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论残缺的美「残缺也是一种美丽」

时间:2023-01-12 16:53:06 来源:羊羊易得

大家好,论残缺的美「残缺也是一种美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曾昭安
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出一颗异常漂亮的大珍珠,顿时欣喜若狂,但遗憾的是,珍珠上有个斑点。渔夫想,如果能将这个斑点去掉,珍珠就完美无缺了,说不定还会成为无价之宝。
于是,渔夫就用刀子小心翼翼地去刮那个斑点。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刮掉一层,斑点仍在;再刮掉一层,斑点还在;刮到最后,斑点没了,珍珠也不存在了。
有个人有一张用檀木做成的漂亮的弓。这张弓不仅好看,而且射箭又远又准,因此它的主人非常珍惜它。
可是,有一次,这个人仔细端详它时想:还是有些笨重,外观也没什么特色,太一般化了,我去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上一些图画,这样一定会更好。于是他去了,然后艺术家按他的要求,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当这个人拿着这张完美的弓时,心中充满了喜悦:“你终于变得完美了,我亲爱的弓!”
这个人一面想着一面拉紧了弓,弓“咔”的一声断了。

世上的事大都充满了缺憾,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完美的。凡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若因缺憾而统统弃之,你还能得到什么?很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残缺没有了,美也就没有了。把对的推向极端,它就成了错的;把甜橙的汁水榨干,它就成了苦的。即使是赏心乐事,也决不要走极端。思想敏锐得过了头,就是迟钝;牛奶挤得太多,最后挤出的是血……总之,完美过了头,也就成了毛病。元末大画家倪云林特别爱干净,不仅笔、砚每天用过后必洗干净,院子里的梧桐树枝叶也要每天冲洗干净,硬是把一棵生机勃勃的梧桐树给活活折腾死了。太完美时,就走到了它的反面。水至清则无鱼。古人和今人,没有人愿意和整天满嘴政治、满嘴仁义道德的人打交道。宋哲宗听完大儒程颐讲课后,在栏杆旁顺手折了一枝柳条玩,程颐立刻对他说:“方春发生,不可无辜摧残。”结果把哲宗弄得很不高兴。
有位少年事事都追求完美,但又因为做不到而时常焦虑不堪。因此,他特地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求教。
老禅师并未言语,而是让他拎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打水。
少年满心疑惑:“这两只水桶都是有缺口的,怎么能拎满一桶水呢?”
老禅师微笑着说:“你只管拎着它们去,但请记得留意道路两旁。”
少年来到河边,尽力将两只水桶打得满满的,可由于两只水桶都有较大的缺口,还是一路走一路漏。
眼看着桶里的水越来越少,少年感到十分懊恼,突然他想起老禅师的话。
他猛地抬起头,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道路两旁盛开着一簇簇娇艳欲滴的花朵,时而几只蝴蝶翩翩起舞,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五彩斑斓,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再低头看看那两只破水桶,原来从缺口处潺潺流出的水,恰好浇灌了路边的花朵。
少年恍然大悟,完整的水桶未必是最好的,有缺口的水桶也未必百无一用。
其实,我们不必忌讳残缺。古希腊雕像维纳斯缺失了双臂,我国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火烧成了两截,古典名著《红楼梦》只是一部残稿,并未写完,它们都有残缺,但残缺并不影响其成为艺术高峰。
有一精美瓷瓶,摆放在皇帝书房里。可惜瓷瓶后来被打碎了,碎片被当作垃圾扔了,垃圾被埋在了地下。过了千百年,当考古学家将碎片挖出来并拼接修复成完整瓷瓶时,都被其美惊呆了!
在这里,关键不是残缺,而是看这残缺有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残缺,往往能神奇地造就一个个人间之“美”。
給人生留一个缺口,也是一门为人处世的艺术。因此,不必刻意追求完美。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