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黑石号瓷器「景德镇黑釉瓷器」

时间:2023-01-26 14:53:05 来源:虞山明若

大家好,黑石号瓷器「景德镇黑釉瓷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长沙窑执壶】

展览上有一排相近的器物,沉船上应该有很多很多同样的器物,毕竟这款执壶是贩运到中亚的重要货物之一。

我大致可以确定,各位观众只会挨个扫一眼,看了个“各不相同”,就走开了。而我会去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也会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因此,我发现了一个形制最完美、细节处理最到位,以及最能体现这款产品的“标准器”。这非常有助于我去感知和理解这款产品设计和制造最初的想法和观念。

“长沙窑执壶”太著名,我在画册和博物馆里见过很多,以至于我竟然长期忽略了这件器物在使用角度的一些问题。

壶身被做的很大,这自然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因为相比之下,唐以前的瓷壶并没有这么大的容量,唐以后的五代、宋也没有这样的容量。但是我也很快找到了被我忽略容量的原因。这款身子那么粗壮的水壶,就是因为壶身四个方向的褐色倒水滴装饰纹所的“迷惑作用”做导致的。本来显得非常粗重的壶身,因为那样的装饰纹,不但切割了壶身的面积,还有效的吸引和引导了观看视线。帮助这个壶型,产生了一种不那么笨重的友好印象。

各位可以尝试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观看这个产品,刻意忽略中间的褐色装饰,只将注意力和视线停留在壶身的最外围轮廓线,你就立刻发现了它臃肿的客观物理事实。而且我能想象,在里面注满水以后,这个水壶会很重,当然大概这也是符合古代中亚干旱、沙漠气候的产品吧!

注意几个壶把的细节,上下粘接到壶身的出口,以及壶把的三根泥条

再说一个细节,众多细节中的一个。如果各位从展柜后面去观看、比较那一排同款执壶,请注意下众多壶把的差异。每个壶把都是由三根泥条组合而成,普通的壶把,用的是三根同样粗细的泥条粘接而成;但是这件的壶把,中间用了一根较粗的泥条,视觉效果和使用效果都会提升很多。这就是我前面文中提到的“额外的精力”,就是那种追求更加完美、更加到位的一种强大意愿。

另外,我强烈建议各位有在有机会看到一系列类似和同一主题的产品的时候,请注意下它们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工艺和观念因素。相信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PS:可以特别观看下正面数右二那个执壶。这把简直就是这款中的“教科书”,各位可以对比下这把和周围几把各个角度的细节,壶身、壶颈、底部收口、壶嘴、壶把、倒水滴褐斑、贴塑的图案和细节,等等。

注意下金盘的四角,有一条不太清晰的分隔线,以及正对着那条线的蜜蜂装饰

【金盘】

这件金盘使我驻足的主要原因,是我一种在寻找这个造型的出处和源头。我在晚唐的越窑青瓷上也见过这个造型,而且我很欣赏这个独特的造型。我在前文中提到过我们的古代高水准的创作中,不会单纯的使用直和方的造型,也不会完全选择圆的形状。因为纯方太过于死板,纯圆会显得软弱无力和圆滑逢迎。

我竟然在一本书上读过苏格拉底类似的讨论和表达,那是被记录下来的一段格拉苏蒂和格劳孔Glaukon的对话。“一个人只做体育锻炼,而不学习音乐和诗歌;另外一个人只学习音乐和诗歌,而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前者会过于野蛮和粗鲁,而后面的一种人会软弱和容易紧张。”

这件金盘,以及一系列这个造型发展的瓷器,就是在实践一种对“方圆”之间“力度与柔美”之间的一种协调和平衡。

同样是这次主题展上的一件越窑青瓷盘,和上面的金盘完全出于同一种思路

从侧面看,这其实是个圆盘,口沿处,被处理成了接近方形的样子

【越窑青瓷盘】

这件器物也是本次展上的,和上面的那个金盘完全出于同一中思路。瓷盘做的并不完全出色,造型上来说,并没有融合的太好。金盘本质上是方中带圆,而这个盘却是圆盘改成方形口。从侧面看就能发现,它本身就是一件圆盘,毕竟瓷器不能像金属材料一样,直接切割出来一个造型出来。这个青瓷盘是转盘上拉坯做出来的,所有从盘底部开始都是圆盘,只有在盘口被修成了接近方形的样子。

俯视角度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从侧面来看,就能感觉到“牵强附会”的意思。但是完全可以理解,这个造型是工艺师对一个其他材质的造型的初步模仿和尝试。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件器物虽然没有将“方和圆”融合太好,但是这件盘的深度和容量,却让我对这位工匠的职业精神充满尊重。当一件其它材质的造型被瓷器吸收之后,瓷器就该发挥出瓷器材料和造型的独特优势。这个盘就很好的照顾到的实用性,给放在里面的食物提供了必要的容量和空间。而上面那件金盘,却是十足的样子货。

这件我认为讲“圆和方”处理的更加融合、自然/绍兴的一个私人博物馆

这个盘是我在绍兴一个私人越窑青瓷博物馆看到的。这个盘的造型,我第一眼就印象深刻。创作者将圆和方集合的极其完美,四个方向的小缺口,也用心的融合到了外边沿的线条中。从瓷器造型级别来说,这件盘比“黑石号”展品那件要高明许多,或者可以认为“黑石号”那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这件是经过长期思考和总结的成果。

[增补]

北宋的一个盘,也是延续了上面的那个概念和逻辑。但是做得更加的“瓷器语言”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