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

时间:2023-01-04 10:29:17 来源:白梨影

大家好,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白梨影




在西安上学时,一次心血来潮,约朋友去看画展。当几十上百幅画摆在面前,撑破我的角膜时,一时愣住,不知从哪下眼。

总以为艺术,对艺术家来说,需要的是一时的灵感(艺术家也经常这样说自己),对欣赏者来说,就是此刻的领悟。

欣赏不来,那就只能作罢,遗憾与此无缘。

而丹纳的《艺术哲学》给了我不一样的启发,从他那里,我才知晓,一个时期的艺术,不是几个艺术家的狂欢,而是某个群体恒古不变的基因,加上特定时代给予的特殊养料,最后开出异彩纷呈的艺术之花。

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民族,不了解这个时代是什么,所以才不懂得由此而来的艺术为何意。

如何来了解,从丹纳的讲述中,我发现了这三点内容。首先是由外物所培养出来的感知力;然后是探索世界的认识方式;最后是,融入生活,对现实世界的重视。

下面,我想想凭借自己对这本书一点浅薄的理解,带领大家初探鬓影衣香般的艺术世界。

01感知——人立万物之上,俯瞰宇宙,生发情绪

外界的感觉和刺激通过人的感觉穿入脑部,从而产生各种印象,这些印象构成了我们想象和记忆世界的基础。

——《理解人性》阿德勒


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气氛渗透到身上,成了我们永远躲避不开的气质。

你对植物的印象是什么呢?想必是和有记忆时,看到的第一棵树的样子有关。北方挺拔消瘦的杨树,是我对植物的感觉,南方的你是什么样的,我真的想象不来。

在北方,我们大家谈论杨絮,却不懂南部的木棉花是怎样的好看。

此地或彼地的风和雨露和时代风气,锻炼出这般或那般的感觉器官。然后不同的感觉,启迪人们开出迥然有异又同样动人的艺术之花。

丹纳做过一段时间的中学教师,后来因为和学校政见不合而辞职,开始了他的书斋生涯,同时把很多时间拿来在欧洲各地游历。

故而在《艺术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对艺术本体有着独到的理解,对产生艺术的,沃土上人文的认识,也一点不逊色于历史或者地理学家。

在书里,他着重介绍了古代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绘画和尼德兰的绘画。

在准备开始讲述这些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时,他都会先提醒读者,看看他们本身的性格和所处的环境是什么?

由远及近,我们先跟着丹纳到古希腊的土地上踏一踏。

见证古希腊艺术的皇冠佩戴者人体雕塑,产生在怎样的土地和人民的手里。


古希腊人的感觉是精细,他们是精妙的人体结构。


精细的感觉,曼妙的身体,没有艺术产生才让人奇怪。

从地图上看,古希腊位于地中海地区,多丘陵,气候湿润是其特色。呈现出来的便是水汽浸润下层次分明又玲珑可爱的迷人景色。

并且无论是这的山,河甚或是海,都是人能目之所及的体积,不会撑破眼界给人以苍茫神秘之感。

在古希腊,无论是景色还是人,仿佛都是天生的美。眼里看到的都是美时,便不用担心,他们不懂得创造和欣赏艺术了!

同时,出于保护城邦的需要,在一个战争需要肉搏的时代,古希腊公民纷纷开始健身。饱满的肌肉,自然有弹性的皮肤同样在刺激着古希腊人民的感官,教他们欣赏健康有力的身体。

古希腊因为时代久远,不甚了解的话,那么文艺复兴,大家多少会熟悉一些。那个时期的意大利,因为绘画,让世人铭记。

在欧洲的其他国家,人民还在封建社会的混沌中,意大利已经快要步入现代国家了,人们不为政治烦心,也没有宗教束缚,禁欲酷刑被抛弃。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快乐。


不同于古希腊地理环境因素的对民众审美的重要影响,此时的意大利人,受时代风气的影响要更显著一些。

不像如今,有充足的警察和保安来维持社会秩序,他们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奔放快乐,一方面要时刻担心着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恐慌焦躁情绪始终笼罩在心灵之上。

人身受到威胁的场景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感官,他们见识了太多的人体,不同的器官,不同的姿势。为了要成功实施行动,他们还需对人的身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残破的人体为眼睛所熟识,刺激加上磨炼,天生的婀娜身材又为此奠定了一个绝妙的根基,于是一双可以欣赏人体美的眼睛出现了。

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又暴躁的心最后被绝美的人体画抚慰。

丹纳口中的尼德兰,大概可以说是现今的荷兰。

他们生活在一片纬度较高的平原上,和希腊变化多端的景色相比,略显单调。加上长相也不如意大利人那样美丽,缺少美的事物来欣赏,他们便没有精妙的感觉被发展出来。

但是反过来,也正是感觉的匮乏,他们在情绪上没有太大的波动,故而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当下的生活上。安居乐业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感官关注的往往是事物的外在形式,当我们缺乏敏锐的感官时,事物自身的内容才更容易被发掘出来。尼德兰人便是用他们执着于发掘内容的精神开始营造自己的审美世界。

游走在这三个国家,见了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之后,实在感叹,是你的世界,创造了你的眼睛,然后它像一个画框,勾勒出一幅独特的艺术画卷。

02认识——人融于事物之中,探究规律,力求明白


只停留在感知,那么画还不是画,文学还不是文学。一味地模仿不成艺术,对事物还需要以探求规律为目的的认识,由此实现创造。

古希腊人爱智慧、爱美人是出了名的。

苏格拉底在与友人辩驳关于爱与美的真理时,便是躺在一位美男子身边。不光苏格拉底,这位美男子,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很爱的;当然,对于与哲学家交流畅饮,他们也同样乐此不疲。

受美好身体的启发,哲学家求索世界观;数学家寻找到合适的比例关系。

现在,我们很难将身体与智慧,或是数学等同在一起。但是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心灵与身体就是处于同等的位置。他们崇拜有智慧的哲人,也同样视肌肉发达的城邦护卫者为偶像。

对身体的认识和重视,成就了他们辉煌的艺术事业——雕塑。

对于意大利人来说,特别的想象力,是他们创造艺术独特的先天优势。

他们天生就对形象有更敏锐的认识。丹纳是这样解释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是千里眼,同样一个‘树’字,头脑健全而简单的人听了立刻会看到整棵的树。



拿现代人和他们相比,会发现有很明显的差异。

我们从小就接受对抽象符号进行理解记忆的教育,所以也就习惯了将称呼与实物对应,然后合乎逻辑地将其分类排列。

再说回刚刚那棵在意大利人脑海中的树,丹纳是这样描绘的:透明和摇曳的叶子形成一个大圆盖,有黑的枝条衬托着威兰德天空,皱痕累累的树身隆起一条条粗大的筋络,树根深深地埋在泥里抵挡狂风暴雨……

对外在形式超乎其他民族的想象力,使得他们,在缺乏安全感的生活中,将心中的恐惧情绪演变为各种形象。

所以,人身受到威胁在他们的认识中,不是一个可怕的概念,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终究让人极度不爽,渴望摆脱。对意大利人来说,抚慰恐慌情绪的方式,就是用一个与之相反的,美丽至极的形象将其掩盖。

越是缺少,就越是渴望,美丽的人体在画布上铺展开来。

说到尼德兰时,就不能不重新提起他们的理性思维。

一片没有给到足够感官刺激的平原,自身条件也够不上创造艺术的先天优势,并且寒冷又给他们添尽了麻烦,故而对美的认识是完全不同于前两个民族的。

由马克思: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来看。尼德兰人进行实践的出发点很实在,就是让当下的生活更好过一些。

所以他们的认识便不在于事物的外在形式,因为这对于过好基本生活并无太大益处,而是更多地停留在对善即功利,和对真的认识上。

充满浪漫冒险精神的骑士小说不会出现在此,人们更看重物理学家或是医生律师对促进他们生活所做的贡献。

当意大利人从人体自身的美感上获得抚慰时,尼德兰人选择向外去认识世界,在与自然万物碰撞,与人结为社会进行分工劳作中创造他们的艺术。

03生活——游弋于天地时间,催生繁衍,升起炊烟


无论是什么时代,理想的作品必然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虽有些老生常谈,但却是我们在欣赏艺术很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因为自己的生活是如此这般,便觉得身边邻居,远方亲戚,近代中国,古代希腊人的生活都是如此。

有一次,与老师讨论起了陶渊明。他说,如果你真的了解他的生活,或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对他一阵的羡慕和欣赏了!

就拿著名的典故“渊明漉酒”来说,朋友烫好了酒,于是迫不及待直接取下头巾滤酒来喝。如果你真的了解这般场景,拿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会觉得不讲卫生吗?

当时脑海中立刻出现了那样的画面,我一时语塞,失去了要捍卫偶像而说“不”的勇气。

当然,我后来明白了,老师把话说得如此直白的目的,不是为了表明,“不讲卫生”的陶渊明,让他的诗歌在美感上失了大半。

而是想强调,只有真正了解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并且有意识地抛下自己根深蒂固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走入这些历史,欣赏他们的艺术。

我想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下面这三个完全不同的现实世界中时,才会有更多的审美愉悦萦绕心头。

希腊人的生活状态是活泼自由的。丹纳说:他们以人生为游戏,以政治为游戏。


健美的身体,闪烁的智慧,为他们的生活所追求的主要内容。

但是在谈论哲学时,追求真理却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们更享受一块探讨中那种追逐、接近真理的过程。异于皱起眉头苦苦地思索,反而全是快活。

即便是锻炼出强壮身材,有了可以护卫城邦的能力,也不是为了掌权称王,而是本着一个合格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来做。

反倒,展示身材让他们很是满足,英雄们的角斗,比武大会,场面激烈喧闹,深受民众的喜欢。

悲剧激起人们的痛苦情绪之后,喜剧前来宽慰,让人捧腹大笑中,变得和颜悦色。

他们的生活没有深思熟虑的焦灼和忧愁,没有争名夺利的苦心积虑,故而在雕塑上刻画的神态是一味得安然平和,让人在无动于衷中心生敬意。

在欧洲的其他国家,人们还在封建社会混沌中,意大利已经快要步入现代国家,人们不为政治烦心,也没有宗教束缚,禁欲酷刑被抛弃,人们自己快乐,创造自己的快乐。

这时的意大利人不受拘束自由散漫,但也因为这样的自由,使得他们的人身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既然社会已经如此,大家都是如此,那么在自由播撒各地,公义处处难寻的地方,只能及时行乐,才能不辜负这可贵的生命。

很难想象,在这里,“艺术家同江湖军人一样好勇斗狠,动不动就杀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罗梭听到传言,因为自己曾经说过拉斐尔的坏话,这话传到了拉斐尔学生的耳朵里,这名学生知道竟有人对自己的老师不敬,便放话要杀死罗梭。

罗梭便赶快离开罗马。可千万别以为只是说说而已,那时候,只要一点极小的借口,就真的会去杀人。

当杀人事故略显常态后,人们便慢慢接受了。两个女孩,在父亲,姐姐还有他们的丈夫死后,难过了一阵,后来姐姐去做晚饭,“整个黄昏,我们再也不提死人,只谈各种开心快活的事,一顿饭吃的很愉快。”

你看悲伤那么多,而我却还要生活,不能全部装入口袋,在接下来的路上,伏着沉甸甸的痛苦前行。

达芬奇画作:蒙娜丽莎

然而残酷与美并行,文明与野蛮并行。当时的意大利人,受文化启蒙的影响,谈吐优雅,趣味高尚也是另说。

“把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同欧洲别的国家做一比较,就会觉得它更博学,更富足,更优雅,更能点缀生活,就是说,更能欣赏艺术品。”


各种场合都可以见到呈现人体的画面,无论是像市政大厅还是教堂这样公共严肃的场所,还是自己家的客厅中,都可以看到。

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和生活连成整体,仿佛是意大利的人和画作才可以统称为意大利。

说到尼德兰人的生活,我倒觉得,他和我们当下或者说是更早一点的生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种;竭尽发挥理智,创造出更丰硕的果实;确立秩序,维持稳定的夫妻关系,在政治上集会结社,达成管理社会的目的。一切稳妥,井然有序,像隔壁家的那个好孩子。

自豪于自己创造的富足的社会生活。不是那个只懂漫谈的希腊人,不是暴躁却又趣味高雅的意大利人。他,尼德兰人,是在人群里中摸爬滚打,与自己的生活互相成就的“社会人”。

所以他们的画作中,人有着各种各样外界的身份——职业、层级、角色。

不再是完全的美丽线条,明朗颜色,画面所呈现的是在社会中演绎的百态人生。

财富历来没有均等分配的时候,社会给人富裕,也会给另一些人贫穷。艺术家作为社会的亲历者,给予了所有的人生形态平等的展示机会。

所以,翻开鲁本斯的画册,很多页都在展示人的丑陋面孔;伦勃朗的画笔上,蘸着将要绘出下层人民衣着的颜料。

万千世界,此时此地,那时那地,可能有很多你认为的奇奇怪怪的事情在发生。跳出自己的世界,以一个包容的心态去观察其他文化时,才可以避免偏见地获得审美享受。

回想第一次看到古希腊裸体雕塑时,自己的心情,十分害羞,愣是没敢往下看过去。

不知你是什么样的?

自以为这份羞耻心是天生的,正常的,甚至是可贵的,但是殊不知,古希腊人一点都不介意裸露自己的生殖器官,并且把它们展示在大庭广众之下。

当我们可以认识到,虽然不同,但仍能从中获得极大愉悦时,那么在欣赏艺术这条路上就又走远了一步。


结尾

看完这本书,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是,艺术不单单是呈现出来的文明符号。

一个辉煌艺术时期的出现,需要一个种族的内在生命力,一个时代为养料,最后加上一群艺术家的创造,它终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观古知今,如今提起艺术,总是让人退而避之,仿佛是至美人间里最俏丽的一角,太俗,不懂,没有资格触碰。

但殊不知,现实中每一滴的你我他,都在给予艺术以涓涓细流般的养料。


席勒说:现代社会让人成了碎片,人的“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分裂了,只有在审美的“游戏冲动”之中,人才能重新成为健全的人。

科技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大家的眼睛都盯在AI技术,5G研发,无人驾驶这些领域。可是却时常忘记,便捷的生活分担了身体的苦痛之外,我们心灵将寄往何处。

是否应该有这样一次机会,将自己包含在艺术之中,去体会生命本身的高贵和稀有。在此,更加贴近一个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有特殊感知,可以认识美又正在生活的人类。

文|白梨影

图|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