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画荷国手袁运甫光明日报「袁翻林国画」

时间:2022-12-03 10:37:15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画荷国手袁运甫光明日报「袁翻林国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江严冰(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对当代美术大师袁运甫的评介,大都停留在“当代公共艺术奠基人”“现代壁画的开创者”“水粉画的探索者”等宏观方面,而对于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新巧的艺术构思和超越前人的创新,往往缺少烛照探微。笔者仔细阅读了他18幅画荷花的纸本彩墨画,感到“须得心灯发现,令渠是处光辉”。

荷花以其高洁品质历来受到文人青睐,画荷佳作可谓不少。如朱耷《荷石图》、石涛《墨荷图》、齐白石《秋荷》、张大千《彩荷》、石鲁《荷趣》等。在众多大师的荷花佳作中,袁运甫的荷花仍然能独树一帜,令观者眼前一亮,得到极大的美学享受。

仔细推敲,袁运甫的每幅荷画都匠心独运,新意闪烁。袁运甫被人称为“画荷国手”,他所画的荷花被誉为“袁公荷”,是有道理的。

纸本彩墨画《幽香》(1990年)是袁运甫画荷的早期作品。荷花在绿叶丛中清高独立,几乎是《爱莲说》中“亭亭净植”这句话的直观摹写。整幅画面无一华丽色彩,以墨白两色为主。用色对比鲜明,浓淡远近分明。白色荷花在黄灰色的底色与变化丰富的墨色映衬下更显高雅、纯洁。

袁运甫创作的纸本彩墨画《秋色秋香》(1994年),一看画面就不由得让人想起李商隐的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关于这幅画,袁运甫有一段自述,道出了他的荷花情结:“有关荷花家族的题材,是我心仪已久的对象。荷塘从初生,到孕育花苞,到花之盛放,到深秋残荷,每一幕都散发着它特殊的美感。这幅残荷是我通过长期写生的积累而创作的,它表现了清晨薄雾渐退中,残荷的凄美与依稀的妖娆。而荷叶、莲蓬和叶秆儿所形成的点、线、面,极具韵律感,这也是打动我倾情创作的关键。”

对袁运甫来说,一次写生“残荷”,就能获得一种荷花之美;多次写生,就能从多种具体美中抽象出残荷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表现为莲蓬稀稀落落的点、荷秆苍劲挺立的线,荷叶潇洒随意的面,这些点、线、面,就像不同的音符构成一组动人的旋律,从而表现出冷雾渐消残荷显露的凄美。

“风生绿叶聚,波动紫茎开”,纸本彩墨画《风荷韵致》(1999年)仿佛是这两句诗的传神写照。从画面内容看,荷叶在劲风中婀娜多姿,荷茎纵横交错,绽放的荷花尽情吐蕊,展现了荷花一种别样的动态之美。

从以上三幅荷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袁运甫求新求变的荷花创作历程。

袁运甫是新中国培养的首批艺术家。1949年至1952年,他在杭州艺专学习,师从林风眠,袁运甫说,“我画水粉完全是从这里开始的”。当时,杭州艺专把中国画系与西洋画系合并为绘画系,包容中西的艺术氛围为袁运甫日后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1953到1954年,袁运甫转入中央美院实用美术系,师从张仃和张光宇,不仅学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还接触了很多外国艺术,如墨西哥的壁画、日本的绘画、法国的现代画、波斯细密画、俄罗斯绘画等。毕业后,他在人民出版社担任了两年美术编辑,后进入中央工艺美院任教,与张光宇、张仃、吴冠中、庞薰琹共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教学相长和艺术实践中,他的艺术底蕴越来越丰厚。他的荷花绘画不仅有对传统艺术的守正创新,还有对西方艺术的关注借鉴。

袁运甫说:“意境美是风景画创作的灵魂。”仔细阅读他的作品,无一没有深邃的意境,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景写情,是他描绘荷花的常用手法。袁运甫总是把对人的关注和对生命的体验放进荷花画的创作之中。在他笔下,荷花常年怀有生机,四季各有神韵,春之盎然、夏之丰腴、秋之静谧、冬之傲雪,荷花始终展示着高洁的人格魅力和丰沛的人文精神。

袁运甫一直追求“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传统诗意境界。他十分留心画面留白,注意通过空白美“让读者有自由想象的空间”。他注重虚实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营造空灵悠远的意境。他的作品《荷塘月色》,微妙地运用光色造境,正如论者所说,“或是袅袅如洒在轻烟薄雾中,花叶之间,芳艳撩人;或是把可见光变为不可见光,化为感觉之光,表现出东方意境中的幻境”。

在大学时代,袁运甫就十分重视对西方印象派的研究,写有大量的学习笔记。他从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日出》中看到利用色彩微妙变化表现清晨的阳光而有所感悟。他认为“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画作的光色效果是独具一格的。他在荷花绘画中充分借鉴了西方的光与色的表现手段,让中国传统荷花绘画绽放出新的魅力。

西方绘画讲究空间透视,而我们传统绘画讲究的是“诗意绘画”。在袁运甫的画作中,采用是中西融合的“空气透视法”,如《荷塘晨色》,吸收了西方透视法,虚实相生的处理,增强了画面的纵深度与空间感;荷塘中雾气与水气的升腾,增强了画面的意境表达,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袁运甫善于把中西绘画之长结合起来,创作了诸多美不胜收的荷花,体现了他卓越的创新能力。其实他自己命名的画种“纸本彩墨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种“纸”是中国的宣纸,只适宜水墨画,而现在要加上“彩”,西方的色彩,融汇中西画技,展现荷花之美,这不能不说是袁运甫对中国当代绘画的一大贡献。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5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