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来生愿做一条鱼是什么意思「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条鱼」

时间:2023-01-18 13:09:12 来源:水族世界新媒体

大家好,来生愿做一条鱼是什么意思「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条鱼」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天山雪

图/兰寿网

说寿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条鱼

身在水中摇曳

心在自在中安详


话说兰寿金鱼自孕育而出之后,这近两百年的坎坷历程,在一个品种的发展中也不能不算是“神奇了”。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人的手中,其形态发展都是截然不同的,背后蕴含的文化也是有着天壤之别。

金鱼原产中国,由食用之鲫升华成为宠鱼后,辗转千年,演绎出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从尊贵的帝王皇家,到街巷市井,都闪烁着她的身影,也因此造就了一代代的养鱼人,同时造就了数百个的花色品种。蛋鱼,自传入邻国日本后,也是起伏跌宕,几易其形。终因多代鱼人的勤奋与不懈,成就了一代“金鱼之王”,被当地的爱好者们奉为圣品。

兰寿金鱼,因为其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对养鱼人的自我挑战性,受到了众多爱好者的青睐。虽然说,每一个品种要想养好,都不是易事。不仅需要用心费力,想繁殖出好鱼还要有“运气”,兰寿尤甚。因为,毕竟鱼是一个活物儿,是有自己发展规律的一种生物。我们目前并没有真正科学的,全面了解这个物种其基因在每条鱼的后代中,会形成什么样的遗传特质。虽然我们知道要想出什么鱼,需要用什么样的种鱼来配,可以得到部分接近我们理想的后代。但其实我们还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养殖培育技巧方面还是停留在口口相传和熟能生巧的阶段。在这方面,科学工作者,并未和金鱼养殖业者将各自的擅长结合到一起,给大家出示一个标准答案。

俗语也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说法。古书中也说,“欲求好秧,全在老鱼有材,出子必佳”。而实际养鱼中,并非是一加一那样简单。不然,所有的金鱼,就都是好鱼,而没有差鱼了。日本的兰寿玩家们,流传有一句话,叫做“虎父无虎子”,说的就是“好鱼”的后代不一定能出“好鱼”这个道理。“大关”的后代没有“大关”。这和我们熟知的理论,为什么会背道而驰呢?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生命哲理呢?

通常,一个生命物种的发展,都是有着自然的规律,如果按照一定的标准曲线来把一个血统鱼的优良特质发展趋势做成一个表格,应该会发现,它都有高峰和低谷。在一条鱼汇集了其家族遗传基因中所有的优良特质于一身时,那这条鱼,自然就会站在这个曲线的最高峰值点。也就是站在了所有它的先辈的肩膀之上,也就自然可以站在高处来“笑傲江湖”。

而这绝对是一个拐点,生命之歌不可能是一路上扬而没有终点的,这不符合自然规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是一个大的循环轮回,金鱼的发展也是无力抗拒的。因此,这个生命巅峰的个体,承载着它家族的使命完成了这次生命之旅后,它的子代,必定要再步入一个新的低谷。

所以,通常想要培育出一条参赛鱼,用来众里夺魁的人们,在选用亲鱼时,都不是用最完美无瑕疵的鱼。就是因为,这些有瑕疵的鱼还没有到达顶峰,他们的后代,有很大可能会超过它们的父辈。

而一条兰寿金鱼个体本身,也是依照着这样的自然规律而成长的。在它的一生中,只会有一个阶段的发育可以到达最高峰,在这个时期,会展现出它一生中最完美的状态。而过了这个阶段后,同样会走向低谷。有些鱼在当岁时就到了一生的顶端,而有的鱼最完美的阶段,在第二年、第三年或者是更晚。当然,世事无绝对,也会有特例出现。这就是日本近两百年兰寿比赛中曾经出现的三条“横纲”兰寿。

日本兰寿比赛,全场冠军是“东大关”,如果能够连续三年获得“东大关”的话,就会成为“横纲”。也就是说第一年参加“当岁组”比赛时,获得总冠军,次年参加“两岁组”比赛时,又得了总冠军。再来年,参加“亲鱼组”比赛时,这条鱼又继续获得总冠军。这样的鱼,的确也是世间少有。在日本长达近两百年的全国兰寿大赛中,数以万计的参赛鱼中,只有三条鱼获此殊荣,而每一条参赛鱼又都是在数以万计的鱼苗中严格筛选出来的。只有三条鱼!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率?而正是这种挑战,才吸引着无数的兰寿爱好者们前赴后继,追随在兰寿金鱼的身后。希望用自己的诚心与毅力来创造下一个奇迹。

纵观兰寿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其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在人类审美价值观的不断变更中,鱼的标准也在改变。爱好者认识的提高,对极致完美不断地追求,都在影响着这个鱼种的发展。在众多的各路精英云集的每年一届的全国大赛中,想要夺魁,已经是越来越难了。

养兰寿,可以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不断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是一种自我的极限挑战。玩鱼不一定要参加比赛,但是因为有了比赛,才有了标准,才有了可以追随和超越的目标。你才会知道你的鱼可以养到什么水平。看一眼比赛中获奖的鱼,再看一眼自己盆儿中的鱼,你就会知道你的差距。一条好的兰寿,拥有优良纯正的血统固然重要,但是后期的饲养方法则更为重要。这里有三分种气七分养功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再好的一条兰寿青仔,如果不能把握住它成长中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那就无法把它潜在的能量都释放出来,而成为一条真正优秀的鱼。甚至越养越难看,以致整体身形气质完全崩溃掉。

以鱼当歌,人生几何?人总是喜欢不断地挑战更高的更有难度的事情。自己亲自培育兰寿金鱼,便是很多痴迷于此的爱好者们不能自拔的情结。不同的人,玩兰寿后,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些人在玩儿一段时间后,会觉得兰寿不过尔尔,而有的人却能以此为乐,终伴一生。这就是人和人的不同,其结果自然会导致,养出的鱼也完全不同。

日本兰寿金鱼,在1985年,经由“东海”的陈振平先生带入内地,交由福州的业者繁殖培育,次年,便已有小成。而投放到市场上之后,却问者寥寥。这个品种,据当时亲身经历的师傅们回忆,那时的兰寿也是长身、小尾、头瘤不甚丰满,但尾的张力也很好。只是和当时那个年代金鱼爱好者们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所以,在当年也只是昙花一现,便很快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当时的金鱼爱好者们更欣赏,憨头憨脑,在水中摇摆前行的“虎头”金鱼。而并未认识到这种“没头没脑”的说虎头又不像虎头的鱼有什么引人入胜之处。

第一次和国内爱好者们的姻缘没有结果,就此天各一方,烟消云散,兰寿在国内的生命就此终结。但福州的养殖业者们,也并未轻言放弃,而是埋头做了一系列的改良工作。十几年的时光在人的一生中,也算是弹指一挥,其中又包含了多少的辛酸苦累,没有人真的可以说清。而这一代人的努力,终于又给兰寿金鱼在国内的发展赋予了第二次生命。

十年磨一剑,辛劳和汗水没有付之东流,第二次的与国内鱼友见面,终于得到了鱼友们的认可,市场需求说明了一切。自此便有了“福寿”的名字。一个不同于日本原产兰寿品种出现了。它的体型浑圆饱满,头瘤丰盈,憨态可掬,且色彩丰富多姿。说它掀起了一场金鱼界的革命并不为过,没用几年,祖国各地、大江南北,无处不闪动着它的健硕身影。有多少不养金鱼的朋友,也因为看到了兰寿而开始步入金鱼的殿堂。那些妩媚的“七彩”、富贵的“罗汉”,竟也没有能够留住它的主人,他们已被兰寿金鱼诱惑下水。金鱼市场也是因此一时变得火爆。渔场和鱼店的老板们的嘴角也都挂满了微笑。

福州,一个得天独厚的养鱼胜地。温度光照适宜,金鱼在一年中的生长周期长,再加上鱼人们的辛勤耕耘,便成为了盛产精品金鱼的温床。而兰寿金鱼,用它独特的变身特技,在福州落户扎根。“福寿”几乎就成为了国产兰寿的代名词。除了红的、白的、黑的,还有青的、蓝的、紫的,更有五彩斑斓的五花兰寿在水中飘飘然、闲庭信步。怎是“红火”二字可以形容的了这种盛况。

(五花兰寿)

而又是物极必反,对某些特征的过度追求,偏离其均衡健康根本的核心,已经为兰寿埋下了一个致命的伏笔。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业者们在追求体型的硕大之后,就是一味的加高腰身,增大头瘤。长期如此,一代代的向前推进。

固然,符合市场“口味”标准的,高身、肥肚、丰满头瘤的兰寿金鱼一批批地源源不断的被输送到海外和内地市场,“正品率”逐年提高。而在这些正品的背后,却越来多的出现了载头鱼,失衡鱼,尾柄的粗壮和尾的张力也被逐渐忽视,更多的业者,陷入了产量、量产的漩涡。产量提高、整体品质下降、体质下降。价格也是一路下跌。爱好者不断流失。我们不禁要问,兰寿究竟怎么了?

而反观兰寿的原产国日本。兰寿爱好者逐年增多,全国大大小小兰寿爱好会超过百余个,每年大小品评会不断,全国赛事高潮迭起。兰寿金鱼名家辈出,爱好者们玩儿的如火如荼。而这种态势,依然是在一路上升,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影响爱好者们,对兰寿的痴迷和执着。兰寿又经过了十几年的不断改良,比起第一次引入时期,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其规范严格的评审制度与精益求精的赏玩精神,已经把兰寿金鱼推向更接近“艺术品”的鉴赏阶段。在日本,兰寿被称为“活的艺术”。

(日寿)

(笔者培育的日寿)

这时,国内的一些金鱼发烧友们,因不满于国内兰寿的品质的滑坡,又开始重新引入原产的日本兰寿。同时引入的还有兰寿赏玩标准和规则,也希望借此来更进一步的使国内兰寿金鱼的赏玩活动有一个质的提升。这也就是兰寿的第三次的涅槃重生。不同于国内福州培育的兰寿,鱼友们把日本原产兰寿称为“日本兰寿”,其并非是仅仅指日本原产地出生饲养的兰寿,而是特指,这种新又从日本进的,身体修长、头方尾阔,以俯视欣赏为主的兰寿,包括它在国内或其它国家地区繁殖的同等风格的后代。

自此,国内有了两大派别,有崇尚日寿的严谨和决绝的,也有钟情于国寿的自然与粗放的。国内尝试举办的兰寿大赛也划分成了俯视组和侧视组,对不同风格的兰寿予以评判。日本兰寿的这次冲击,的确成了对福州兰寿敲的一次警钟。再按照之前的方式继续下去,兰寿的发展之路已显渺茫。如果不加以优化改良,那一条条连身体平衡都无法自控的兰寿,在爱好者的缸中,又能让他们的爱持续多久?

纵观兰寿金鱼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秃头平背,到后来的高瘤弓身,再到后期演化成在日本追求其方,中国追求其圆,泰国追求其高,各自为营,已经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特质。而发展最为持久,培育难度最高,标准最为苛刻严谨,也就是最有挑战性的,还是以俯视见长的日本风格的兰寿。能够自己培养出一条和日本兰寿大赛“会用级”相仿的鱼,成为鱼友们的最想做的事。这个时期,也正好是网络金鱼文化发展的上升期,网络的传播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似乎是一夜之间,大家都了解到了日本兰寿和国寿的不同。

(泰寿)

兰寿在非日本当地,饲养方式已经被专业渔场改为深水大池的粗放养殖,俗话说深水养大鱼一点都不假,在这样的条件下,其对于每一条鱼的定制式培育基本不可能。虽然在群体品质的提升上,业者们也会不断的加以改善以达到形体和色彩的进步。但每一条鱼发育的需求,其实是不同的。我们不讨论这几个风格的兰寿的品质孰高孰低,单就对单一个体的定向培育而言,客观上讲,也只有小规模小面积饲养才能给每条鱼更多可塑造的空间。

其实,小环境饲养,就回归到了中国传统的饲养方式,一个不能量产,没有产量的精养模式。而只有这样的阶段,才更适合把兰寿做的更加精细和完美。才能静下心来,细致入微的和你的鱼进行“交流”。看它的呼吸频率、看它的粪便形态、看它的鳞片光泽……在它需要长头时和需要长身时用不同的水深和水质来加以配合,你和你的鱼才能够有一个沟通和默契。

一条兰寿的头、背、胴、尾、鳍、鳞、色、型、“味”,以及它在水中所展现的游姿,都是很有讲究的,我们通过一个时期的培育,运用水、光、食、温等多种手段的变化,让鱼改变其形态,改变其“性格”,朝一个既定的方向发展。最后成为一条我们心目中“杰出”的鱼。在培养一条鱼时,我们不能操刀弄斧,只能“循循善诱”,摸索着、尝试着,来激发鱼自身的潜质。其难度可想而知,对于一个人的聪慧、勤奋和毅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而这些“条条框框”,行事规则,在原本的中国金鱼中并没有细化到如此程度。兰寿的若干阶段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金鱼传承中更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一个事物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作为背景,其必定是单薄苍白的,也是没有根基的、不能长久的。池塘的大批量养殖,出来的也只能是“农产品”,而非“艺术品”,这一点,没有人能够否认得了。中国拥有上千年的金鱼文化根基,只是发展到了今天,有很多的事情,都成了无奈。兰寿金鱼在国内的发展,尤见一斑。

日寿在前方,国寿当自强。中国金鱼并非没有标准,自从有了金鱼,就有了标准,成文的也好,不成文的也罢。兰寿也一样,头、身、尾,在渔场选鱼的时候,就有了基础和原始的依据,只是非常粗放而已。业者也会视当年的产量而把“标准”从严或放宽,来满足自己场子的水面儿需求。但是,这些标准,肯定不适用于兰寿的精品原则。

(国寿)

中国文化,崇尚自然,顺应天地,在养鱼时也同样融入了这样的情结。而用在兰寿金鱼身上,顺应自然也就等于放任自流了。金鱼本身就是一个人造产物,因人而生,为人而变。人的意愿,也就成了鱼的意愿。所以顺应天地自然,在这里根本就不存在。如果顺着鱼的性子,只有回到始祖,回归江河,变化为青色、摇摆着长身单尾,畅游于天地之间,才是真的自然。

所以,所谓鱼的表现,其实都是人的表现而已。人怎么想,鱼就怎么做。既然是人为生成的标准,那金鱼的发展方向也就完全取决于人了。坑塘放养,论斤称两,还是知难而进,推向至高。是化腐朽为神奇,还是化神奇为腐朽,这会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总之一句话,玩儿鱼,因人而异,玩儿兰寿更是因人而异。

(笔者的泥塑兰寿)

想说的太多,难免废话和罗嗦。作为一名业余金鱼爱好者,也是兰寿金鱼的忠实粉丝,在狂热的爱着我们各种传统老品种的同时,兰寿,我同样永远不会放弃。因为,它给过我惊喜、给过我希望、给过我痛苦、给过我悲伤,同样也给过我无数快乐时光。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个崭新的视野,让我知道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超越自己,超越希望。

>>摘自《水族世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