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木刻艺术家「木刻版画作品」

时间:2022-12-28 14:45:20 来源:人民艺术家

大家好,木刻艺术家「木刻版画作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罗工柳1916年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是我国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木刻,1934年受到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的影响,开始自学木刻。抗战时期罗工柳始终秉承为革命、为人民而艺术的原则,主张兼顾木刻的艺术性与救亡宣传的功能,创作出大量经典的木刻作品。对于木刻艺术,罗工柳有着深刻和读到的见解。人民艺术家杂志选取了美术理论家刘骁纯与罗工柳的一段对谈,配合他的一批优秀创作,便于我们更加直观、具体、深入的理解罗工柳对木刻的见解。以下是刘骁纯(简称刘)与罗工柳(简称罗)的对话。

刘:你们当年创作的大量版画,有套色的也有黑白的,但真正高水平的还是黑白的,因此可以集中谈谈黑白木刻。您刚才说吸收民间最主要的是吸收它的阳刻和用线,那你们的阳刻、用线与旧年画有什么不同?

罗:旧木板年画的线不是现代意义的木刻语言。

年画的版是生产工具,木刻的版式创作工具。年画的版实际上是为了把“画”大量印出来,是对“画”的模仿,因此它的线实际上是“画”中的线,是模仿毛笔在纸上绘出的线,它要把刀法隐藏起来,因此刻的过程是机械劳动。“好刻工”是一种对技术、手艺的称赞,木刻创作则完全不同,它本身是一种与绘画不同的艺术创作,它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语言。木刻模仿绘画是木刻创作中的大忌,因此它的线与毛笔在纸上绘出的线大不一样,它决不能牺牲刀法,刻在木板上运动的过程不仅是造型过程,而且是艺术家的资质、学养、风格、感情的流淌过程,艺术家将板上不要的部分刻掉而留下的线,是带着运斤走刀痕迹的线,是带着风韵、格调、感情的线,所以一个人一种线,甚至一件作品一种线。

我在鲁迅去世时刻的鲁迅像,运用了剁、砸、斫的刀法,在方寸之间抒泄我的不平和悲恸,这种方法时随着激情出来的,这类刀法我在外国版画中还没见到过。当然,那是阴刻了。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在阴刻阳刻中是一样的。木刻中的线意味无穷,它带着浓重的木味、刀味和主观情致,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年画分墨版、色版,墨版上只有点、线,若有面则是一种黑色,如黑色的头发、胡须、衣服等,没有作为木刻语言的黑。但在现代木刻中,黑白是最重要的木刻语言,黑白设计本身就可以给人以明朗、轻快、轻松、凝重、强烈、柔和、深沉等不同的审美感受。阳刻突出了黑线,刻掉的部分往往比较多,因此大面积的黑比较少,但绝不能不使用黑白语言。因此在我们的阳刻版画中,不仅要有“布白”,还要“布黑”,黑线、黑面之间有一种时离时合的节奏,黑、白之间有一种互相咬合、对比呼应的节奏。

刘:经这么一说,欧洲版画中国化的问题又成立民间版画现代化的问题了。

罗:这是非常有机地交错在一起的问题。在民间版画现代化的过程中,主要是借鉴了西方现代版画的观念。木刻中的印刻、阳刻,与中国印章中的阴文、阳文的大意类似。阴文又称白文,按字的笔画走刀,印出来是红底白字;阳文又称朱文,把不要的部分刻掉,留出字来,印出来是白底红字。《鲁迅像》是阴刻,《矿工》是阳刻。欧洲木刻是阴刻。就是以走刀挖刻出明亮的部分,留出暗影部分。这个东西群众不喜欢。我们就吸收民间木板年画的阳刻,搞水印套色木刻,创作新的木刻。这样一搞,很意外,没有想到群众那样喜欢。

刘:恐怕还不只是借鉴了西方现代版画的黑白观念、刀意木味观念,画面的结构方式也有西画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有严格、准确的写实造型,以及怎么观察生活,怎么从生活当中进行提炼,这些也都借鉴了西方的艺术。

罗:还有,这种阳刻并没有完全抛弃光线和明暗,只是不用顶光、测光、逆光,只用经过意象处理的正面光。有了明暗观念,才能与从西方借鉴来的造型观念、黑白观念、刀意木味观念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但这种光线和明暗与欧洲原来的东西相比变化可就大了。欧洲版画与印刻相适应,特别爱用顶光、侧光、逆光,特别强调立体感,特别爱用大面积的黑。我们突出了正面光以后,一切都变了,可以用线造型,立体感成为不那么重要的问题,黑的面积大量缩小,整个风格变得朴素而又明朗,满脸的黑道道没有了,阴阳脸也没有了,变得老百姓便于接受了,变成中国的了。

刘:这么说又转了回来,又成立欧洲版画中国化的问题了。

罗:其实还是东方与西方的结合点问题。

刘:这种情况在古元的木刻中也存在,当时你们有没有切磋或交流过,还是在摸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罗:是自发的。因为我们当时的工作都是独立的,刻这些东西的时候与他们都不在一起。

本文作者:罗工柳

本文原标题:《关于抗战美术的几点回忆》

文字编辑:留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