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鲁班发明飞鸟的原理「鲁班有哪些发明」

时间:2023-01-07 13:41:12 来源:洞窥天下

大家好,鲁班发明飞鸟的原理「鲁班有哪些发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中国古代历史的时候,对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非常感兴趣。后来才知道,书上的图片,是根据古人的记载,现代人仿造的。仿造的地动仪已经没有了原来的精髓,不能预测地震。当然现在关于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否能预测地震的争议也很多,但是不可否认,古代的一些高科技已经随着历史,尘封在那些早期的记忆里面了。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那些古代的,现在已经失传了的高科技。

1.鲁班飞鸟

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又叫公输盘。相传鲁班根据天上的飞鸟,制造了一个木制的大鸟,人们管它叫木鸢。据说,鲁班骑上飞鸟,然后在它的头部拍三下,它就会飞起来,还能掌控它的方向,有文字记载,在春秋末年,鲁班乘着当时的木鸢还窥视宋国都城。

据传说鲁班的妻子,对于鲁班的这个发明很好奇,也想研究一番,就骑上飞鸟,但是因为他的妻子不知如何停下来,所以她的妻子一去不复返,当时她还身怀六甲,于是人们便把鲁班的传说成了断子绝孙的书,后人效仿制作飞鸟的也没有了,再加上鲁班飞鸟太过于奇巧,制作工艺复杂,自鲁班以后也就失传了。

2.薄如蝉翼的纱衣

据说世界上最薄的纱衣仅有48克,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一件文物,素纱蝉衣,一共有两件,一件重48克,另一件重49克,都不足一两。重48克的这件禅衣,长1.6米,两袖通长1.95米,腰宽0.48米,如果再去掉领口和袖口较厚重的边缘,重量仅半两多。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这件衣服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代表作,它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为40根至50根纱。密度稀疏,孔眼充满织物的表面,因而质地轻薄,素纱禅衣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有一个专用计量单位,叫旦(全称:旦尼儿),每9000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

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经测定,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最少还需要14旦,所以这件衣服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是国内所仅有的,实际工艺已经失传。

后来国内专家专门仿制过同类型的纱衣,但复制出来的衣服重量超过了80克。后来,专家多方研究才找到答案,原来现在的蚕比几千年前的要肥胖了许多,所以吐出来的丝明显要粗、重,其织成的衣物也就重多了。后来专家们控制蚕宝宝的饮食和个头,再用这些小巧苗条的蚕吐出的来丝复制素纱蝉衣,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仿真素纱蝉衣,历时13年,但终究还是差一点!

3.西汉雁鱼铜灯

西汉雁鱼铜灯是一件具有极高科技价值的艺术珍品,它实用、方便。两个灯罩可以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御来风,雁腹内能盛放清水,用来吸收经过雁颈而来烟油,十分环保,保证了贵族家庭不被烟雾、油烟环绕的室内环境。

这种灯造型生动,设计精巧,并且装饰华丽。鸿雁为瑞禽,古代多用于聘礼,而鱼则象征着富裕,雁鱼铜灯寄托了人们追求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它与著名的西汉长信宫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实用功能、优美造型、科学的环保理念有机融合,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4.名贵的象牙席

象牙席是用象牙丝编织的席子,把象牙裁成特别薄的小条,然后用特殊的药水浸泡,然后将象牙劈成厚薄均匀、宽窄一致的薄片。然后将象牙片打磨出洁白的光泽。光泽呈现后,方可将象牙片劈成象牙丝,最后编织成席。象牙席的加工,费时、费料、费心、费神。雍正时期,广东地方官曾将象牙席当作贡品,进贡给朝廷。

雍正皇帝龙颜大悦,但是考虑到它工艺太过复杂,造价惊人,太过奢华就下旨不要再做。后来这件象牙席到了慈禧手中,她每晚睡觉的时候都会铺上它,如果不用它,就睡不着觉。而今,象牙劈丝技术已失传了二百余年,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不多见,象牙席现在流传于世的仅仅有三件。

5.永不落地的金飞燕

相传金飞燕是用纯黄金打造而成的燕形物,外观奢华绚彩,主要用于来陵墓之中。金飞燕是秦始皇喜爱的一件宝物,在他死后,便和他一起埋入始皇陵墓地宫中,是一件不可多得宝物。据说它虽然只是一件死物,却一直能在始皇陵墓地宫内飞行,一直都没有落地。

关于金飞燕的传说,在《三辅故事》中记载,西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始皇陵地宫,但是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过了几百年,有一位三国太守张善还见过这只金雁。不止这些,司马迁和班固都有留下“黄金为凫雁”之说,说明金雁的存在是有可能的。金飞燕现在的人见都没有见到过,技艺更不用说了。

如今好多古代的科技,跟着古人一起作古,好多虽然有相关的文字记载,但里面的精髓谁又能告诉外人?中国古代的先进工艺,讲究家族世代相传,好多记忆,随着战争、家族的灭亡,而失传。我们现代人,只能凭着这些些许的文字,凭吊这些高科技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高科技乃至工艺品,都因为技艺、原料等等原因,不可再得,所以,我们这些后来者,就要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毕竟这些东西,以后很难仿制了,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也要爱惜、保护现存的一些珍贵的工艺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