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书画作品:张宝珠其人其画

时间:2021-09-15 17:45:17 来源:

张宝珠其人其画

前不久,喜闻老友、山东画家张宝珠在北京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松柏境界画展”,特意赶去赏画。看着他那元气淋漓的作品,听着许麟庐、刘龙庭、陈传席、卢禹舜、范扬诸先生的好评,我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他的“松柏境界”中。其画中涌动的一股蓬勃生命力和历史沧桑感,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让我沉浸在那入境听天籁、极目览大荒的仙境中。他画中的大气魄、大手笔、大境界让我叹服。

一、大气魄

blob.png

张宝珠《山雨欲来》

张宝珠的画不以“形”胜而以“气”胜,不以“技”胜而以“格”胜。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几乎所有经典文献都将“气”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如谢赫“六法”中的第一法便是“气韵生动”。古人认为,画家的“气”(包括性格、气质)对创作具有重要作用。而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画家,同样的“气”又有不同的表现。张宝珠画中的“气”,既是对宋、元绘画古韵的吸纳,又是对当今盛世的感受与体悟。观他的山水画,大山拔地而起、横空出世,气势壮观。可以说,他靠扎实的绘画功底、丰厚的学养画出了经天纬地之恢弘气韵,画出了元气淋漓、宇宙洪荒之恢弘气势,画出了具有中华数千年文化传统、内蕴大自然数千年历史沧桑的宏大气象。其画中洋溢的大气、豪气,不免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使人深感这是一股堂堂正正的盛世文明之气。他以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笔墨形态绘出了大气势、大气魄的作品,堪称当代画坛的一朵奇葩。

blob.png

二、大手笔

读张宝珠的画是一种享受。他行笔张弛有度,用墨酣畅淋漓,纵情驰骋于纸上。美术评论家刘龙庭用杜甫“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诗句来评价张宝珠的画,并赞其画大有傅抱石画的元气淋漓之感。张宝珠画山雄浑恣肆、大气磅礴,画松柏笔致灵动、风神飘逸,足见其笔墨水平之高。这既得益于他四十多年的笔墨锤炼,又得益于他超人的才气,更得益于名师的指导和大自然的恩赐。张宝珠早年拜黑伯龙、陈维信为师,后又得许麟庐、宋文治、何海霞、董寿平等人的指导,笔耕砚田达四十余载,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这些年,他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吸取大自然的营养,形成了雄肆苍浑、遒劲飘逸、生机勃发的画风。

三、大境界

张宝珠认为诗画同源,二者都追求一种高境界。他的画作既有临景写生之“写境”,又有深藏文化内涵之“造境”,更有“写境”与“造境”融合的惊人之作。泰山、黄河是他笔摹心追的圣地。多年来,他登泰山、观黄河达七十多次。在那深壑绝壁上,在那沙岸古林中,他倾听松风天籁,畅饮大自然的美酒,领悟大自然的天然神韵。在创作中,他注重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挖掘与再造,将“写实”与“写意”、“造化”与“心源”、“形”与“神”等主客观审美范畴与艺术理念融会、化合,力求做到以意造境、以形写神。他还将自己的文化底蕴、思想修养与笔墨技巧熔为一炉,在“外师造化”的外功上抒发性灵与情感,在“中得心源”的内力上构建文化理想,并融入自己对祖国山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其画,如上追盘古开天辟地之苍茫,在悠悠然中进入忘我之境。

总之,悠久的中国绘画传统和美丽的大自然让张宝珠在“师古人”、“师造化”、“道技并重”、“道器互补”中逐渐走向艺术的高境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