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书画收藏:终南印社

时间:2021-10-17 13:45:04 来源:

终南印社

blob.png

赵熊为庞任隆题写的赠语

与终南印社的缘分,是从1990年开始的。当时,我结识了时任终南印社社长的傅嘉仪先生。他对我说:“临潼文化底蕴深厚,你搞篆刻,秦俑馆的郑安庆、铁路小学的赵兴业都治印,你们干脆也成立个印社吧,就近一起交流方便些。”之后,我奔走联络,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而且将印社定名为“骊山印社”。

blob.png

李滋煊为庞任隆题写的赠语

1991年9月,正是临潼石榴成熟的季节,骊山上下,灿烂鲜红的石榴挂满枝头,笑迎海内外宾朋,骊山印社成立大会在这火热的气氛中于秦俑馆举行。终南印社的众名家们几乎都来了,而且纷纷留下了内容丰富的墨宝。刘自椟先生的“书求法度印寻源”、李滋煊先生的“印田方寸自有金戈铁马,刀笔微芒当具剑胆琴心”、傅嘉仪先生的“秦陵兵马甲天下,骊山印社绘关中”、方胜先生的“印宗秦汉,金石延年”、包秉民先生的“金石生清趣,翰墨发真香”等都让我们感激不已。这些箴言妙语,多年来也一直鼓舞、激励着骊山印社众同仁,不断向新的高峰攀登。

之后的十多年,骊山印社策划了许多活动,终南印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比如说1995年10月,由骊山印社发起,我开始主编《道德经印谱》,刘自椟先生题写了大篆书名;傅嘉仪先生有一次即兴篆刻了“老子”印;魏杰、宋国琦、刘鹏、唐泽平、谢纪元等二十多人也特意寄上了佳作;赵熊先生两次审稿,提出了宝贵意见,书稿完成后又为之赐序。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3月的秦俑发现20周年书画邀请展和2001年9月的骊山印社成立十周年纪念展,终南印社的诸位师友不仅题词祝贺,而且纷纷来到临潼捧场。那些题词中,钟明善先生的“春风拂灞柳,冷月映骊山”、王崇人先生的“方寸间妙得天趣”、曹伯庸先生的“熔古出新”、赵熊先生的“印从秦汉迹,社伴骊山名”、李成海先生的“春华秋实”以及郑幼生的“骊山之英”、魏杰的“横刀破石,挥毫立篆”、宋国琦的“金石不朽,艺苑长春”、岐岖的“生活实践是艺术源泉”等佳言,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骊山印社成立后不久,我就产生了创作《华清池印谱》的念头,想把临潼华清宫里所有的文物胜迹用篆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后的15载春秋,我总共四易其稿,倾尽心力,搞出了128枚篆刻。在这个过程中,赵熊先生不厌其烦,六次面对面地耐心传授我技艺。而待全书脱稿后,他不仅以“审度历史,触摸美感”为题作序,而且在装帧设计方面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终南印社老社长李滋煊先生在临潼疗养期间,看了部分书稿,便即兴题写“苍松劲健”。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的钟明善先生欣然题写书名。这些鼓励与帮助,对我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馈赠。

终南印社成立于1979年,先后出版了《心碑》、《丝路》、《十二古琴人家印谱》、《长安胜迹印谱》、《法门寺印谱》等十多部专著,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终南印社大的展事都邀我参加,我也先后为傅嘉仪、赵熊、李成海等师友撰写了艺事评论文章在报刊上发表。2008年6月,我调任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后,和终南印社的师友们接触更多了。当年9月,为“百年西泠·西湖风”国际篆刻主题创作选评送展作品时,谈及我加入终南印社之事,社长赵熊先生当即让分管社务的张哲给我发张表补上。

时至今日,虽然我一直没来得及填表,但这份认同让我十分感动。

从地理上说,终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骊山是秦岭山脉的支脉,它们是同源的,而这种联系似乎也正契合了终南印社与骊山印社的关系;从师承上说,李滋煊、刘自椟、傅嘉仪、钟明善、赵熊、李成海等先生都指导过我的创作,郑幼生、魏杰、岐岖、宋国琦、刘鹏、陈根远、唐泽平、谢纪元、崔随根又都是我的印道好友。因此,无论是从我本人的意愿说还是从我从事的书法篆刻事业说,我都已成为终南印社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