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瓷砖”对话简一集团董事长李志林,解密简一之道,解析陶瓷之道

时间:2022-12-23 14:09:44 来源:陶瓷信息精选海兰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网小易分享一篇来自陶瓷信息精选海兰的《“瓷砖”对话简一集团董事长李志林,解密简一之道,解析陶瓷之道》,感兴趣请往下看。

倒计时29xxx天xx时xx分xx秒!

这是一组悬挂于简一集团总部醒目处的计时器显示的数据,过往的员工、客商、合作伙伴都能够轻易看到。如果把这组数据除以365,换算成“年”,结果大约为81,再加上自2002年创立以来,简一已经走过的20年,正好是101年。

“101年”背后,是简一在2021年正式锚定的“一流品牌,百年简一”发展新愿景,是所有简一人为之共同奋斗的新目标。按照简一集团董事长李志林的说法,100年只是基本目标,而“1”承载着更大的梦想,说不定“1”能成为“1000年”,因为世界上有千年企业,梦想总是要有的,“只要方向确定了,就不怕路远”。

“一流品牌,百年简一”的雄伟蓝图已经徐徐展开,与之同步的是,简一正式开启了由“精专”到“强和大”的发展新篇章。

在过去两年里,简一先后大手笔投资建设广西梧州基地、在佛山季华路与禅西大道交汇处拿地拟建新的总部大楼,在全国终端门店推行“成品交付”……一系列动作让行业浮想与猜测,被很多陶瓷人看作是简一迈向“做大”跨出的第一步。

简一的“大”要如何去实现?未来的简一会不会延伸产品品类,从单一的大理石瓷砖拓展到多品类、全品类;未来的简一会不会上市,走向资本市场;未来的简一会不会多元化经营,进军大家居整装……对于这个已经在大理石瓷砖单品类上深耕了十余年的现象级品牌,这些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22年,时值简一集团创立20周年的重要节点,亦为中国建陶产业发展的重要拐点。一家陶瓷企业的成长、发展及命运,与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背景、产业阶段始终紧密关联。在这个房地产退潮、政策紧缩、产业升级、消费迭代的全新时代,陶瓷行业充斥着更多迷惘、浮躁与无力的叹息。

笃定的目标、坚毅的前行、理性的思考、大胆的探索成为这个时代,推动中国建陶产业前行的弥足珍贵的力量。

无论陶瓷行业的洗牌如何激烈,危机与挑战如何接踵而至,在产业的重塑与沉积过程中,总有人能够发现并抓住隐藏于其中的机遇,化危为机,化险为夷。

透析一个产业的当下,读懂一个行业的未来,我们需要更多智者的声音、更多维度的解读,更多经典的样本,以及更多路径的探索。

基于这样的逻辑,《陶瓷信息•陶论中国》深度对话简一集团董事长李志林,听听这位多次以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方式影响陶业前行的企业家,对中国陶瓷的未来之道、强盛之道,对简一集团的百年之道、强大之道的独到注解。

“大理石瓷砖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可见的未来

简一仍将聚焦大理石瓷砖

Q:过去两年,简一干了好几件大事,包括在广西布局生产基地、在佛山拿地新建总部大楼、在全国推行“成品交付”……这些大动作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布局?

李志林:简一从创立至今,已有整整20年,第一个生产基地是在佛山南海,当时是租的;到2008年佛山陶瓷“腾笼换鸟”,我们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清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到清远基地的产能不足,亟需布局第二个全新的生产基地,经过在全国多地的考察与对比,最终敲定落户在广西梧州。广西梧州基地是为简一未来十年、二十年发展服务的,建造的规模较大,标准较高。

简一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个“很头疼”的问题:产能只能靠自己自产自销。如果找其它工厂贴牌代工,很难达到我们的品质标准;我们也很难给别人贴牌,因为我们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产量相对较低,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只能自己建新基地。

从2016年起,简一开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在2021年正式推出“成品交付”,前期我们也做了很多铺垫,包括“瓷砖管家”、肖氏服务法、2018年的“包铺贴”服务等等。“成品交付”体系不仅仅在于铺贴,它还让我们的用户在选材、设计、购买、安装、维护五大方面变得轻松、简单,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美好留给用户。”

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我觉得“成品交付”是可行的,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建新基地、新总部,还是推行“成品交付”……这些动作看起来很大,其实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顺其自然。

Q:未来的广西基地和清远基地各有着怎样的定位?这两大基地是否全部生产大理石瓷砖?简一能否消化两个基地的产能?

李志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理石瓷砖已经成为瓷砖主流品类,广为消费者所接受。我们始终相信,大理石瓷砖的流行不是一时的,它是与天然大理石互补的装饰材料,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的简一,只能算是大理石瓷砖品类的“先行者”,因为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还很小,我们测算大概也就百分之几的占有率,最少要占到10%或15%以上的市场份额,才能叫“大理石瓷砖领导者”。

未来的简一,会继续在大理石瓷砖品类深耕发展,在可见的未来里,简一仍然会聚焦大理石瓷砖。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大理石瓷砖发展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到位,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创新。所以,广西基地和清远基地未来在本质上依然是聚焦大理石瓷砖的研发、制造,但是在产品的规格上会有一些区别。

“陶业下半场, 小而美的品牌生存空间会比较狭窄” 未来的简一要做到“强”和“大”

Q:简一官方公众号有提到,简一已经跨过了“由精到强”的发展阶段,未来简一要做到“强和大”——“因为在未来的竞争中,没有一定的规模,是不足以生存的”。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全国推行“成品交付”等都是顺势而为,围绕“由强到大”的发展战略?

李志林: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简一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前二十年,我们刚刚走过“专、精”这一阶段:2009年起我们聚焦大理石瓷砖,做专业的事,同时通过一代代产品的创新研发,把产品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贴近用户需求。

随着行业发展进入下半场,行业技术壁垒越来越高,如果单纯做一个“小而美”的品牌,生存空间会比较狭窄。当走过“专、精”阶段之后,企业一定要继续向“又强又大”进阶。

当然,“强”不仅仅体现在规模大,还包括技术研发能力、品牌与客户口碑、市场核心竞争力等都要“强”。“大”也不是绝对性的,不同的企业定位,规模大小也不一样。要真正实现“做强做大”的战略目标,简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Q:2022年恰好是简一创立20周年,简一的目标愿景是做“一流品牌,百年简一”。按照行业普遍的看法,简一已经是行业“一流品牌”。简一的“一流品牌”目标,是成为陶瓷行业的“一流品牌”,还是泛家居、全国,乃至全球的“一流品牌”?

李志林:我们提出“一流品牌,百年简一”是按100年来倒推的愿景目标。成为百年企业,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位企业家的梦想,到底能做到多少年,需要靠我们自己奋斗,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还不觉得我们在陶瓷行业做到了“一流品牌”,因为构建品牌需要几十年时间,目前在行业内大家都知道简一是干什么的——做大理石瓷砖、高端定位,但知道的消费者很少。真正的品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根深蒂固的认知;二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与信赖。

品牌与消费者相互信任、信赖的关系,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构建。“由精到强”、“由强到大”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构建品牌的过程。简一“一流品牌”目标的实现,要先从行业到消费者,再从国内到国外。

中国(China)陶瓷历史文化悠久,很自豪身处在一个与国齐名的行业,中国也是全球陶瓷生产与消费大国,但并不是一个陶瓷强国。我们在世界上能够谈得上具有国际化的瓷砖品牌屈指可数。作为陶瓷的发明地、发明国,如果在世界上没有一席之地、不能引领世界的话,我觉得我们还肩负着一个很宏伟的使命与责任。

Q:现在泛家居行业掀起了一股“上市潮”,陶瓷行业的头部陶企大部分已经或正在上市,企业发展要做大规模,上市、走向资本是一条较好的实现途径,简一在最近几年有没有上市计划?

李志林:上市是借助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发展,但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划,因为简一还处在打基础、未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上市,是企业做大后的必经之路,未来我们不排除会有这方面的规划。

陶瓷行业进入“用户时代”

“中小陶企更适合

在熟悉的领域做深、做强”

Q:陶瓷行业已经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已经进入淘汰赛时代,并且会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大形势下,陶企纷纷寻求新赛道、新突围。目前主流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横向扩张;另一种是纵向延伸。后者是简一正在大力推进和落地的,简一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赛道?

李志林:当市场外部拉力作用缩小时,就等于我们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存量市场再发展,那一定是进入零和状态。有的企业在发展,有的企业就会萎缩,但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各自要发展一定要走这两条路:一是横向拓展产品或市场边界;二是在存量市场纵向做深、做强。

对于中小陶企来说,在行业里实力还不够强,把自身做强、做深这条路更适合。横向发展,是进入到全新的领域,需要更多的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时间等。小企业往往缺少的就是这种资源,如果盲目拓展一个新的领域,风险更大,倒不如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深挖。简一采取的是“一米宽、一百米深”的深挖思路。

经过近40年的发展,陶瓷行业已经进入“用户时代”。2000年前是稀缺时代、工厂时代,只要生产出来,销售基本不成问题;但进入2000年后,已经陷入供大于求的状态,叫“市场竞争时代”;到2020年以后,市场饱和,各种促销也很难带动销售,实际上就是进入了“用户时代”,要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用户需要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以及可信赖的品牌,比如说“成品交付”,实际上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真正为客户着想,为客户创造价值。我相信大部分企业都会进入到这个赛道。

Q: 支撑这个赛道的核心是什么?简一的密缝铺贴、成品交付目前进度怎样?用户的评价如何?

李志林:密缝连纹是我们现阶段的产品优势,连纹设计相对容易,但真正做到密缝需要一些硬功夫。例如,缝隙越小,对瓷砖的平整度要求就越高,同时膨胀系数也要小,甚至对施工工艺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密缝铺贴需要产品的配合,我们要做的是把产品的价值,通过服务转换为客户的价值。

成品交付不仅仅是铺贴安装,还涵盖设计、加工、后期维护等服务。而一直以来,装修都是用户体验极差的环节,不仅过程非常复杂,相互影响、不可控的因素也很多。当时我们想,不如直接把脏活累活自己干了,为客户价值兜底,所以我们推出成品交付,承诺十年质保。

目前,我们的“成品交付”反响不错,“简一李志林直通车”微信公众号每天都可以收到十来个客户的感谢信、锦旗,这说明这一动作是成功的。

Q:现在泛家居行业的很多头部企业都在提“整装大家居概念”,未来的简一会不会切入大家居整装领域?

李志林:大家居定制或高端全案,这是一股风潮,用户能够一站式把问题解决,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但是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去跟随这股潮流?那也未必,因为真正要做到全屋定制或者高端定制大家居,需要庞大的资源,比如需要整合很多品类的材料,以及全过程的监控也需要很多的资源和很强的能力。

而这些资源和能力,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的。所以,在可见的未来,简一可能还不会这样去横向发展,但未来会不会随着市场变化做一些调整?这是有可能的。

产品创新

不能局限于瓷砖本身

“站在顾客的心理开发产品,

会倒逼很多工艺进步”

Q:简一是陶瓷行业20年来最成功的品类突围经典案例,成功开创大理石瓷砖品类,并杀出一条血路。您认为,简一的模式有没有可复制性,在20年后的今天,陶瓷行业有没有可能再诞生一个新的、成功的品类突围案例?

李志林:完全有可能。市场的发展总会诞生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创意,我相信未来肯定会出现新技术、新材料,替代部分传统陶瓷砖。

打个比方,在能源成本高企的当下,是不是可以考虑低温烧、甚至免烧?为什么瓷砖一定要用泥和沙生产,能不能利用工业废渣来做一个更好的产品?如果能够保证产品性能,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技术进步以后,完全有可能出现全新的产品。

Q:现在很多陶瓷人觉得行业的产品创新乏力,陷入迷茫期,不知道创新方向在哪,从釉面、规格、功能、坯体、色彩等各方面似乎都遇到创新瓶颈,您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您觉得陶瓷行业的产品创新还可以向哪些方向突破?

李志林:生产工艺、技术或产品效果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到了今天的用户时代,我们不能局限在瓷砖本身的创新上。产品是为客户服务的,我们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回应他们的需求,如此一来,创新的边界就会打开。

产品和服务背后是人,融入这一因素后,我们会发现创新的空间更大了。例如,在卫生间地面这一生活场景里,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是什么?是更防滑、更安全,还是更舒适?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创新点,回过头来,再利用技术、设计、工艺去实现。

如果仅站在行业角度,就会把创新给局限了。以意大利的创新为例,其实不是它技术多高明,中国也有一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也很高,意大利更多的是创新理念。

今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展刚刚结束,这届展会一大趋势是回归自然,包括花色、纹理、色彩等更加宁静,甚至出现鲜见的“绿色”。实际上,新冠疫情催生了大家对自然、自由的向往。

我觉得,这些创新都是基于顾客的需求。如果站在顾客的物理和心理需求去开发产品,这会倒逼很多工艺和技术的进步,创新就是要更多地打开边界。每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展,我们不能单单学它的创新成果,更应该学创新背后的思维逻辑,也就是“创新的理念”。

中国陶瓷

一定会诞生强大的国际化品牌

“不走向国际很容易内卷,

路慢慢走,总会走通”

Q:意大利、西班牙陶瓷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国陶瓷大而不强,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国际化程度不高,您认为,中国陶瓷未来有没有可能诞生强大的国际化品牌?

李志林:一定会诞生!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很短,也就四十来年,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的时间就更短。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展为例,能够参与到这场国际化展会的中国品牌就那么几个,国外消费者知道的中国品牌就更少。

前几年,不管是知名度还是价格,中国瓷砖品牌跟意大利的差距都比较大。国际化品牌不仅是把产品销往国外或者到国外投资,我认为,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有些企业才刚刚开始跨出国门。

目前,简一的产品已经在全球70多个国家销售,并且在40多个国家建立GANI专卖店。当然,在国外建立品牌专卖店的难度更大,每个国家的文化、方式不一样,我们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慢慢走,总会走通的。

现在绝大部分的中国瓷砖只是卖给出口国的进口商,只能称之为“国际贸易”、卖卖货而已。只有深度参与到国际市场当中,再倒回来提升产品、服务的竞争力,中国品牌才能真正走向国际。

国际化一定是中国品牌,尤其是高端品牌的必走之路。中国陶瓷必须要做到国际国内双循环,才能在世界上立足,不然很容易产生内卷。我相信,在未来的国际化大品牌里,一定会有简一的身影,一定会有我们中国陶瓷优秀品牌的身影。

Q:简一自2016年3月1日开始在全国实行“明码实价”,到今天已经差不多七年了。至今为止,简一推行的“明码实价”有过调整或者动摇吗?

李志林:我们在战略上没有动摇过。“明码实价”是出于对客户的一种信任,大家都知道在市场上瓷砖价格乱象丛生,其实站在消费者角度想一想,明明白白消费才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且在市场上消费者都认为无奸不商。现在我们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再挣合理的利润,谁都理解。所以,在战略上我们是毫不动摇的。

“面对市场热潮,

不能盲目跟风赶潮流”

既要随机应变,也要坚持不变

Q:今年柔光砖、哑光砖、微纹理等产品概念非常火爆,很多企业“一窝蜂”推柔光、哑光,您怎么看待这样的消费趋向变化?简一有没有对产品做出相应的调整,去更好地适应消费市场?

李志林: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创新都是颠覆式创新。实际上,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很难,这几年基本没有看到,目前更多的是从1到10的顺延式创新,从10到100的改进型创新。

从这个角度来看,柔光砖、哑光砖、微纹理等产品也是创新,但我们不能盲目跟风,有时候我们要随机应变,有时候还要坚持不变,两者要结合起来。不然,很容易陷入“天天赶潮流,但往往赶在潮尾上,投入很大又分享不到市场成果”的尴尬局面。

简一一直根据新工艺、客户需求来调整产品。比如,90后消费者对大红大绿的产品不太感冒,更青睐极简的风格,那我们就会调整产品的花色纹理、甚至风格,但仍然是用大理石瓷砖来呈现。这与简一专注大理石瓷砖的战略不矛盾。

Q:简一的大理石瓷砖已经升级到第十四代,在一款产品上持续深耕和升级挑战很大,毕竟瓷砖不是高科技电子产品,有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加持,简一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瓶颈?

李志林:当然有!之前有一个立项三年的研发项目,也投入了不少,但评审时却发现那是行不通的,于是我们就重新再来。创新,失败的概率往往比成功的概率要大,创新要做好失败的准备,要学会包容失败。

Q:未来简一的大理石瓷砖是不是会从十五代、十六代……一直升级下去?

李志林:叫不叫第几代是一回事,但是我们每年都会升级、改进,甚至创新,这是毫无疑问的。创新是简一的立足之本,我们“活下来”靠的是创新,未来能走多远,也还是要靠创新。只有持续地创新,才能促进自己成长,才能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

岩板的价值值得肯定

但不能仅当作材料卖

Q:最近几年陶瓷行业最火爆的产品当属岩板,在岩板爆火的早期,您就多次说过行业要慎重思考岩板究竟是潮流还是趋势。实际上,也就这短短三两年的时间,岩板不但爆仓、产能严重过剩、价格一路暴跌,还有不少盲目上岩板生产线的企业,不但折戟而归,甚至伤筋动骨、元气大伤。今天,我们再来回顾这个话题:您觉得岩板是潮流还是趋势?岩板还能不能做?如何做?

李志林:几年前,就有很多人觉得,简一最应该去做岩板,因为岩板跟大理石瓷砖更接近。从生产工艺上来说,岩板跟瓷砖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我们也有岩板产品,比如900×2700mm的产品,不过我们只是针对现有市场研发产品,并没有拓展家具或者其他市场。

岩板的品类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岩板延伸了瓷砖的市场边界:更大、更厚的可以做台面板,更薄的可以做饰面板;另一方面,岩板推动了装备和技术的进步。

行业“一窝蜂”上岩板的时候,我就说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后续服务跟不上,仅当作材料销售,那么就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岩板价格年年跳水,现在卖得像白菜价一样。

事物的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需要时间和沉淀。现在无论是客户还是设计师,已经对岩板有了基本的认知,消费者也开始主动寻找岩板,这说明行业这几年的推动,为市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想要获得客户的认同,不能仅当作一款材料卖,要站在客户、合作伙伴的角度,重新打通渠道,梳理服务系统。

三年前,我就跟一位做进口岩板的朋友说“要把服务做好”。去年这位朋友告诉我,他连续亏损了三年,现在终于开始盈利了。我觉得,客户对岩板的需求还在,但是未来要把岩板品类做好,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市场跌宕起伏是自然规律,

有高潮就会有低谷”

困难的时候,要保持信心

天晴的时候,要修好屋顶

Q:今年的陶瓷行业洗牌非常残酷,不但大批粗放经营、夹缝求生的中小企业退出、离场,就连大企业也有倒下的可能。这一轮巨变之下,您认为对陶瓷行业影响和改变最大的是什么?对简一的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又是什么?

李志林:瓷砖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节奏大体一致。国家经济在转型,从制造业层面来说,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简单一点来说,就是中国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瓷砖行业也是一样,原来依靠生产力要素和资源型、粗放型的发展路线是走不通的。经济调整、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等只是加快了转型的速度,把这一效应放大。随着行业发展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市场又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有些企业退出,是正常现象,这是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但往往越是在困难时候,我们更要反省自己,坚持正确的事。第一,顺应国家的发展趋势;第二,在行业竞争中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Q:如果从积极正面的角度看,洗牌也是倒逼行业进步、促进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您认为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之后,陶瓷行业未来会呈现怎样的格局?是像家电行业一样,只剩下几家巨头,还是像服装行业一样,高中低档层次分明?

李志林:市场好的时候,谁都可以进来,进来的企业也多;市场不好的时候,可能出局的企业多,但会不会像电器行业集中度那么高?实际上,可能性不大,电器是标准化、规模化的工业产品,而瓷砖的特性更接近服装,需要设计。未来,可能会出现十个或二十个企业或大型集团占据50%或60%的市场份额。

Q: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下滑,行业普遍认为未来的瓷砖产量一定会减少,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与之同步的是一批陶瓷企业、陶瓷从业者会离场。对于很多陶瓷企业、陶瓷从业者而言,如何在这轮洗牌中“留下来”,您有哪些建议?

李志林:毫无疑问,就是转型升级。这个转型一是顺应国家趋势,第二顺应行业竞争的趋势,第三顺应客户需求的趋势。作为从业者来说,要转变思维,顺应趋势提升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要顺应趋势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Q:《道德经》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风雨无论多么来势汹汹,最终都会停下来,彩虹也会出现;您也经常说,巨大的危机往往同样蕴藏着巨大的生机,危机的背后就是机会。您认为,陶瓷行业、陶瓷企业的明天在哪里?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李志林:虽然现在日子都不太好过,但我一直都说陶瓷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只要是跟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就不会落幕,尤其是中国消费者十分重视居住。所以,瓷砖市场是巨大、而且永远存在的。但不落幕并不是说市场就一定是你的。市场在变化、技术在发展,如果你不进步,其他的产品就可能会把你淘汰。

市场如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济发展有高峰也有低谷。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经济都是快速发展,我们并没有经历太大的经济波动,所以我们还不能真正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现在我们可能处于低谷期,但慢慢地可能又会回到高峰,就等于在狂风暴雨中迎来台风,台风过后阳光灿烂,但阳光灿烂以后我们还可能迎来第二场台风。

经济发展就是这样的自然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困难的时候,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当然,在天晴的时候,我们也要修好屋顶,因为并非每天都是阳光灿烂。

推荐阅读:简一董事长李志林: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什么才是正确的突围方式?

好了,今天关于“瓷砖”对话简一集团董事长李志林,解密简一之道,解析陶瓷之道就讲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