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论篆刻艺术的起源及发展史「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01-31 11:41:25 来源:田黄物语

大家好,论篆刻艺术的起源及发展史「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篆字的“篆”字,古写作“瑑”,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成【竹】。

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篆刻,顾名思义,是书法和镌刻结合,用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正是得益于材料的改进,篆刻艺术在明代中叶自立门户,从此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在艺坛受到关注。

宋元以前,篆刻还不足以成“学”,只得算作一门玺印技术。当时篆刻的材料以铜为主,其质坚硬,非能工巧匠不能为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没有能力参与玺印制作。宋元时期,篆刻材料发生了从铜铸玺印向石刻印章的转变,以米芾为首的一批文人便渐渐对玺印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审美和理解去设计印面,再请工匠铸刻。

元代以降,篆刻正式进入石印时代。根据清人的传说,元人王冕和明人文彭是推动以石治印的两大先驱。事实上,石刻玺印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从大量的出土墓葬来看,石刻玺印在当时是一种陪葬冥器,用以标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自元代起,石印得见天日,逐渐从地下世界中的非实用品变身为文人生活中的实用艺术品。

此后经由一代代文人篆刻家在艺术创作实践上的探索,自明清时期开始,文人更多地参与到原本由工匠进行的治印过程中,篆刻至此风头日盛。文人们对书法笔意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刻印时能够随心而动,寄情抒怀,大大提升了印章的审美功能与艺术价值。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