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的意思「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的意思」

时间:2022-12-16 12:53:26 来源:杨先生说历史

大家好,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的意思「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的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杨先生说历史【欢迎关注杨先生】

引言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即今天的北京。成吉思汗先后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和金朝等政权消灭,在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从而建立了大蒙古国。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汗逝世以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人为争夺汗位而发起了一场大战。这场战争对大蒙古国分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60年,忽必烈称帝。1271年,他将过国号改为“大元”,并于1272年于大都定都。在1279年,将南宋流亡的政权一举消灭,自此,唐朝以来的长期混乱局面结束。但是忽必烈并没有停下进攻的步伐,随后多次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等地,但是却均惨遭失败。

元朝忽必烈一心想要扩大疆域,不断向外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元朝的名族文化融合与发展。蒙古入住中原之后,开始学习中原的文化,元代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并且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元朝的绘画风格。

简谈元朝民族文化融合

我们都知道,元朝的民族关系更为复杂,与之前的朝代大有不同。首先,元朝时期西藏地区被纳入中国的版图之中,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局面。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多个不同的民族在一起生活。但是这时统治者必须面临几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如何让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融洽发展,包容共生。第二,蒙古族作为统治民族,但是被统治的民族——汉族却国家的人口主体。两个不同民族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让如何发展国家文化,稳固政权统治也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之下,元朝名族文化的融合逐渐体现出属于自身的时代特征。第一,元朝的民族文化融合由前期的涵化开始逐渐向后期的汉化转变。元朝前期,蒙古族的文化因为政治上的支持而占据了元朝国家文化的主要地位,使得涵化成为当时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

此时期汉族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并没有优势,也没有突出特点。元朝中期,统治者开始提倡汉族文化,此时的各民族文化呈现出相对平衡的特点,两种文化一同发展。元朝后期,因为农民起义的爆发,动摇了朝廷的统治,导致蒙古文化在中原和偏南地区的影响急速下降,而汉族文化凭借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元朝后期,汉化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民族文化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由于统治民族是蒙古族,所以蒙古文化与生俱来带有一种优越感,在加上蒙古人在经济政治上的特权,让汉族人民开始对蒙古文化产生了羡慕之情。这也就是前期呈现出涵化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元朝没有实行民族隔离,各个民族的人居住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后来蒙古人南迁,受到汉族人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当时大力提倡汉文化,所以后期文化融合呈现出汉化的特点。

“涵化”时期的绘画风格

在蒙古将金灭掉之后,北方的画坛还是继承和发展了金代的传统绘画。金代的宫廷绘画没有门槛,因此文人画家都能进入。朝廷绘画先后出现了以王庭筠和赵秉文为代表的宫廷文人画家,促使在北宋时期位于非主流地位的文人画正式进入宫廷,并逐渐取得了正统地位。

文人画中文苏墨竹、李郭山水及米氏云山成为了重要的构成部分。此外,因女真人一直与鹿、马有着联系,所以人马画一直都被传承了下来。赵霖、杨微等人将韩幹和李工麟的画马艺术进一步演化,形成了既包含中原绘画精髓有包含女真族的艺术风格的特征。

蒙古灭掉西夏之后,其统治者接受了西夏藏传佛教美术。1247年吐蕃归顺之后,萨迦派藏传佛教的美术风格被带到大都。1979年,元朝将南宋消灭,南北文化开始合并。北上的画家转向南宋之前的画风。大都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画家,为后来的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初,因蒙古文化本身就有开放包容的特点且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这个时期人们对待文化基本上都是持包容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当时提倡多元化的文化政策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前期绘画风格的形成。于是当时的各种绘画风格都得到了发展。

金朝绘画凭借与元初的文化政策极度契合的优势,逐渐占据了画坛的核心位置。此外,金朝的绘画之所以成为文学性绘画发展历史上的关键一步,是因为其已经明确确立了文人画的地位,所以在金的基础上建立的元朝,在绘画方面基本上继承了金朝的绘画特点。

总结来说,由于蒙古的统治者对于民族关系采取的是多元化政策,这也就使元初画坛存在多种画风,多元并存成为了前期绘画风格的主流。但又因为当时民族融合处于涵化的状态,所以北方风格的人马画逐渐成为元初画坛的主题。

除此之外,南方文人画家所提倡的南方风格也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分。他们将五代时期及唐代画风为依据,认为绘画是寓意寄情的载体。与北方风格相比,南方风格更有写意风范。南北两方不同的风格是元代绘画历史不断发展的两条重要线索,也正是这两条线索,元代的绘画得以不断地发展。

民族文化平衡发展时期的绘画风格

在汉族居住的时间长了以后,蒙古的统治者意识到治理天下的重要之处在于思想上的统一。于是开始提倡汉学。在1313年,元仁宗下达恢复科举的命令,继承唐宋的制度,开始推崇儒学。这也表明了国家文化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汉族文化开始上升到国家层面。

这样一来,元代民族文化融合开始由前期的涵化占主导转变为涵化与汉化平衡发展。同时,这也加快了元代文化中心向苏杭地区的转移速度。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为绘画的发展方向有着重大的影响。到元代中期,画坛的绘画风格已经基本上变为了南北两方风格一起发展。

在南北文化平衡发展的前提之下,即使北方的风格依旧强势,但是受到宫廷文化和大众审美的影响,在风格塑造上过于追求精巧,实际上与绘画想文学性绘画这个大的发展趋势是相悖的。在经济中心南移的情况下,北方的山水画很难表现出南方的山水,制约了北方绘画的发展。

此时南方的绘画风格在宽容的文化政策下发展的较好,南方的绘画风格所具有的优势也逐渐显露了出来,为南方风格成为画坛的主要力量奠定了基础。

“汉化”时期的绘画风格

由于元末发生的农民大起义,蒙古文化失去了政治上的支持,汉文化成为主导力量。北方风格也因此快速失去了优势,进而开始衰败。而此时南方风格不断发展,很快占领了画坛的主要地位。

南方风格在后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以书入画”的绘画传统到后来已经普遍成为了成为了文人画家创作时的追求;其次是其开始对画面的构成及画面的意境加以创新,突出表现情景融合的特点。最后,南方绘画风格的内涵更加完善。

从整体上看,在“汉化”的大背景之下,南方风格的绘画在整个画坛内迅速发展。文人画笔墨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实现了以画抒情的目的。并且此时绘画的画面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一河两岸”式的构图方式流行一时。此外,因为文人思潮的涌现,文人绘画理论的内涵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绘画在这个时期更多的被认为是文人的情感载体,绘画的表情功能再次得到确认。绘画与文人之间的联系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密起来。

结语

综上所述,解析宋代到元代的绘画历史,文人绘画已经是绘画史上的主流,但是其具体的艺术形态与艺术之外的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因此不能判定。元朝民族融合引发的文化融合,极大地影响了绘画风格。元初的绘画风格多以融合为主要特点,但是南方文人画家提倡的南方风格也是绘画史上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元代社会生活史》

《苏学北行与金代文人画》

《民族文化交融与元杂剧研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