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漫谈齐白石书画的艺术特色「齐白石作品的特点」

时间:2022-12-06 09:41:18 来源:最爱国风

大家好,漫谈齐白石书画的艺术特色「齐白石作品的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一次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下齐白石先生绘画当中的表现手法,这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齐白石花鸟作品的艺术特色。

首先, 从绘画题材的选择来看,齐白石描绘最多的是乡村大自然的事物,普通的野草百花、蝌蚪青蛙、螃蟹鱼虾、家禽家畜、蔬菜果瓜、飞鸟昆虫甚至难以入画的老鼠、苍蝇等,都无不入画。据统计,仅齐白石笔下的花卉一项,就不下一百种。在题材之富、描绘能力之强方面,恐怕没有一个画家能够与齐白石相提并论。齐白石不像一般的文人画家那样偏爱梅兰竹菊、松柏山石,他的画作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广阔无边的乡村生活世界。这个如此精彩纷呈,又如此淳朴真切的经验世界,是人们过去在绘画殿堂里很少目睹的。因此,一些人戴着传统士大夫的有色眼镜来审视这一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的绘画时,都感到不可思议,甚至会有所讥讽。这些表现了齐白石鲜活淳朴的经验世界和那种传统旧文人的经验世界的矛盾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某些农村题材,前人也曾经画过,然后大多数是以第三者的眼光从旁欣赏,而齐白石与之完全不同,他对于农村题材情有独钟,不是从旁入画,而是以亲历者的身份富有情感的予以浓墨重彩,并且常以题款和画相配直抒胸臆,画我合二为一,感人至深。如他画《灯趣图》,把老鼠偷灯油表现得曲尽其妙,显得是那么温馨而又那么富有趣味性。

他画家猪牧养提款五个篆字:“曾牧星塘后。”(题《牧猪图》)直接以牧猪主人出现,乡土气息极浓。又如《鸡雏》中,位于画面最前面的两个小鸡,着墨上一浓一淡,两只小鸡为了争食而互不相让。位于画面后面的两只小鸡,位置上一正一侧,正在观看着争食的两只小鸡。整幅画对小鸡的描绘上墨色浓淡以及干湿情况把握的恰到好处,将小鸡的神韵表现得活灵活现,而这样的争食场景就像是童年我们与伙伴们争抢零食的场面。齐白石之所以能够将这样的场景表现得如此生动,正是源于他能够以亲历者的身份置身其中,也源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齐白石先生的构图。齐白石花鸟画的意趣,常与构图的简约有关。往往只用寥寥几笔进行描绘,但却创造出了新奇的意境。在《莲蓬蜻蜓》中,若有若无的简笔刻画出了水面的波动,广阔的水面上两支莲蓬正斜相交,一只蜻蜓从远处飞来。整幅画的构图可以分为三块:浩淼的水面、枯萎的莲蓬、鲜活的蜻蜓,其中莲蓬为静、蜻蜓为动,水面则时动时静,这些意象结合在一次,寓动于静、意趣盎然,构成了一种新奇梦幻的意境。整幅画面以大量的留白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感,构图简洁自然,莲蓬是画面的主体,蜻蜓是画面的点缀,而红色的蜻蜓与红色的印章更是相得益彰,使得画面更加协调。

《荷花影》同样是幅杰作,在这幅作品中,赤红浓艳的荷花横空而出,水面上倒映出荷花的影子,一群可爱的小蝌蚪正追逐着荷花的倒影,那种盎然天趣跃然纸上,淳朴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甚是奇妙。在构图上,齐白石采取大开大合式的构成组合形式。横空而出的荷花和倒影,既上下平行又上下呼应,形成明显的高度空间。画面背景的水面波纹大直三角同画面上方天水相连的空白大直三角,又自然构成了空间与水面的深远构成。荷花和花影的两条横线,连同题款形成的竖线,分布错落有致,浓淡相宜的蝌蚪群又形成大开大合而又气势相连的动势线,巧妙地引导人们的视觉集中于追逐荷花倒影的蝌蚪群,这是画面主体最有艺术魅力之处。荷花和花的倒影以及水波纹形成的粗细交错的平行线,又同竖着的花瓣、题款所形成的长短不一的竖线组成横竖交织穿插的构成,具有一种特殊的构成意味。在动静处理上,荷花为静,蝌蚪为动,水则时动时静。画面动静相生、极具气息且含蓄自然,齐白石巧妙地把二维的平面变成多维的立体空间,具有多层次新奇的意境。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齐白石先生的用墨特点。齐白石的花鸟画在墨色上主要是以淳朴、自由以及精炼概括为特征的。特别是在他的写意画的墨色表现上,这一特征尤为显著。传统中国画讲究“墨分五彩”,在色彩的运用上主要就是墨色的变化和黑白的对比,其中黑色的部分就是画家要描绘的主体,代表着实物,而白色的地方就是没有实物的地方,但是也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画面的虚景,交由观众进行自由无限的遐想。画家通过白与黑的对比,呈现出整幅画的意境,传达自己的情感。在《松鹰》图中,齐白石只用墨色便描绘出一幅苍鹰屹立于劲松之上远瞻的画面。齐白石先用较淡的墨色,笔肚调中等水分,采取中锋和侧锋行笔的方法,勾勒出远处的松干,而后用较干的笔触,调浓墨采取侧锋笔法画出小枝,最后再用焦墨中锋行笔勾勒出细尖的松针。接着是老鹰部分,鹰身上淡墨、中墨和浓墨、焦墨相互协调,表现出独特的墨韵。整幅画面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的恰到好处,层次分明,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荷花影》中,画面采用黑、白、红强烈的大对比,使得画面简洁而又醒目、且丰富协调。荷花、花影和印章三处,既类同又有浓淡变化,既有主次之分又有过渡呼应,荷花红色浓烈、艳丽,用笔老辣有力;花影则淡红浸染,感觉湿润舒展,从视觉上造成花与影浓淡相生的韵味。炽红艳丽的荷花及其浓墨的枯干,浓黑的蝌蚪和墨线勾画的水纹,在大面积的空白纸上形成黑白红的大对比,强烈单纯且显丰富。齐白石在《荷花影》中,将中国画的用墨特色发挥到了极致,着墨着色不多,大面积的空白,但又让人觉得水天一色,无处不是画,处处皆有景。齐白石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寥寥数笔,创造奇绝。

齐白石在墨色使用上“自创红花墨叶一派”,超出俗格,这正是他有意将中国画的主题黑白二色组成这种对比的选择。红色艳丽夺目而黑色则凝重压抑,二者互为花叶,一扬一抑,在对比之中达到协调一致。如作于1953年的《荷花》、《秋趣图》,在红与黑、干与湿、浓与淡的对比中形成鲜明奔放的视觉效果,别有情调。齐白石这种对墨色的丰富多彩的运用,是对中国绘画形式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他艺术上的特色之一。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齐白石绘画当中的造型特点。齐白石的花鸟画在造型上往往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原型,但是他又不拘泥于实物本身,从而达到了一种“似与不似”的妙境。他有一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暗喻绘画要在写生的基础上寻求艺术表现的真谛,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既注重“物理”也不可轻视“画理”,再现真实与忽略真实都会走进死胡同。齐白石结合自己的创作将写生与写意之间的关联归纳为“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行,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富写生,自能形神俱见,非偶然可得也”。比如在《对虾》中,现实中的虾是有六段,而齐白石笔下的虾却只有五段,由此以后的国画教学中虾也绝大多数都是五段,但是齐白石画中的虾却丝毫不逊于现实中的虾,其动态和神韵完全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虾相媲美,甚至比经验世界中的虾更灵动,更加富有意境。这一创意是他在长期的生活观察和艺术探索中摸索出来的,是他尊重现实却又不泥于现实的态度决定的,是他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趋势。其实不仅仅在他画虾的时候,在画鸡、画草虫、画牛、画花卉等各种事物的时候他都自出新意,想象丰富,具有自己独特的画法。面对繁杂的事物,他有时用简笔表达,有时又故弄繁笔。他在画梅竹时都是这样。这些画都显示出“似与不似”之妙。但是,“似与不似”,说来容易画时难,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来画,其他的部分则可以一笔带过。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