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个性的概括和深化是什么「人的个性发展」

时间:2023-02-05 15:49:14 来源:胡德培的文学缘

大家好,个性的概括和深化是什么「人的个性发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哪些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给您留下过深刻印象?

当代作品中,有三个,即使四十年过去,依然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分别出现在作家谌容、徐怀中和【高晓声】的作品中……现重修旧文,与喜欢创作的朋友分享心得。

谌容著《人到中年》

在我们的一些文艺作品中,有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某些作品里的次要人物,作家只是轻轻地抹了几笔,其形象却异常生动,给人们十分鲜明的印象,产生了深刻难忘的影响。比如,《人到中年》里的“马列主义老太太”,《西线轶事》里的刘毛妹,《李顺大造屋》里的李顺珍等等,就是这样。

如果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一类人物形象,其中包含着哪些值得人们重视和思索的道理呢?首先,使我们感到它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比如“马列主义老太太”。在小说中,提到她的地方不过四五处,而且大多犹如银幕上摇晃而过的简单的镜头,看来相当平淡无奇,但是,这个形象一产生出来就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一个“共名”。这个人物,十分有力地概括出现实生活中具有那种特权思想的某些人的典型形象。这些人物主要的共同特点是:一、中毒深。他们分不清人民给予干部的生活照顾和行政权限与官僚和特权的界线,往往为了满足个人的某种特殊利益或欲望,无限扩大自己的权利,还自以为得计,觉得是完全正当、满有理由的。二、不自觉。他们骨子里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嘴上却总是挂着马列主义词句,利用老战友、老关系,求特殊,要照顾,明明不对,却还理直气壮,觉得维护官僚利益和特权思想是完全合理的。三、拉大旗,挡批评。他们偶尔有所自觉,感到不妥,也竭力拉大旗,扯客观,说什么“为党负责”,“为革命负责”,将别人的批评或提醒,一概挡了回去。四、自以为最高明。认为丈夫地位高,自己必然站得高,水平则一定更高,所以,到处指手画脚咿里哇啦,常常使群众感到恶心,引起不满,但她还自以为完全正确,就是高明。无疑,这是从生活的矿床里深入开掘、在艺术的探索中有力概括的结果。

徐怀中著《西线轶事》

又如刘毛妹。他不讲军风纪,表面看来对一切似乎都相当冷漠,而胸膛里却燃烧着一颗火热的心。在生活中,他没有得到陶坷爱情的回答,还没有提出入党的申请,可是,在战场上他却能够于危急时率领战士英勇杀敌,保持了一个革命军人的崇高荣誉,刚刚二十二岁的青春,就为祖国全部地无私地献出了一切。小说直接写他的地方不过两三处,然而,这个形象对于那一代青年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的概括,则是相当生动的,深刻的,并且含有颇深的典型意义。

再如李顺珍。通篇作品集中描绘她的不过那么一笔。但是,她的形象竟一下子就活生生地站立在我们的面前。她的勤苦能干、温顺老实的性格,她为了报答哥哥李顺大从小抚育之恩,为了有力地帮助哥哥久久萦绕心际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宁肯耽误一个姑娘最宝贵的青春,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小说通过她那清秀俏丽的美好的外表,异常鲜明地透视出她身上一颗更加美好和厚朴的心灵。我觉得,这便是这位农村姑娘给人难忘印象的根本原因。

高晓声著《李顺大造屋》

这些艺术形象,无疑都来自生活,但同时它们又是经过作家的高度概括和进行充分的艺术典型化的结晶,所以,它们才显得那么鲜明,那么血肉充盈,栩栩如生,既植根于肥沃的生活土壤之中,又比生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更深厚的意义。

这种艺术形象的高度概括性和典型性,是通过人物独特的个性表现出来的,这里,关键是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特异之处,将这种特异之处与其他人物不同的性格鲜明地区别开来,从而使之形象突出,豁然醒目。“马列主义老太太”的独特在于:她开口不离“我的同志哟”,闭口不离“党”和“革命”,但却难以掩盖其极端利己主义的可鄙意图和特权思想的丑恶灵魂。刘毛妹这个形象的主要特色是:虽然平时表现腼腆沉默,仿佛已经洞破一切世事,但在祖国需要自己的关键时刻,一下子全部显露出他身上革命先辈骨血的热气和一个青年的时代本色。李顺珍则主要在于她刻苦耐劳的品质、克己为兄的淳朴思想和美好纯洁的心灵而闪耀光泽。由于作家及时捕捉到人物性格的重要侧面及其特异之处,并且能够通过极其简练的笔墨将它们的个性一一勾画出来,使其思想性格生动异常,跃然纸上,从而给作家艺术的典型概括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使人物形象的鲜明性和倾向饪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意义得到有力的加强。

据《西线轶事》改编连环画

更为重要的是,作家们并没有到此止步。他们深谙艺术创作规律,充分挖掘生活,努力使人物形象的意义更加深化和扩大,使之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更为广泛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更为丰富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将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来描写,是这些小说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刘毛妹英雄性格的完成虽然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实现的,但他性格的真正展现是放置于整个这一代青年坎坷的遭遇、心灵的创伤,特别是放置于十年浩劫的历史背景之下,而后才在保卫祖国的战火烽烟中熔铸而成的。因此,这个形象成为了那一代青年的缩影,描写他对于刻画主要人物、突现小说主题无疑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对李顺珍的描写,虽然作品只截取了她的婚姻问题这一个侧面,但这个人物肖像画的背景并不是狭窄的,而是放置在她哥哥李顺大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的历史画面之上,因此,不仅李顺珍的形象不显得单薄,而且,她的出现对于突出李顺大事业的艰辛、深化作品的思想都是颇有意义的。“马列主义老太太”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她丈夫焦成思副部长的一个附属的角色,而且仅仅是在焦副部长摘除白内障这个普通的手术时才出现的。但她的出现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她的出现,牵连到赵天辉院长的精心安排和悉心照顾,牵连到众多一般病人的看病和治疗,牵连到整个医院大夫们(诸如陆文婷的同学姜亚芬、眼科主任孙逸民等)的密切注意和多种反应,牵连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众多群众的利益及看法,特别是牵连到焦成思在“文化革命”中曾是“叛徒”时所做的那次手术……这些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展示,布置出作品中浓重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得以充分活动的艺术环境,对于突出小说主人公陆文婷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色,突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其重要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据《人到中年》改编的连环画

从人物的外表探视到人物的内心,使其美丑毕现、色彩鲜明,也是这些小说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李顺珍的外表“清秀俏丽”,“出奇的漂亮”,她的心灵纯洁、素朴的美则更是动人,而且给人印象是深刻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外表堂而皇之,言词动听,但她不顾周围一切、不顾他人利益的颐指气使已让人一眼看出她灵魂的丑恶,如果再往深一层观察剖析,她的利己心理,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则更加暴露无遗。如果说,李顺珍从外表到内心都是十分美好的,而且让人越看越美,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动情,因而获得审美的满足和心灵的洗涤的话,那么,“马列主义老太太”的形象,无论其外表还是其内心都显得十分丑陋难看,而且让人越看越丑,越看越讨嫌,越看越恶心,因而产生深沉的思索和批判的情绪。刘毛妹的形象则另有其特异之处。他的外表和内心似乎有些矛盾:他经历文革十年,心里留有伤痕,看破许多世事,因此外表上表现有些冷漠而消沉,但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振奋的精神,昂扬的斗志,不顾个人安危挑起重担,直至勇敢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其精神美和心灵美又是十分动人的。我觉得,这里的关键在于:作家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探视事物的本质,并且进而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活动,紧紧地抓住而又突出地表现人物身上最基本、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性格,这是小说刻画人物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关节所在。正是因为作家对刘毛妹形象的深入开掘和有力概括,对他精神品质的高尚着力进行抒写,将他思想格的闪光展现出来,不仅使这个人物周身上下闪耀光泽,神采照人,而 且 ,使他的行动、他的精神直接影响和推动了陶坷等一代英雄人物的成长和成熟,使那些英雄人物身上思想的光华更加耀眼,精神的火花更加感人。从而,也使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可见,人物不在大小,笔墨不在多寡,关键在于作家是否具有锐利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是否能够对生活进行深入地开掘,有力地概括,特别是能否牢年抓住每一个人物个性最核心的东西,揭示其最独特的、最富有典型意义的性格侧面,这是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人物创造艺术的一个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重要问题。

《人到中年》电影版连环画

#艺术规律#​#中国文学#​#头条创作第二季#​


据1981年4月撰文修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