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佛像的雕刻技法「制作佛像」

时间:2022-12-18 10:37:13 来源:法门寺禅心佛友会

大家好,佛像的雕刻技法「制作佛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佛像造像分类

一般可为雕塑造像和绘画像两大类。雕塑造像有:铸像、锤蝶像、木雕、石雕、泥塑像、夹纻像、纸泥像、瓷像、蜡像等。画像有:壁画、卷轴画、绣像、织成像等。

不同造像特点

1、铸像:

用铜或铁铸造成的佛像,十六国时期遗存的小型金铜佛造像,非常精致,大多在背光后或台座上刻有铭文。铸造佛像一般为以下五道工序:第一,做蜡型,传统的所谓“失蜡法”,即一次只能以蜡型烧铸一件;第二,包裹泥衣,将蜡像底部预留出蜡液出口,然后层层裹以泥浆,阴干。蜡像的中空部分也要有填充物;第三,烧铸,以铜液烧铸,熔蜡自预留出口流出,蜡像的空间被熔铜充满,冷却后打碎泥壳,清除铜像内部的填充物,铜像基本成型;第四,鎏金,讲纯金碾成薄片,剪成金丝条状与碎玻璃按比例配合在石碾中碾碎成粉末状,溶于水银,用小细棍儿一点点地涂抹于铜像上,最后以火高温烧烤(现代则用喷火枪喷烤);第五,后期加工,填充表面气孔,打磨毛刺,细部五官和手脚,衣纹等要敲凿镂刻,细部加工

2、锤蝶像

俗称铜打胎,指以薄金属(金银铜)片覆于刚或铜模上,然后以锤敲,分段接合而成的造像工艺。源于古代西方地中海沿岸,西晋时即开始有采有这种造像法

3、雕像

分为石雕佛像、木雕佛像、象牙雕等,主要区分是雕刻材料的不同,从南北朝遗存下来的雕像中,石雕是最多的,其形式包括一尊一石、一尊多石;或是带龛型

4、脱砂像

也称“干漆夹纻”,或者脱胎漆,相传最早是由东晋雕塑家戴逵发明的。一般是先用泥土大致做出佛像的胚胎,然后上缚多层粗布并涂以一道道生漆,经过数十遍缠布涂漆和细部修整,泥胎的外面已经形成了一层又硬又厚的漆布层,待漆布层次干燥后,然后将内中泥胚打碎取出,再加以修整而成,所以也成为“脱活”

5、彩塑像

采用雕塑和绘画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丰富多彩的造像题材,形象千姿百态、神态逼真,具有艺术感染力。彩塑工艺达到了极致。甘肃敦煌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就保存有许多南北朝时期至唐宋的精美塑像

6、泥像

北魏时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中的佛像即为泥塑而成。首先用竹木搭成佛像的基本动态,再缠以麦草、道草,使之具有大体的形状,然后在其上覆泥,捏塑,待彻底干燥后还要用各种水质颜料画出皮肤、五官和各种服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