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令人捧腹的强迫症艺术作品「审美强迫症」

时间:2022-12-29 17:57:07 来源:魔云兽

大家好,令人捧腹的强迫症艺术作品「审美强迫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简直太棒了!!

●这是一本强迫症、整理癖、处女座们会非常喜欢的书!

●这也是最适合当礼物来送朋友的书!

●它是一本让你每次翻看都会思考很多的书!

●它解构名画,却又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艺术的尊敬!

●它非常有意思,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人带来欢乐和思考,激发你的想象力!

总之,这是目前我读过的最让我开心的书!

它就是《就是要整理 : 艺术》,作者是瑞士艺术家乌尔苏斯·维尔利!

乌尔苏斯·维尔利这个人非常有趣,热爱表演,获得过“纽约喜剧奖”,他在TED上讲这种强迫症艺术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冷幽默功夫!这种功夫已经完全渗透在了这本《就是要整理:艺术》一书里!

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乌尔苏斯·维尔利的经典作品们!

在一个球场,乌尔苏斯·维尔利看到了这样一幕:

他总觉得太乱了,一堆红色中间有黄色,每个人动作也不统一。袜子,鞋子,颜色都不一样!看着真是不爽!强迫症犯了的他于是“刷刷刷”把这个场景整理了一下:

这下没啥可说的了!太整齐,太他妈的爽了!!!

再比如, 我们活在一个熵不断增加的世界,而乌尔苏斯·维尔利干了一件反熵的事儿!无论如何强迫症看到,应该会有很不一样的感觉吧!星空被它整理成了这样:

再比如:一束花,在乌尔苏斯·维尔利眼中成了这样子!

再比如,一碗水果沙拉是这样子的:

乌尔苏斯·维尔利把它整理成了这样:

他还和中国读者开了一个玩笑,一个“请勿乱扔杂物”的牌子,被他整理了一下变成了下图这样子:

一碗面,他也没有放过:

不过,勺子哪儿去了!!!强迫症受不了这个!!!!

再看一个,你们猜这是什么整理出来的?

其实原来是这样的:

我觉得最丧心病狂的是这幅,这孩子多无辜啊,他原来玩得开开心心的:

结果,乌尔苏斯·维尔利强迫症来了,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整理起来了:

当然,这些都很有意思,但是更有意思的是,他的解构方式可不仅仅就是这么一种!上面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事实上,他最有意思的要数对绘画名作的解构。

我最喜欢的有两组,第一组是这样子的: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森·波拉克的名作

这是美国194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森·波拉克的名作,但是在乌尔苏斯·维尔利的眼里,它们简直太混乱了,太浪费了!于是整理癖发作的他,把它整理了一番,于是这幅画被还原成了这样:

竟变成了5罐颜料!!!哈哈哈哈哈哈哈!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第二组更有趣:

这是Meret Oppenheim的一件著名作品。这也是她整个艺术生涯中最有名的一件作品。现在存放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这幅作品叫做《皮毛餐具》。

▲Meret Oppenheim作品《皮毛餐具》

乌尔苏斯·维尔利觉得这个也需要整理,于是他在TED上展示了他整理后的样子:

这种出其不意的解构方法,在《就是要整理:艺术》一书中随意可见!

比如:我们如果了解梵高,就会明白封面上的左边的那是梵高的名画《在阿尔勒的卧室》,而右边的是乌尔苏斯?维尔利整理过的。我直接上图:

▲梵高的名画《在阿尔勒的卧室》

这是原作。这所房子是梵高本人最喜欢的地方,据说,梵高曾在不少于13封信中描述过他在阿尔勒的卧室,“房子给我带来了安逸感,从现在起,我感到自己正活在未来。”总之,这所房子非常重要,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对他的卧室的还原:

就是这样一所房子,乌尔苏斯·维尔利也给它做了整理:

墙上的画作,镜子,门帘都整理了起来。椅子搬到了床上!衣服架塞到了床底。假如梵高活着,不知道会做何感想!哈哈哈哈哈!

在《就是要整理:艺术》里,除了这些,还有一些颇具统计意味的作品。

比如,作者对保罗·克利《色谱》的解构:

▲保罗·克利《色谱》

他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分析每位艺术大师的喜好,这种想法本身就非常有趣。

其实普通人看艺术作品,和创作者创作艺术作品,完全是两个概念。前段时间我写的一个《快乐禅绕画》的阅读体会中说过,欣赏一幅画的时候我们用了“感性”,我们会被颜色,形象,组织方式所震撼,但是创作时艺术家则用了“理性”,所有的画几乎都是一笔笔画出来的,它们是由笔触构成。就像在美术编辑眼里,看到图片首先想到图层一样,画家有时候会创造出超乎它们意料的作品来,因为细节与整体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正因为如此,解读和解构就变成一个极其合理的事情。

《就是要整理:艺术》里对这种艺术作品的解构,会让人改变对世界的看法。比如其中有另外一幅作品,是席勒的《斜卧曲腿的女人》。

▲席勒的《斜卧曲腿的女人》

这怎么整理呢?

开动你的大脑!

我估计一般人都不会想到!

乌尔苏斯·维尔利把这幅作品整理成了这样子:

真的会让人会心一笑!并且如果你足够敏感,你会感觉到一些不易察觉的真相。

那么立体的东西,就是由这么一点线条构成。这个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一件作品的信息量,其实除了每一笔的笔触,还有那些空白的地方。不仅仅是线条,那些没有线条的地方与线条一起构成了一幅作品!

经过解构以后,变成了一团线。

这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来。2011年的时候,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过一件事,说有一位数学家根据单个电子的重量和因特网电子的数量,计算出整个因特网重量约为50克。

看到没有,这其实也是一种解构。当你思考本质的时候,整个因特网抽象成了信息,信息抽象成了能量,最后电子的重量就是因特网的重量。

与此类似的,《就是要整理:艺术》中还有一副解构作品,也非常有趣!那就是修拉的《模特们》的解构。这幅画作是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的作品,它就是传说中的点彩派。这个派别不用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

▲修拉的《模特们》

因此,跟上面说的那个互联网信息量的例子差不多,乌尔苏斯?维尔利干脆把它还原成了一袋子小颗粒!

我给大家放大看一下:

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再比如,下面这张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谢肉祭和四旬斋的斗争》,画面上细节丰富,但是肯定也有普通人会觉得十分混乱。

▲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谢肉祭和四旬斋的斗争》

没关系,乌尔苏斯·维尔利帮你整理!于是你看到了这个:

广场上的人都回家了!

不过它们真的回家了吗?乌尔苏斯·维尔利又和大家幽了一默,他说它们没回家,他把它们整理在了一起:

在这本《就是要整理:艺术》里随处可见这种有意思的点。有心的人,既可以感受这种新奇的解构方法,也可以顺藤摸瓜去了解一些关于里面涉及到的各种名画的背景知识。比如我就是通过这本书才了解点彩派和至上主义等等。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

而如果你像我一样有强迫症,那你买这本书绝对不会后悔。我为了验证作者这个家伙,是不是在忽悠我们,专门检视了他整理马列维奇《伐木工》的那组,我就想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都分解完了,还是有其他漏掉的部分,经过我的检查,我发现分毫不差,那种开心的感觉真心很棒!

给你看看我检查时候的标注:

一共64块,一块也不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就是要整理:艺术》是多么有意思的一本书啊!拿它送礼最好了。里面有让强迫症爽到爆的疯狂整理,有对名画的变态解构,作者把二维码拆卸成了一条条的线和垒起来的数字,他还给维纳斯按上了胳膊,贝多芬的琴谱,也被拆成了线段和音符以及各种节奏符!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东西啊!

▲二维码和简谱被整理了

而这一切,仅仅是全书的三分之一不到。一本定价42元的书,你还想怎样!三大网店打完折,只要31.5元!也难怪它在德国能卖50多万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