得丝渺微缕的事,心,便知足矣。但,还是愿意他好好长命活着。算算我小他整二十二岁。人世一切,谁又好说呢?万一,哪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