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电影全民目击的评价「全民目击评价」

时间:2023-01-04 12:37:11 来源:沐阳说

大家好,电影全民目击的评价「全民目击评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一遍有感于片中如山的父爱,一遍则是单纯对影片脉络的欣赏。

华语电影中,实在很难找到几部能与《全民目击》相比的悬疑电影,那种明明真相呼之欲出,却就是不让你知道的悬念,确实让人过瘾。

在电影中,导演编织了一张错综复杂的案件,孙红雷饰演的离异单身富豪林泰,有一个明星女友杨丹,而杨丹却在停车场被杀身亡,林泰、司机、以及林泰女儿林萌萌,究竟谁是凶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导演的叙事技巧和设置悬念的才能可谓高超,以郭富城饰演的追查林泰十年的检察官童涛以及林泰高薪聘请的明星律师周莉(余男饰)双视角展开剧情。

围绕着一场一场的庭审,不断发现的“证据”、“证人”、“凶手”,在即将靠近真相时,剧情又陡然直转陷入更深的迷雾,各种悬念不断的设置与揭开,可以说是扑朔迷离、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剧情片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而这部由新秀导演非行执导的电影在2013年上映后,反响不俗,并在第五届英国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及“最佳青年导演”等奖项,不少海外和香港的发行商们也称赞其为“一部比好莱坞还要好莱坞的中国电影!”

一部优秀的悬疑片离不开“悬念”和“反转”,而这又是影片的“叙事结构”所决定的,《全民目击》能得到众多观众的极高赞誉,离不开其堪称高超的叙事能力,从它的设悬技巧可见一斑。

什么是悬念?

关于悬念的定义很多,美国著名剧作家威路特将悬念比作是一颗预先埋着的炸弹,这颗炸弹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感情的,但是要留到最后爆炸,通过爆炸释放的能量就是悬念。

这显然很抽象, 世界悬念大师希区柯克认为悬念就是紧张和疑问,甚至自创了一种“希区柯克式”变焦来体现类似的气氛。

在《电影艺术词典》里解释悬念是处理情节结构的手法之一,利用观众(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情,在剧作中所设置的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

简单说,就是引人质疑却又在猜测之外,高级的悬念一定是伴随着“紧张感”和“期待感”。

在《全民目击》中,显然不缺少悬念,而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精妙的悬念设置,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制胜法宝”。

其一,信息不对等产生悬念。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设悬方式,所谓的信息不对等,就是剧中角色知道的信息与观众是并不对等的,这种信息落差让观众产生紧张和疑虑心理,悬念也便由此产生,当然,如何体现出这种信息不对等,则还要依靠电影的叙事技巧。

首先是叙事线索;前面说到,《全民目击》主要有两条叙事线,一条是检察官童涛的视角,此人追查林泰十年,一直坚信林泰为富不仁必有很多案底;另一条是辩护律师周莉的视角,此人只关注杨丹被杀的真相,林泰高薪聘请她是为了让女儿完全无罪。

这两个人是在两个阵营,同时对案件的看法也不一向,两条线索并非“并驾齐驱”的进行,而是在各种矛盾中像“对弈”一般的前后推进,但又互相交织,互相填补。

这种“补丁式”的叙事方式,是极有代入感的,所以在影片,我们通常会看到在案件审理中会突然的转变,然后再在一些插入式的“补叙”中了解到缘由。

比如第一次庭审中,原本是证人的司机突然变成“凶手”,并且在律师周莉的审问下,司机连声招认,周莉觉得这就是真相,甚至观众也认为这就是真相,并且合情合理。可随着一段视频,林泰又变成了有铁证的“凶手”,这又暗合了童涛检察官的猜测,所以在后来的庭审中,案件翻倒重来。可那段视频从何而来,当时并没有做过多介绍,而是在周莉查案的过程中才慢慢进行叙述。

信息不对等就体现在这里,虽然是两条叙事线,但显然很多信息都并没有及时的给到我们,不光是我们,剧中的人物也存在着信息落差,对于观众而言,了解真相也只能“管中窥豹”,所以当司机、林泰相继成为“凶手”时,一方面是对观众心中悬念的释疑,另一方面也还是在不断的释放被”扣押“的信息。

其次是叙事视角;这更容易理解,摄像机视角(观众视角)、剧中人物视角以及剧情主观视角是各不相同的,而电影必然是采用的多视角叙事,这也使得剧情变得扑朔迷离,根本上也是由于信息落差而产生的。

比如剧中的林泰,显然就是如同编剧的存在,他是“全知视角”,完全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事情发展问安全按照他的“安排”;童涛和周莉是“限知视角”,他们只是一点一点的去了解事情的全貌,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猜疑和取证,以及错误的导向,让整个事情更加的一波三折;而观众表面上是跟随“摄像机”的“上帝视角”,却在导演的安排下,成为了另一种“限知视角”,在制造信息落差的同时又给观众带来一种心理反差,这足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悬念。

最后是叙事结构;《全民目击》讲故事的手段是很高明的,是典型的非线性叙事,似乎并不在乎英国,也不刻意关注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仅仅是围绕这“释疑”来产生,谁是凶手的疑问贯穿始终,进而从各种“多层叙事的结果”中全面铺开故事的张力,只要疑问悬而未决,观众就牢牢的被拽住。

比如,因为一张暧昧照片,周莉将司机锁定为“凶手”,又因为一个视频,周莉、童涛都将矛头指向林泰,最后又因为林泰被捕时留下的一句“龙背墙”,事情的真相才慢慢被披露,到底谁是凶手?照片视频从何而来?林泰为何要说”龙背墙“?一系列的疑问把观众牵扯其中。

在多层叙事结构上,故事的本身矛盾似乎并不重要,而是因为信息落差而导致剧中人物在不同层次,不同视角所产生的情感和行为变化才是最大的看点。

其二、满足与破坏期待产生悬念。

观众是很容易被影响的。

当庭审的剧情开始,观众便期待一番唇枪舌剑的争论,可在第一次庭审中,童涛请出一位证人,并指控林萌萌的杀人罪时。国内知名的辩护律师周莉却显得非常沉默,面对法官询问,只是缓慢地回答不反对。

观众的期待得到抑制甚至被破坏,这种违背观众常规期待的“反常剧情”其实也是设置悬念的方式。

而紧接着,周莉将调查所得的“证据”拿出来时,尤其是暧昧照片的出现,当他字字如刀的将证人变为“凶手”时,观众压制很久的期待一瞬间被释放,“铁证”面前,观众满心期待童涛要如何接招,可事实上,期待再次落空,童涛哑口无言,第一次庭审落败。

就是在这种一来一去反复构建和抑制观众的期待中,悬念也在不断的产生和释解。

又如第二场庭审,紧急关头一条匿名的“监控视频”出现了,给观众重新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期待,而偏偏让视频下载缓慢延误开庭,又偏偏让视频无法播放,在播放之后又偏偏让视频自动消失,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说将观众的胃口吊了个十足。

这样的技巧可能早已司空见惯了,它不仅运用于悬疑片,更是广泛用于喜剧作品之中。

周星驰、徐峥、沈腾这些喜剧制作人,就惯用这套手法,在他们的作品总能找出例子,在此不作赘述。

其三、镜头闪回产生悬念。

所谓闪回,则是指在一个场景中插入另一场景,一般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严格说,这并不算是一种叙事技巧,而更像是一种剪辑的艺术。

《全民目击》中则多次采用闪回的手法,通过快速切换画面来进行多层视角的转换,这其实是在突出某些容易被观众忽视的细节,也是通过人物帮助观众梳理情节的方式。

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悬念更多是体现在观感之上,如第二次庭审,童涛激怒林泰,在林泰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后,画面高速闪回,叙事视角迅速切换到周莉这一线索上,而仓另一个角度上,让观众看到新的“悬念”,案情似乎并不那么简单。此时的闪回让观众同时从另一视角上对事情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息落差,从而完成了新的悬念设置。

总的来说,《全民目击》的悬念设置可以说是能牢牢俘获观众的关键所在,内容和主题暂且不论,单是叙事方式上,高密度的闪回镜头,以及多层叙事的视角,在同时期的电影中,确实是很大的创新。

而能做到叙事线多而不乱,在多重悬念中能将故事完整摊开在观众眼前,同时又兼顾作为悬疑电影常被诟病的逻辑性,《全民目击》能获得高口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