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特征「晋朝文物」

时间:2023-01-14 17:33:28 来源:玉见沈华

大家好,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特征「晋朝文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制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盛行,其后又经历了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演变,虽然在形制品类上互有消涨,但是从数量与质量来看,汉代以前的玉器发展一直处在巅峰的状态。

一、历史文化背景说明

汉帝国土崩瓦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公元581年南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甚至有人用“黑暗时代”来形容这段历史,从某些角度看来,这也的确是事实。诸侯和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获得根本的解决方式,导致局部战事祸乱连绵不绝,造成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

甚且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古代的五铢钱从周朝的后期即已流通,至汉朝更为普遍,通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在许多地方因之绝迹。

于是,虽说在这段漫长时期内,战事若断若续,一个个“城堡"类地方自卫组织相继建立,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秦汉建立起来,延续四百余年的中央集权的影响力被彻底架空,既然缺乏有效的唯一核心管理机构,基层管理也逐渐进入无序的状态,每遇灾荒,百姓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言而喻。

在这期间内有据可查的还有两次较大的“天灾”,分别是公元309年的大旱灾,大河流都可徒步通过,而又有公元369年的疫疾,长江下游北岸的广大地区人民因之相继死亡。这也是人口下降最快的阶段,当人们食不果腹的时候,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自然都会陷入到一种停顿和滞后的状态。

经过四个半世纪皇权政治的掌握,中国已与封建体制解散之后所产生多数带竞争性的王国的情况大有差异。

少数民族在动乱的场合里出现,增加了局面的复杂性。趁着内地的群藩割据,原有统一抵御外患的防御设施形同虚设的时期,各少数民族也开始入驻中原领土,建立自己的区域,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传统上称为“五胡乱华”,其实这些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及阿尔泰语系的民族,后者又有原始蒙古人和初期的突厥语系人种。他们与某些中原地方军阀组织合作,在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间,仅在华北地区就建立了16个地方政权王国,有重叠也有先后,中国在这个阶段,版图被划分的四分五裂,俨然进入另一个新形态的战国时代。

从我们可以查阅的出土玉器中观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玉器发展趋于式微,数量和品类急剧減少,仅有少量的玉杯、玉勺、玉簪、玉印、玉带饰、云头形佩,以及含蝉、握猪、玉龟、石蚕、瑞兽等象生动物出土。

到了隋代,中国结束分裂的局面,重新成为统一的国家,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日趋繁荣,手工业快速成长,为唐代以后的玉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文化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是各种科学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由于长期的战乱,原有的制度和标准几乎都被彻底打碎,重新开始恢复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也就是重新开始创新的时代,也是古代人们审美思想转折的关键时期。

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就会明白为何魏晋时期修建了大量的庙宇佛窟,佛像和雕塑,这个阶段的佛教开始盛行,在艺术创作上,皇家艺术的创作还是坚持以玉为主,沿袭汉制,但是由于长期的战乱影响,玉器的材质资源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个阶段的玉器只能作为其政权存在的一个延续;

另一方面,因为不受原材料的条件限制,各类石雕造像开始盛行,统治政权为了笼络人心,开始兴建佛教主题的庙宇和石窟,由此带给我们的石雕艺术,到现在也是我们美术专类系统中无法超越的顶峰,就是因为人们结束了这样长期的战乱和饥荒,内心渴望太平和吉祥的真实写照。

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化组成之一,玉器文化具有浓郁的历史特点和地方特色,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含蓄而平淡的光彩,充分展示出这一伟大变革时期的艺术之美。

人们把玉作为“艺术之美”的想像的转化,这种“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魏晋风度的又一种表现。

这是战乱纷飞年代的玉器中出现的一点点仅存的硕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真实面对的一段惨痛的经历。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基本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大致可分为装饰玉、仪礼玉、日用三大类,主要用在装饰方面,或兼有实用。

装饰艺术品的使用逐渐成为玉器发展的主流。

玉分青、白两色,均不纯正。青色呈青灰、青黄或豆青,白色星灰白或白黄,个别受沁影响,成灰或绿色。

主要品种有杯、樽、厄、盏、佩饰、琮、璜、璧、珩、带钩、辟邪、印、耳环、剑饰,以及人、蝉、猪等。

汉代以前盛行的礼仪玉、丧葬玉大为减少、简化。

器物的造型和装饰等方面承袭汉代风格,但远逊于汉玉,虽欠纤巧,但更简洁。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鉴赏要点

玉珩是当时流行的装饰佩玉,多作云头形,上部弧鼓,下部平直,各有用于系挂的小孔。

有的近似梯形,与珩相配的是璜,珩在上,璜在下。

玉盏是创新出现的器类,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

盛行素面装饰,通体光素无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装饰风格的主体。

而有装饰的器物上的图案布局、线条走向、镂空浮突的技巧运用,与汉代相比均呈衰退之势。

粗阴线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创新装饰手法,汉代时期是根本没有的,它是由东汉的游丝纹蜕变而来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魏晋时期的游丝铁线,它的加工方法应该得益于金属砣具细化加工技术的运用,这种工艺的创新和提升,为唐代玉器装饰艺术风格的形成,开了先河。

魏晋南北朝玉器的存世量并不是很大,以前也专门介绍过这一个阶段另一类“奇葩”的吃玉风气,造成可供参考的玉器数量大为减少。

根据目前国内出土遗址,可以准确断代的魏晋时期玉器特点,我们总体这个阶段的玉器风格特点是:器型越来越简单,用途相对更简化,装饰也变的更简朴,应该说是汉代玉器装饰风格的最后余辉。

在我免费推广的文字专栏系列下方,还有专门的鉴定方法介绍课程,如果您觉得我的文字对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学习玉器的鉴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课程,不仅有各种鉴定识别的方法,还有如何利用自己的收藏,实现以藏养藏的梦想,50堂课程,只需要付出一包烟钱,您看看其他学员的好评和课程的目录,还不赶快动动手指,跟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