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仲尼式古琴和伏羲式古琴的区别「孔子与古琴」

时间:2022-12-17 13:41:10 来源:孔孟之乡网

大家好,仲尼式古琴和伏羲式古琴的区别「孔子与古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琴”即中国古琴是最为古老的弦乐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在人们经见的琴式中,计有伏羲式、灵机式、神农式等等,而最为常见的,则是仲尼式。

古代造琴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圣人造琴,如仲尼式、神农式、伏羲式等;二是文人造琴,如落霞式、蕉叶式、连珠式等;三是帝王造琴,如襄王琴、潞王琴等。琴的式样是造琴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趋向通过对琴身的变异而展示和发挥自己的艺术特色形成的,因此每一种琴的式样都反映出它自身的思想语言。

仲尼式是古琴中最常见的一款样式,它是属于圣人造琴的一类,由于它的名字叫“仲尼”,所以会让人马上联想到孔子,谁也说不清这种式样是否是孔子设计的,但是以“仲尼”命名的确很恰当,因为它是在所有琴里最简捷的一种,只在琴体的腰部和头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通体没有任何其他的修饰,他的简捷而流畅、含蓄而大方的造型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内敛的风格。

仲尼,即孔子,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一位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哲人。有人曾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由于孔于对古琴的提倡,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须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说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人与乐合一共同显现出一种平和敦厚的风范。在孔子的时代,琴乐还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于琴乐之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故古琴也称之为“圣人之器”。

孔子有七十二位灿若群星的弟子,其中,只有一位来自南方,名叫言子。就是这位名叫言子的人,在中国的南方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石。孔子生前就曾经说过,有了言子,“吾道南矣。”在言子的行迹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礼乐弘扬“路不拾遗”的道德,以弦歌教化“夜不闭户”的民风。所谓弦歌者,就是用动听的琴曲,配合诵读与歌唱。古代诗人咏常熟,曾有过这样的名句:“言公家在旧琴声”。由此可见,常熟一地早就与中国古琴有着很深的渊源。当然,与中国古琴有着不解之缘的,并不仅仅是言子,因为孔夫子本身,就是一位操琴度曲的琴人。可以说,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思想,在最初的原创时期,便已在中国古琴的音乐中,注入了中正平和的基调。

仲尼式古琴

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其中,人们膜拜它,赋予它关于道德的信仰。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弹琴遇知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以及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等,都为千古传颂。

长期以来,琴家们多认为“五弦之琴,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而成七弦琴,似乎古琴有生以来变化就不大。但随着出土文物的新发现,这一传统观念被动摇了。现在,我们参照古代文献,得到这样的印象:汉以前的琴,面板和底板可以分合,琴面有装饰性的波状起伏,琴弦多少不定,少为五弦,多达二十弦,演奏时只弹空弦,自汉朝以后,琴面渐趋于平整,出现了局部可以使用左手按弦的七弦琴:至魏末晋初,嵇康在他的《琴赋》中所描绘的琴,和我们现在常见的琴就十分相似了。

浑朴如《诗经》的色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中国古琴,在绵延的岁月里,就这样,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于江湖之远。古琴上的一个个年号,留下了时间的驿站,也留下了文化的阳关。尽管魏晋告别了两汉,尽管两宋告别了隋唐。但是,那七根中国古琴上的丝弦,却穿越了无数次寒来暑往,连接着古代与今天。

据了解,古传下来的仲尼式老琴是比较多的,由中国艺术研究所和古琴研究会编著的《中国古琴珍粹》一书共介绍了109张老琴,其中仲尼式的就有62张,包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壑松”“玉壶冰”等。

中国古琴各样式大盘点

古琴是19世纪20年代为了区别西方乐器钢琴所重新命名的,古琴属于弹拨乐器,而且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乐文化的精髓,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据《五知斋琴谱》记载,古代流传下来的式样共有51种,而今天常用的不过20多种。

古代造琴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圣人造琴,如仲尼式、神农式、伏羲式等;二是文人造琴,如落霞式、蕉叶式、连珠式等;三是帝王造琴,如襄王琴、潞王琴等。琴的式样是造琴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趋向通过对琴身的变异而展示和发挥自己的艺术特色形成的,因此每一种琴的式样都反映出它自身的思想语言。

常见的几种古琴式样介绍:

仲尼式 古琴中最常见的一款样式,属于圣人造琴的一类,由于它的名字叫“仲尼”,所以人们总会将它和孔子联系起来,虽然不能确定这种式样是否是孔子设计,但以“仲尼”命名的确很恰当,因为它是在所有琴里最简洁的一种,只在琴体的腰部和头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通体没有任何其他的修饰,它的简捷而流畅、含蓄而大方的造型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内敛的风格。

常见古琴样式

神农式 属于圣人造琴一类,是否就是神农所创,虽然并没有可考依据,但可以肯定这种式样是非常古远的,该类琴上部从琴肩部位起弯直接连到琴头,下部大致在燕足部位起一个弯,非常简洁。

伏羲式 也是圣人造琴的一种,形状与神农式非常接近,只是在琴的下部起弯的地方多了一个弯,即:有两个连续的弯,琴体外形的其他部位与神农式几乎完全一样。

常见古琴样式

落霞式 属于文人造琴一类。这个名字就会让人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琴的两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琴的声音雄浑洪亮,适于表现比较宏大的有气魄的乐曲。

蕉叶式 属于文人造琴的一类,它的形状顾名思义像一片芭蕉叶,曲折的线条像流动的音乐,优美的身姿表现着文人浪漫的情趣。蕉叶式是古琴中最难做的琴,一般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超越了它的难点,就会是一张声音和各方面指标都很完美的琴。

常见古琴样式

凤势式 它属于文人造琴的一种,这一式样的特点是从琴头直接起弯或从岳山起弯,上下各有两个弯,式样古朴而流畅。

连珠式 相传为隋朝逸士李疑“连珠先生”所创,造型玲珑精巧而华美,项腰作连续三个半月形弯入,犹如连珠。明“飞瀑连珠”由连珠式改型而得。

常见古琴样式

正合式 ,古琴的样式,自明清以后,风格多趋向于华丽、繁琐,但唯有一种样式例外,那是正合式。“大巧若拙”一词在此样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此琴首、颈、肩、腰等处,浑然一体,一线直下,无一丝变化,此样式若冠之以“素琴”再恰当不过。正合式为明代以后出现一种样式,因其造型素净、大方,也颇得琴人喜爱。

古琴代表着中国古乐中的精髓,从前的古人喜好操琴来陶冶情操,也是古人们的必修知识,从这点来看,古琴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