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水浒传阅读指导课ppt「初中语文暑假预习:《水浒传》精读(2)」

时间:2023-01-21 14:29:16 来源:小淘爱学习

大家好,水浒传阅读指导课ppt「初中语文暑假预习:《水浒传》精读(2)」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往期链接:

初中语文暑假预习:《水浒传》精读(1)

本节课设有中考常考题目,同学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回答问题哦!记得关注“小淘爱学习”,每天学习新知识!

艺术特色

1.善于描写人物。《水浒传》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情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

2.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归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3.语言上采用古白话,生动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练习检测

1.判断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表述是否正确。

(1)《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2)《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底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3)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4)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5)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别具特色,例如《水浒传》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6)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古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7)《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经历了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沂岭杀四虎后,最终被逼上梁山。()

(8)“呼保义”是宋江的绰号之一,这个绰号既表现了宋江的谦虚(“保义”是宋代最低武官名),又表现了其对朝廷和皇帝保持忠义的态度。()

(9)《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高俅迫害,他被逼上梁山。()

(10)《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古白话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众多英雄人物的精彩故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等。()

(11)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大旗。()

(12)《水浒传》中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例如智取生辰纲,策划得极其巧妙;又如三打祝家庄,一打、二打都失败了,后来总结教训,采取恰当的对策,终于获得成功。()

(13)生擒方腊之后,李逵不愿赴京朝觐,一个人留在六和寺出家。他给宋江写了一篇颂子作别,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14)《水浒传》中,血溅鸳鸯楼后,武松在逃亡过程中,得到了张青、孙二娘的帮助,被打扮成头陀模样。从此,武松有了“行者”的绰号。()

(15)《水浒传》中,金氏父女被渭州状元桥下绰号“镇关西”的郑屠欺压,幸得当地人称“花和尚”的鲁智深仗义相救。()

(16)《水浒传》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通过写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17)杨志盘缠用尽,无奈之下,只好上街卖祖传宝刀,遇见泼皮牛二纠缠不休。杨志一时性起,失手杀死牛二。()

2.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交流《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的有关人物。下列是林霏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功。

B.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跳)”。

C.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纹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D.侯健,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

E.龚旺,外号“花项虎”,浑身刺有虎斑,脖子上刺着虎头,在马上会使飞枪。

3.“天机星宿显灵神,翩翩羽扇若王孙。黄泥冈上成义士,蓼儿洼下表忠魂。经天纬地八卦阵,博古通今五行门。一生主意凭谁断,空留孤名满昆仑。”这首人物赞诗写的是《水浒传》中的()

A.吴用B.安道全C.宋江D.卢俊义

4.名著阅读。

(1)朱贵引着林冲来到聚义厅上。中间交椅上坐着(),左边交椅上坐着杜迁,右边交椅上坐着宋万。(《水浒传》第十一回)

(2)某班举行《水浒传》故事会,按原著顺序讲下面四个故事,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武松大闹飞云浦②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③花荣大闹清风寨④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③④①②D. ④②①③

5.走近名著。

(1)《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该小说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

(2)《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请列举两个体现“义”的故事情节。

6.人物的身份有时能从着装体现出来。请结合你对以下人物的了解,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选项。

宋江全伙受招安时,众人皆戎装披挂,唯有四人特殊:吴用纶巾羽服,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皂布直裰。

A.破巾旧衫B.鹤氅道袍C.黑绿罗袄D.烈火僧衣

7.“兄弟”是《水浒传》中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

【甲】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A.武松B.李逵C.鲁智深

8.阅读《水浒传》选段,结合相关情节填空。

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力,不曾见师父家生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A道:“说的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A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

A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

选段中A是(人名),其绰号是“”。数日前A因
(情节名称)令众泼皮一齐拜倒在地。选段中“墙外一个官人”是(人名)。

9.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水浒传》

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智取文安县等。

10.名著阅读。

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他的另外两个故事: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A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

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哪些思想性格?

1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

(《水浒传》)

这两个人让林冲带上刀到白虎节堂,两人借故离开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13.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1)(2)题。

当下和史进吃得饱了,各拿了器械,同回瓦罐寺来。

到寺前,看见那崔道成、丘小乙两个,兀自在桥上坐地。A大喝一声道:“你这厮们,来,来!今番和你斗个你死我活!”那和尚笑道:“你是我手里败将,如何再来敢厮并?”A大怒,轮起铁禅杖,奔过桥来。那生铁佛生嗔,仗着朴刀,杀下桥去。A一者得了史进,肚里胆壮,二乃吃得饱了,那精神气力越使得出来。两个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渐渐力怯,只办得走路。

(1)人物A是指

(2)写出两个与A有关的故事情节。

14.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一书中,作者认为宋江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从《水浒传》中概括出两个支持你观点的事件。

15.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请做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武松醉打蒋门神B.李逵打死殷天锡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16.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1)(2)题。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A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A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A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

(1)人物A是指

(2)概括选段故事情节。

17.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钟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却待下楼,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

(1)请写出选段中“楼”的名称。

(2)简述武松杀人的原因。

18.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1)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

(2)简述晁盖等人是如何脱险的。

19.阅读名著《水浒传》中的片段,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林冲回到房中,端的是心内好闷。……当晚林冲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贼陷害,流落到此,直如此命蹇时乖!”(“被高俅那贼陷害”具体指什么事?)

20.请写出《水浒传》中一个“酒壮英雄胆”的故事情节。

21.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林冲叫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先送回山寨。其余十五个头领在寨中商议:“今番晁天王哥哥下山来,不想遭这一场,正应了风折认旗之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这曾头市急切不能取得。”

(1)晁天王此次下山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文中说“遭这一场”指什么事情?

参考答案

1.(1)错误。大闹野猪林的是鲁智深,不是林冲。(2)正确(3)正确
(4)错误。智真长老将鲁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鲁智深大闹了五台山,智真长老没办法再收留他了。

(5)正确(6)错误。“魏延”是《三国演义》中的蜀汉名将,而不是《水浒传》中的人物。(7)错误。“沂岭杀四虎”的是黑旋风李逵。(8)正确(9)错误。“九纹龙”史进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徒弟。(10)正确

(11)错误。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后来又在忠义堂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大旗。(12)正确(13)错误。不愿赴京朝觐,在六和寺出家的是武松;给宋江写了一篇颂子作别的是鲁智深。(14)正确(15)错误。鲁提辖当时还没有出家,所以不能称为“花和尚”鲁智深。

(16)正确(17)正确

2. C解析:人物和情节不对应,曾因老母被老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的是黑旋风李逵,不是浪子燕青。

3. A解析:由“天机星宿”“经天纬地”“博古通今”可想到“智多星”吴用,由“黄泥冈”可想到“智取生辰纲”中的吴用。

4.(1)王伦(2)D解析:(1)了解了《水浒传》第十一回的故事,就能回答此题。朱贵在水亭发出号箭,护送林冲雪夜上了梁山。当时山上的寨主是王伦,坐第一把交椅。王伦出于嫉妒之心,开始不肯收留林冲,后来要他纳“投名状”。林冲下山等了两天,第三日等得一人,却是杨志。(2)题干中提到的《水浒传》中的四个故事:“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出自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出自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武松大闹飞云浦”出自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花荣大闹清风寨”出自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即能正确排列顺序。

5.(1)施耐庵官逼民反(2)(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宋公明私放晁天王;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等。解析:(1)填写时,“庵”不要误写为“奄”或“淹”等。“官逼民反”四个字,不要写错。(2)只要写出两个《水浒传》中体现“义”的故事情节即可,注意不能有错别字。

6. BD解析:公孙胜,道号一清先生,其打扮应是B;鲁智深绰号“花和尚”,其打扮应是D。

7.【甲】C【乙】A【丙】B解析:此题考查名著阅读与识记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备选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从所给语句中寻找相对应的“连接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具体到此题,根据【甲】中“戒刀”(僧人所佩带的刀)的提示,以及言语间表现出来的同林冲的关系和“洒家”的称谓可判断这里的说话者是“鲁智深”;根据【乙】中“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知其是为兄长报仇,可以推断说话者应为“武松”;【丙】中“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人物语言直率,且与宋江关系较好,由此推断说话者为“李逵”。

8.鲁智深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林冲解析:由兵器“浑铁禅杖”可知是鲁智深,其绰号为“花和尚”。在其结交林冲前,曾倒拔垂杨柳,收服一众泼皮。

9.吴用使时迁盗甲、巧用双掌连环计、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布四斗五方旗(任选两个即可)解析:根据《临江仙》的内容,以及题干中“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的提示,不难判断出这个人物是“吴用”,后面所举情节,一要和吴用有关,二要能体现出他足智多谋的特点。

10.水浒传(或水浒)见义勇为(或疾恶如仇)(示例)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大闹桃花村、二龙山落草(任选两个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名著的能力。结合选段的人物拔树的动作,可判断故事情节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据此可知名著为《水浒传》,然后写出鲁智深的性格和与其相关的情节即可。

11.武松不恋权贵、不爱钱财、看破红尘解析:在六和寺中出家的是武松,根据选文中人物与宋江的对话,“不愿赴京朝觐”可见其不恋权贵,“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可见其不爱钱财,“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可见其看破红尘。

12.(要点)高俅诬陷林冲¢Ù擅入白虎节堂¢Ú欲带刀行刺¢Û将其捉拿(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材料和题干中提到了“林教头”“白虎节堂”等字眼,可以看出该文段选自《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高俅依陆谦与富安之计陷害林冲,派人将一把宝刀卖给林冲,第二天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带进白虎节堂。白虎节堂为军机重地,林冲这等下级军官是没资格进的,更不许带刀进入。等林冲惊觉为时已晚,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节堂,欲行刺自己,然后将林冲捉拿。

13.(1)鲁智深(2)(示例)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解析:由人物使用的兵器铁禅杖即可判断是鲁智深。与鲁智深有关的故事情节有很多,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大闹野猪林等,任选两个即可。

14.(示例)观点一:认同。¢Ù宋江接父兄不得,返回梁山途中,在还道村为躲避追捕,藏身于古庙中,因害怕抖得几乎死去。¢Ú宋江被发配江州,遇到张横等人抢劫,宋江吓得反复求饶,和两个公差抱作一团。观点二:不认同。¢Ù时迁等人投奔梁山途中被祝家庄擒获,宋江说服晁盖后,主动要求带兵攻打祝家庄。¢Ú晁盖在曾头市被害,宋江发誓替他报仇,后来带兵攻打曾头市,活捉史文恭。解析: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从《水浒传》中选择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事件来分析。

15. A“武松醉打蒋门神”中,武松见结义兄弟施恩的“快活林”被蒋门神霸占,怒从中来,挺身而出,夺回了“快活林”。

B“李逵打死殷天锡”中,李逵见殷天锡强夺了柴进叔叔柴皇城的庄园,且蛮不讲理,便气愤不过,出手打死了殷天锡。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鲁智深见自己的好友林冲差点被差役所害,便出手相助,救林冲脱险。解析:根据故事情节,写清楚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看是否符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主题。

16.(1)武松(2)武松醉打蒋门神解析:做这类题要细读文段,判断人物要根据文段中的人物绰号及对人物动作、外貌等的细节描写来进行。概括故事情节只要概括出什么人物做了什么事即可。

17.(1)鸳鸯楼(2)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至少写出一个人名,方能得
分)设计陷害武松(答“想置武松于死地”亦可)。解析:考查《水浒传》的阅
读,选段出自《水浒传》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18.(1)晁盖等人在黄泥冈劫走生辰纲一事败露,官府要捉拿他们。(2)宋江暗中报信,告诉晁盖等人官府要捉拿他们的消息;晁盖等人逃走时遇到官兵,奋勇迎战;朱仝、雷横故意放走他们,晁盖等人顺利脱险。解析:《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的故事梗概是:何涛、何清兄弟向府尹举报,捉拿白胜,搜出赃物。何涛等人于郓城县捉拿晁盖,遇到押司宋江。宋江稳住何涛,飞报晁盖。捉拿晁盖的朱仝、雷横私自放了晁盖。何涛回禀府尹,带人捉拿阮氏三兄弟。第(1)问中的“这场灾”即由“智取生辰纲”一事引起。第(2)问可结合原著简练概括,答出要点即可。

19.林冲中高俅奸计,误入白虎堂。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中故事情节的熟识程度,解答时要联系《水浒传》中“林教头刺配沧州道”的相关情节,抓住林冲被发配的原因回答即可。

20.(示例)武松景阳冈打虎、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大闹桃花村、宋江浔阳楼上题反诗(任选其一即可)解析:这道题解题的关键是“酒”,所写故事情节要与“酒”有关。《水浒传》中与“酒”有关的故事很多,但不都是“壮英雄胆”的,也有“误英雄事”“伤英雄心”的,所以答题时要注意筛选。“酒壮英雄胆”的故事情节如:武松酒后勇气非凡,景阳冈打死老虎;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离了五台山文殊院前往东京大相国寺,途经桃花村,酒后与下山逼亲的周通打斗;宋江酒后壮胆,浔阳楼上题反诗;等等。

21.(1)原因:晁天王听说曾头市的史文恭和曾家五虎发誓与山寨势不两立,并要捉尽山寨头领,心中大怒。(意思对即可)目的:捉拿史文恭及曾家五虎。(意思对即可)(2)晁天王脸中毒箭。(答出“中箭”即可)解析:此题涉及的作品是《水浒传》,相关情节是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回答此题,要对情节比较熟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