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在书法史上被称为欧体的是谁「欧行书」

时间:2023-01-31 16:05:14 来源:书法网

大家好,在书法史上被称为欧体的是谁「欧行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楷书至唐发展到顶峰,盛唐楷法书坛以颜真卿、柳公权为杰出代表。颜真卿书法刚健或劲健之美,总体风格偏于大气磅礴的雄浑之美,而柳公权的书法同有雄浑和雄伟之美,其总体风格则是偏于劲健,是楷书劲健美的典范。

柳公权像

历来书家对柳公权书法的品评,离不开“劲”或“健”二字,如:赵函《石墨镌华》说:唐《玄秘塔碑》……柳诚悬书。书虽极劲健,而不免脱中露肘之病。董其昌跋《戏鸿堂法帖》:柳诚悬小楷《度人经》,遒劲有致。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个别字

柳公权书法的美,最主要在于其遒劲刚健之骨。范仲淹在《祭石学士文》中有“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一说,本来是以颜、柳的筋骨来赞美石曼卿的书法,从此,“颜筋”、“柳骨”一说在书法史上就成了标准品评。“柳骨”的劲健之美,除了体现于《神策军碑》,其《玄秘塔碑》也极为典型,以下选碑中的字的分析笔画来窥探柳书这种劲健美的特质。

《玄秘塔碑》“音”、“方”、“其”、“之”、“欲”

“音”、“方”、“其”、“之”、“欲”等字的“点”,以“永字八法”来解析,那就是——“侧”,确实有如高峰之坠石,它不是单向的、平面的、顺笔而过的、“蜻蜓点水”式的,而是表现为多向度,多姿态,多意味,书家在这小小的空间内蓄意衄驻回旋,使之在接受视野里似生立体之感。陈绎曾《翰林要诀》说:“点之变无穷,皆带侧势蹲之,首尾相顾,自成三过笔。”柳书之点也如此,而且也有种种变化,尤其是“其”、“之”、“欲”的点,藏露不向度不一,然而又无不是欹侧不平,磕然如石,有势有力,并在不同的方位以其侧势成为全字左顾右盼的“活眼”。

《玄秘塔碑》“菩”

“音” “方”、“其”、“菩”“吞”等字的横画,用字八法的——“勒”,虽然粗细长短也有所不一,但无不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而中段尤以提锋为主,但又提中有按,如锥画沙,因此显得瘦劲坚挺,而收笔则特以强形式的顿挫见骨力,所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秒”(孙过庭《书谱》),从而使横画以刚健不屈的铮铮铁骨取胜。其中有些字的横画还特别长,它们作为主笔横贯全字,而其气势的展开,令人或联想起“千里阵云”之喻,或联想起“行气如虹”之美。

《玄秘塔碑》“吞”

“方”、“欲”等字的撇,就是——“啄”,逆锋之势更为明显,特别是“欲”字“欠”旁的第一撇,其逆势达到了极端夸张的程度。在书法的笔阵里,蓄势足,必然出锋利,因而其“峻啄”的力度和速度尤为险劲迅捷。

“其”、“顶”二字众多的竖画,就是永字八法的——“努”,也极富真骨凌霜之力。如“其”字的第二个竖画,起笔用“逆”特别明显夸张,其锋尖蹙衄之多向,使竖画的开端呈现出峰峦突兀之状,待逆势蓄成,然后让笔顺势力而下,这样,竖画就特别显得坚劲挺拔,峻耸刚强。此外,如“音”、“顶”等字“日”旁页”旁左右的两竖,也都能体现出“骨直以立“骨直为强毅”(《周礼·弓人》)的品格。还应指出的是,“顶”字“丁”旁的“努”,并无直致而尤具弯势,然而其骨力正在于此,传统“笔法诀”有所谓“努弯环而势曲”、“努过直而力败”之说,柳书“顶”字的带钩之努就是范例,唯其如此,它才能以其韧劲和张力顶住上部的千钧重压。其实,所谓“书诀”、“笔法诀”云云,都是从柳公权等书家的法书名迹里总结概括出来的再如“吞”字特别是“之”字的捺笔“磔”,也可谓“饮真茹强”,“坚不可破”,具有无所屈让、道劲不凡的骨力。再统观全局,该碑字字骨质气清,峻健挺拔,笔笔铜铸铁打,坚强确实。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写道:“风清骨峻,篇体光华。”这也可用来赞美柳公权的书风。在历史上,柳书之所以被学书者尊为楷书四大范型(欧、颜、柳、赵)之一,主要在于临习其劲健的骨力。因为下笔有骨,书法乃立。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道出了颜、柳书法的美学特色,是骨肉相连的关系。筋偏于粗壮,骨偏于清瘦,柳公权引筋入骨,既继承了颜真卿的刚阳之美,又区别于粗壮厚重的雄浑之美,从而独创了瘦硬的劲健之美。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宗白华《美学散步》说:“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筋、肉、血构成的,“骨”是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站立起来和行动…有了筋、骨、肉、血,一个生命体诞生了……”形容一个人写的书法说,写的有筋骨、有血肉,说明作品具有鲜活生命特征,就有了精气神等精神气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