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古玩赏析:谁来捍卫古人的肖像权?

时间:2021-09-26 15:45:04 来源:

谁来捍卫古人的肖像权?

古人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其实,古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名”,往往还有形象。古时虽然没有照相机,但是却有写真术。而且,古人对自己的形象还是很重视的。

历代帝王、公卿及文人士大夫或是有钱人家,多会请人绘制肖像画,以供奉于宗庙、宗祠、家堂,为后人祭奠或瞻仰。因历代的足够重视,所以其中大部分画像较完好地留传下来。

就算是没有留传下完全真实画像(由其同时代的画家绘制的)的,大多也有后来的著名画家根据史料记载所绘的并成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肖像,比如唐代阎立本绘制的《历代帝王图》,比如唐代吴道子绘制的《孔子像》(传)等。就说这幅《孔子像》吧,虽然包括作者吴道子本人在内的后人都没见过生活中真正的孔子,但因为作者认真准确地参考了史料中有关孔子容貌特征的描述,再加上其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此像已在人们的心中定格。所以,后来人再画出一个与其不类的孔子,人们都觉得不作数。

古人是不是有肖像权的概念,我不清楚,但我觉得,哪怕只是出于对古人的基本尊重,我们也应该还古人一个真实、真切的形象。传说中的人物可以不计,但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且有肖像画留下的,我们就应当且必须加以遵守与承认。远的且不论,就明清两朝,共计27位皇帝,除明代建文帝外,均有肖像画留传下来。同时,这两代也是肖像画广泛深入民间并走向繁荣鼎盛的时期。在这两代中,各方面的名人,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明人中有沈度、沈周、王鏊、吴宽、于谦、戚继光、陈继儒、徐渭、董其昌、王时敏、吴伟业等,清人中有朱耷、石涛、王原祁、蒲松龄、刘墉、纪昀、郑燮、金农、林则徐、关天培、曾国藩等,均有肖像画留传下来,且这些画像都是真实可信的,都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更改的。可是,在当下的现实中,我却屡屡见到对古人肖像随意更改或指此为彼的现象———

blob.png

李日华像

某日,我去一家专门出售美术类书籍的书店闲逛,偶然看到一本由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国内某家书画专业媒体的一位编辑校注的明代李日华的著作《竹懒画媵》。在该书的作者简介处,附了一张李日华的肖像。其实,此处不附肖像也没什么问题,但这一附却出了问题:书中所附的是与李日华同时期的人物葛寅亮的肖像。此前,我曾于《明人肖像册》里见过此二人的肖像。《明人肖像册》作者为明代人,佚名,共绘制了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12位铮铮有声名的人物,葛寅亮、李日华像(附图左为葛寅亮像,右为李日华像)均列其中。此肖像册真本现藏南京博物院。可以说,此二人除为同时期人物外,相貌毫无相似之处,不知今日如何出现错附图的失误。

blob.png

葛寅亮像

另一日,我观看山东电视台的某档收藏类栏目,节目介绍的是明末清初的书家王铎、傅山,竟把元代杨竹西的肖像当成了王铎的肖像。节目所用的《杨竹西肖像》作者为元代著名人物画家王绎,而为此像补景的是“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此期节目后来又重播多次,但这个明显的错误一直没有改正。无独有偶,在中央电视台某档推介、推广科学内容的栏目里,我又发现了类似的错误。当时,节目在介绍明代梁庄王墓地宫的挖掘进程,期间提及明成祖朱棣时,把明太祖朱元璋的朝服像指为朱棣像。

又一日,我在岱庙发现了一个错误。我们都知道,清代乾隆皇帝一生数次下江南,其中多次经泰安,并驻跸岱庙行宫,也就是今天岱庙的东御座部分。那日我游玩至此,发现正殿门侧立着一张较大的彩色喷绘简介。近前一看,该简介左边为乾隆帝一生下江南并驻跸此地的文字介绍,右边所附的却是嘉庆帝的朝服像。我当时先是纳罕不已:整个东御座,可以说处处与乾隆帝有关,为何把嘉庆帝的像摆在此简介当中?随后才明白:又搞错了!可是,乾隆帝的画像不仅流传得多,而且件件精美,其中有初登大宝时的,有中年的、晚年的朝服像,还有着古汉服的,有着喇嘛僧服的,有着金甲戎装的,有弯弓搭箭的。只要稍加用心,就可以选出一张合适的,不会出此错误———不明白的游客还以为这就是乾隆帝本人的画像。这可是害人不浅啊!

其实,出版社也好,媒体也罢,或者是旅游景点,把古人的真实形象介绍给世人,这是很好的事情,可以让世人更多地知道古人的真实样子及不同朝代的不同服饰。但是,如果屡屡出错,就不仅亵渎了古人,也误导了今人,还不如不加形象介绍。

古人已去,即使他们有再强烈的肖像权保护意识,也无法跟今人较真。但是,我们却是可以自己跟自己较真的。类似的错误,只要稍加用心,就能够避免。如此,不但是对古人负责,而且是对今人负责,更是对后来人负责。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