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一位清华教授愤慨「四川大学跳河」

时间:2022-12-22 18:13:18 来源:沛沛妈Ally

大家好,一位清华教授愤慨「四川大学跳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清华副教授蒋国兵,移民加拿大第六年,在多伦多市一座高速公路立交桥上纵身坠下,将生命定格在最年富力强的44岁。

曾经的湖北理科状元、清华大学之天之骄子、拥有美国加拿大双博士学位的他,为何会落到如此田地?

只因他放弃出国凶多吉少的直觉,最终决定在美国拿到核物理博士学位就移民加拿大与妻女团聚。他初到加拿大求职无门。

就在靠刷油漆悲惨过活的境地,他依然坚信知识的力量,选择进入新领域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可拿到新学位证书后依然前景无光,残酷现实击碎了他所有的希望。

我们很多人不也是这样吗?相信自己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和理性,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就能行动顺利、无往不胜。

然而,《决策,好与坏:关键时刻,做对选择》告诉我们“决策的基础是直觉而非逻辑分析”。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优秀的人总会有时运不济的时候,平庸的人也会有幸运之时了。

本书作者克里斯·布莱克,有着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

二十多年来,他做过高管(担任过某国际出版公司执行总裁、某私人股权公司投资总监),成为创业者(网络公司创始人)、投资者(某些小型企业的资金筹集人和私人投资者),还做过讲师、会计。

克里斯基于自己职业生涯无数决策的体悟,深入研究其他管理者、创业者、投资者所做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全新的视角深度检视决策的过程,得出结论:

决策不是科学,而是一门艺术,一门融合直觉、审时度势,做出正确决定的艺术。

一、足够好的决策,往往是基于充分的经验与情绪记忆的直觉

生而为人我们从小到大面临各种选择,小到穿衣、吃饭、购物、…等生活琐事;大到考学、择偶、移民、求职、投资、创业、…等前途要事。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尤其关键时刻的大事上的选择,更是如此。

而足够好的决策,往往是基于充分的经验与情绪记忆的直觉。

先讲一件小事吧,前天元宵节,妈妈计划做两格蒸米粑,当糅好的米粑粉做完,配的米粑馅也刚好被包完,且米粑刚好摆满两格,一切都是刚刚好。

我惊叹妈妈的直觉!有一次和妈妈一起去购物,她准备买5斤腐竹,一称5.1斤;她每次估测时间几时几分也是八九不离十。

可有人偏偏违背直觉,而且是在关乎事业前途的大事上。

蒋母无论是在1979年蒋国兵考上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时,还是在1996~2000年蒋国兵保留清华大学副教授一职,以全额奖学金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期间,她的爱国情怀都为蒋国兵写入了宝贵的情绪记忆。

1979年时年17岁的蒋国兵前往清华大学报到,在登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前,蒋母望着踌躇满志的蒋国兵说:

“儿啊!你一定要学有所成,以后为咱家乡、为咱国家做更多贡献!”

蒋国兵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1999年年底回乡过年,蒋母牵着37岁的蒋国兵的手:

“儿啊,你要记住,你不管跑多远都是妈的儿子,你不管身在何方也永远是中国人。”

“放心吧,妈!儿子完成学业之后,一定回来报效祖国!中国人要为中国人工作!”

蒋国兵一心打算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像普渡大学校友、科学巨擘前辈邓稼先、梁思礼、陈学俊和王补宣等国之栋梁一样,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国普渡大学

所以,当世纪之初向往北美发达国家繁华优渥生活的妻子卢彩荣,把她为蒋国兵办好的移民加拿大的移民纸交到蒋国兵手上时,蒋国兵将之撕成了碎片,并说,

“我就是死了,跳进太平洋里了,也不会去加拿大住!”

没想到一语成谶!去加拿大就是死路一条,这是蒋国兵在充分的国内工作经验与母亲的教诲带给她的情绪记忆下,激发出的明确的预感,亦即直觉。

可是2000年,当先行带着女儿登陆加拿大的妻子卢彩荣,打电话给当时还在美国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的蒋国兵,说女儿想爸爸时,蒋国兵开始举棋不定了。

半年后,蒋国兵突然违背最初直觉,作出了新决定:去加拿大和妻女团聚。

2001年4月,蒋国兵以移民身份踏上加拿大的土地。他后面的经历,无不说明这是他人生中走的最错的一步棋。

二、真正的强者,是那些发现形势于己不利,有能力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蒋国兵初到加拿大时,信心十足,他广投简历,可大多石沉大海,只有极个别的公司给予了他面试的机会。

那只是老外想诚恳地告诉他真相“不得不说,蒋,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你忘记了,我们加拿大不需要核物理专业的人才。”

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没想到自己一直引以为人生中最大骄傲的核物理专业,竟然在加拿大毫无用武之地。

可他并未因此敏感地意识到,在加拿大这个陌生的环境里,还会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与变幻莫测,而选择依然留在加拿大。

为了维持生计,蒋国兵到一家油漆厂打工,大半年的收入才5000元。但他不曾气馁,不曾对生活失去信心。

“我是清华曾经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货真价实的普渡大学博士,难道还能久居人下?”

他想,既然核物理专业在加拿大如同鸡胁,那就转战其他领域,只要不是加拿大冷门专业,就一定能找到对口的工作。

于是,他决定再次发挥他的学霸天赋。

2002年已40岁的他,肩负着家庭、工作上种种压力和困难,进入多伦多大学化工系再度攻读博士学位。

历经万般辛苦,2006年蒋国兵最终拿下了化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加两国的双料博士。

“我要苦尽甘来了!这下一定有办法找到适合我的工作!”

一开始,蒋国兵在一个研究基金项目中找到了一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工作。

然而,这一研究将于2006年7月底结束。也就是说,蒋国兵不得不重新找工作。

蒋国兵投出无数简历,均杳无音信,他一次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眼看7月底就到了,原本乐观开朗、坚韧不拔、敢于面对人生苦难的蒋国兵,开始心情郁闷了起来。

7月20日工作了一天未回家的蒋国兵,来到多伦多一座高速公路立交桥上,伫立良久,回想自己人生路从辉煌走向黯淡,百感交集,悲从中来。

时间悄然滑到7日21日凌晨,他纵身一跃,如同一颗坠落的流星,从桥上跌入深渊。

如果蒋国兵在初到加拿大时,求职核物理领域工作无果时,就能冷静地审视陌生环境失败的概率,不盲目自信新知新学位总能找到好工作,或者放下自尊果断回国,他就不会遭遇后面苦难而悲催的生活了。

真正的强者,是那些发现形势于己不利,能够审时度势,有能力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写在最后

蒋国兵,一位清华大学的天之骄子:17岁考上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本科,四年后连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母校任教,31岁就被聘为清华大学副教授。

34岁,他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一心想38岁学成回国,就像那些知名校友一样投身国之重器、国之大业的伟大道路,报效祖国。

在妻子卢彩荣坚持要移民加拿大时,他直觉,去加拿大凶多吉少“我就是死了,跳进太平洋里了,也不会去加拿大住!”

可后来,在妻子的召唤下,他违背了自己的直觉,改变了自己的初心,在39岁时移民加拿大与妻女团聚。

他在核物理专业求职无门的情况下,忽视陌生环境风险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没有审时度势,放下自尊,做出回国或向清华校友求助的决定,而是做出了白手起家、40岁再度求学的决定。

因为他坚信,只要自己有加拿大非冷门专业的博士学位傍身,就能柳暗花明。

在历经四年生活的万般辛苦与压力下,他终于在44岁取得了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他本以为人生从此苦尽甘来,可是前途在闪过一丝亮光后忽又一片黑暗。

六年的沉没成本啊!那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换来的却是如此悲催的结果。

这时候,对前途悲观、绝望又放不下自尊的他,又一次做出了错误决定:选择了却自己的生命。而不是选择回到祖国怀抱,用一生所学再次为国家做贡献。

一位顶尖的知识分子,就这样死在违背直觉做出错误决策,及面对异常情况不能审时度势、调整思想做出正确决定上。

蒋国兵的故事,应证了《决策,好与坏》的主题,决策不是科学,而是艺术。

我们没有可以遵循的万能定律来确保做出完美的决策,但可以基于充分的经验与情绪记忆的直觉,来做出足够好的决策。

我们一旦违背本能的直觉做出错误决策导致前景惨淡无光,聪明的失败者,往往有能力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

一个人只有懂得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思想,亦即遵循“前景良好,努力推进,前景无光,当断则断。”之经验法则,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由此可见,决策的艺术,不在于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而在于是否有清醒的判断力与明智的决策力。

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获得在管理、投资、创业、婚姻、事业等方面,避免偏见/固执而做出正确决策的方法、经验,就从这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决策,好与坏》好书中去感受吧。

参考文献

[1]王昭.华裔博士蒋国兵为何自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7-28.

[2]陈诗天.加拿大移民回流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7(14)

END

关注我吧,愿往后凡事做对选择,尤其在关键时刻、重要事件上做出正确决策,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