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农民的心声说说「农民的心声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2-08 11:09:04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农民的心声说说「农民的心声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戴明桂

手里捧着一本沉甸甸的严元俭诗集《心迹》,我十分惊叹。这本诗集2011年出版,至今已印刷了8次,发行了22000册,红旗出版社连续两任总编都说这是奇迹。我更是读了又思,思了又读,不知有多少遍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与严元俭相识,至今已三十多年了。尽管对他的与人为善、为人敦厚、做人坚毅,尤其对他擅长调查采访、选好角度、筛选题材和谋划好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有所了解,并十分敬佩,但对他能写出这么多的诗,而且这么多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的诗,确实是惊诧、出乎意料的,甚至是嫉妒的。

《心迹》共分物魂人心、几行脚印、底层之声、警世之莫、人间投影等10个栏目。每个栏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小栏目。全书共有281首诗,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然而,细读这本诗集,如同走进严元俭艰难的少年、坎坷的岁月、丰富的人生、多彩的世界。品味其诗境、诗意,又如同感知这位农民儿子的赤诚、大度、平实、宁静的情操和自信、正直、执着、倔强的个性。

一位外国文学家曾说过:“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反是件好事。因为作家的童年经历了磨难,那他就提前成熟,并且对社会人生培育起特殊的敏感和沉着。”严元俭12岁就因贫辍学,14岁就如同大人一样当了生产队社员,砍柴、拾粪、种菜、栽树、选种、耕田、播谷、插秧、耕田、割稻、晒谷,还有造田、挖渠、烧窑、抓鱼、助征等,几乎是大人的活均干过,劳动力的担均挑过,农村的苦均受过。读《樵夫苦》这一栏目的诗:“进山砍柴夜起程,天上无月也无声。山路高低探着过,坑洼深浅试着行。”“月姐到中天,朦朦照北沟。沟路生冰刺,喳喳草鞋走。”“霜冻裸泥场,狗撕乞丐裳。砍柴偏遇刀脱柄,从天而降碰手上。”“隆冬挑柴过山岗,风呼啸,雪飞扬,鸟隐藏。天寒地冻,我心滚烫……谁家过年鞭炮响,可我还在山路上。一步步,像移山,一步步,向前方,一步步,与风斗,一步步,踉跄跄!”没有经历这些苦难,没有产生这些苦难的悟性,是难以写出这些身临其境、催人泪下的诗句的。也正因为有这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少年生活,才较早地教会了严元俭怎样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写作。严元俭通过切身的思虑和痛苦的冶炼,超越了少年的不幸和磨难,苦心孤诣,孜孜以求,达到了一种艺术上的宁静和超然。事实正是如此,没有经历,没有生活,写作只是无病呻吟;只有超越生活,陶冶情操,升华精神,才能在写作中炼出金子。

家乡,尤其是农村的家乡,是温暖的鸟巢,幸福的港湾,是社会的缩影,精神的家园,是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严元俭对家乡的眷恋是刻骨铭心的,有青山绿水,有山路田野;有倚门张望的父母和亲人,有奔跳的小狗和觅食的鸡鸭;有一畦畦菜地、一行行果树;有一道道门槛、一堵堵土墙。“轻风到我家,竹叶响沙沙。枝头喜鹊立,对我叫喳喳。村前人走溪,一路哗啦啦,溪中八脚蟹,耍水影花花。岭脚顽石上,溪边绿柳下,站着一个大傻瓜,咿咿呀呀唱老家。”一首“老家情”,唱出了诗人回家的情感,这种思家、念家、恋家、归家的农民情结,是历久弥新的。“乡思浓不化,丝丝寄笔下。每逢有闲情来扰,抹抹涂涂画老家。”“美是家乡天,丑也家乡天。春夏秋冬轮回转,哪有美丑不相间?子子孙孙长繁衍,哪位没有优缺点?”“家乡人,家乡天,家乡屋路山水田,有美有丑有长短,难以一一遂心愿,不遂我愿奈之何,早晚总是把心牵。”家乡不管多美多丑,多长多短,总是生命的根系,灵魂的寄托。品读这些诗,既令人如痴如醉,哽咽不已,又使人心跳加快,热血沸腾。

杜牧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是也。” 严元俭正是这样一位不失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充满天真无邪、不愧不怍的诗人,一个意境深远、妙语连珠的诗人,一个信手拈来、清新自然的诗人,一个洒脱奔放、浑然大气的诗人。《古樟泪》《癣山怨》《裸岭忿》等诗,揭露和抨击一些人见钱眼开、乱砍乱伐的丑行,并大力呼吁要绿化荒山,造福于民。《久旱逢甘雨》《种田不再缴皇粮》《乡村腊月锣不断》《金钥匙》《夫妻赶集》等诗,描绘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可喜变化,歌颂了党的英明政策和农民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美好景象。

严元俭从一个砍柴娃、少年农民、土记者到浙江日报社的高级记者,个中要经历多少心血和奋斗。谁能相信,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高小毕业后,仅读了一年公社办的农业中学,其毕业证书是钢板刻的、油印机印刷的土稿纸。30年来,严元俭不畏艰难,几乎踏遍了江山、衢县、龙游、常山、开化的山山水水,将农作场景、乡村风貌、民间趣事尽纳胸间。同时,他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善于思索,善于琢磨,善于创新,将自己的切身体验,凝结为通畅优美、百读不厌的诗句。这正像陆游所言:“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严元俭在《诗观》中云:“景是诗田地,情是诗种芽,意是诗魂魄,句是诗叶花。只要诗农勤栽培,何愁诗树果不挂,只要诗农精选育,何愁诗林果不佳。”为自嘲这本诗集,他调侃自己是:“农民的土气,记者的底气,痴人的呆气,乱写的傻气。”

正因为严元俭有农民的土气,记者的底气,他不想也不会故弄玄虚、附庸风雅,不想写也不会写那些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而且是云山雾罩、晦涩难懂、不知所云的“客里空”。他的诗大多铿锵有声,嚼来有味;他的诗大多富有哲理,入木三分;他的诗大多质朴晓畅,发人深省;他的诗大多直抒胸臆,原汁原味。一湾山溪、一口水塘、一方老井、一棵古樟、一间碾房、一片竹林、一只鸟窝,均能以小见大,由表及里,有景有情,有忧有思。立于时,歌于诗,从细小的事物和事件中,采撷精华,折射闪光点。

严元俭在陶醉于农村生活、迷恋于农业画卷、钟情于农民气质的同时,深深感到:深奥的语言往往并无新意,浅近的表达却常常意蕴着悠久,对“三农”这一重大主题,无需拉架势,无需堆砌繁杂的辞藻和概念来唬人,只有将农村中的气象和面貌,以质朴而隽永的文字自然流泻,农民才会喜欢,民间才会流传。严元俭的诗似乎很土、很俗。但土中含金,其泥土气息,闻之清新,得之有益;俗中显雅,其大实话、俏皮话、心里话,引人向上向善。故严元俭的诗又很顺,农民易听、易唱、好懂。严元俭不愧是农民的儿子。

这本诗集,既是严元俭的写真,严元俭的心迹,也是农民的情感,农民的心声,值得一读,值得一吟。我真诚地向各位朋友推荐,尤其是向广大农民朋友推荐。(戴明桂)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