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石田彻也的画「著名画家石田」

时间:2022-12-06 18:13:11 来源:君忆蓝桥

大家好,石田彻也的画「著名画家石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管你的年龄大小,不管你身处何方,你都是特别的,你仍然能做出独一无二的贡献。你的生命因你的自我本色而富不一样的意义。

日本著名画家石田彻也就是这样,即使自己的画风与众不同,甚至得到别人的不理解,但总有人能看到它的价值。

日本艺术界公认的天才——石田彻也

1976年,石田彻也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名议员,母亲在家安置,他还有三个哥哥,他是家中最小的弟弟。

家人希望石田彻也能够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成为众多上班族的一名。但他并没有成为像家人希望的一样,而是报考上了日本知名的艺术院校武蔵野美术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系。

他对画作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大学时期,他获得了平面设计最高奖,也是这个时候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这次获奖,让他有机会举办个人画展,但也因此放弃了毕业就职,成为了一名画家。

石田彻也在放弃毕业,成为画家时经常在外兼职赚取画材费,在遇到麻烦时,也有跟同事闹过别扭。

但他的性格是选择性细节偏执,就像自己受伤时伤口那般的撕扯着他,只有画作才能释放他内心的波动,但是一时的逃避只会让他心里的刺扎得越来越深。

于是他选择通过画画这样的方式去创造一个与现实脱离的世界,在画里寻求一个容身的理想故乡。

在他20出头的年纪,就有杰出的代表作品,他的画具有的标志性形象,是人与机械、飞机、船等工业产物的结合。

他独特的风格开始全面绽放。他能够成为大家公认的艺术界天才,全是因为他对自己异常严格,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画作问世。

在他22岁准备自己“背水一战”的个展时,为了激发自己创意,还给自己定下每天画50个创意图的任务。所有的创意的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石田彻也的灵感就是这样对自己高要求中逼出来的。

生命的最后一刻

尽管石田彻也家境富裕,但是他没有依靠家人,甚至拒绝父母给予他的帮助,他用自己挣下来的钱租下了廉价的公寓,他干过各种各样的活,赚取生活费,并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在人类的艺术史上,艺术所带给人的无所谓两种,一种是祥和、宁静,慰籍人们的心灵,就像是莫扎特悠扬的音乐,亦或是石田彻也画的葬礼上没有眼泪,解体的人被回收进纸箱,给人一种惊悚不安,困惑人们的内心,而这一类的作品一般很难看懂,更难去透过画作了解画家的内心。

人们在石田彻也的画里看到了自己的焦虑,也有人说,石田彻也画得就是他自己!但是他自己却否认。

其实从石田彻也的画中,我们不难看出或许他的内心出现了某种波动,导致他内心压抑,他将这种心里的想法表达在了他的画中,这也是一个画家的灵魂所在。

可惜的是,正当石田彻也展开新的风格的时候,死亡,突然降临了。2005年5,他在经过铁路平交道时,意外发生交通事故,身亡了。

很多人猜测他是自杀。但是从他口袋中发现的美元,这并不像自杀,也许他在准备着去美国留学,所以每天在口袋中放着美元,这样的石田彻也人们怎么会想到他会自杀呢!

如果联想到他的作品,总是将人与交通工具融合一起,是不是这些也能说明什么,但这一切都只是猜测。

巨作流传世间,得到珍藏

石田彻也去世后,在他公寓中发现了51本遗世笔记,通过对笔记的整理,发现了他一生大约200幅成作对应的550张灵感草图,而他被发现的未完工的草图就有12300多张!

在他的画作中总能看到他的影子,每幅画似乎都有同一个人在里面,画得是那么形象、那么逼真,仿佛我们能从他的画中看出点什么,但那种感觉又说不上来。

然而,这一切都截止于他31岁坠入电车轨道、生命戛然而止的初夏。

他的著名代表作品:1996年创作《飞不起来的人》,这幅画是一架飞机,但是却把人画得跟飞机一样大小,人的脑袋是飞机的头部,从这幅画,我感觉他渴望自己能够成为天空中的小鸟,但是又是那么无能为力。

2001年创作的《第一生命保险》,画中人物的身体蜷缩着,上面有火车、有铁路,它的画总是能将人与事物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来讲述他的经历,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他希望别人能够发现它。

在他生命后期,生与死的主题频繁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画面也越来越让人感到毛骨悚然。2003年的作品《文字》,表现出他和潜意识的交流,貌似在讲述着人从幼年到老年的一个时间变化,旁边树叶飘落的情境,也是在描述它内心的孤独。

2006 年,NHK 在节目介绍了石田彻也,也是在这时人们的视野转向了这位31岁的画作天才,他马上得到了各个地方人们的关注,各地为了纪念他,为他举办了画展,上面全是他的遗作。

遗作也不断拍卖出高价。后续一系列的作品,也创下了十几万册的火爆销量,最高时一幅画竟然卖了412万。

有些艺术家的审美是超前的,超越了自身所处时代的大众审美。这样的艺术家,注定不会被当时的艺术主流文化接受,只能明珠蒙尘。只有等,等到时代的审美能够追上艺术家的个人审美,这种美才会被发现。

其实生活中很多艺术家都和石田彻也一样,比如梵高,就是最好的例子,活着时穷困潦倒,死后闻名世界。

梵高所处的19世纪中期,艺术风潮是以印象派和新印象派作品为主。梵高的作品则画风迥异,已经提前进化到后印象主义。而大众的审美眼光还停留在印象派的阶段,梵高的作品在大众眼里自然是一塌糊涂。

或许石田彻也也遇到了这样的时代问题,在审美道路上太过超前,终究要忍受大众审美落后带来的后遗症——不被理解。艺术的发展,有其时代背景。

而一个艺术新流派的先驱,必然是要走在时间前面的。大众审美是跟着艺术先驱前行的,走在最前面的先驱如果走得太快,甩开了身后的大众,只能独自忍受这份孤寂。超前的艺术家,作品是留给时代欣赏的,而不是大众。只要艺术还在前进,就会有一个个“石田彻也”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