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收藏要点: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在上海揭开红盖头

时间:2021-07-06 15:45:51 来源: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在上海揭开红盖头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在上海揭开红盖头。

历经半年紧锣密鼓的精心筛选和严格评审,全国读者和作者期待已久的,由上海文艺网独家领衔打造、有年度文学精神盛宴之称的“中国散文佳作”奖暨2014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日前已出版发行。
“中国散文佳作”奖,由上海文艺网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评定;《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系国内首部由互联网主打的文学汇著,主编毕凌锋。
该评奖和出集,自2013年成功推出以来,每年举办一次,这是对我国作家年度散文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和精粹汇聚,得到了文艺界权威和大众作家的鼎力支持。为了增加活动的透明度和提升文集影响力,11月,上海文艺网将邀请散文界知名作家和获奖作者在沪举办隆重的颁奖盛会,一起探讨散文创作,共话散文艺术。该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据上海文艺网总编辑毕凌锋介绍,本次颁奖和《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的出版发行,将成为互联网文艺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上海文艺网将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文艺创新的要点与核心,通过活动带动品牌提升,通过品牌提升活跃全民文化生活,让文学、文艺,比肩步入寻常百姓家。
上海文艺网一位编辑告诉记者,自1978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开始,文学评奖已由单项发展到五花八门。客观地讲,它在提高作者的创作激情,对促进文学发展,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进入90年代,官方的民间的各种奖项,令人眼花缭乱。文学评奖与复杂的人际关系纠缠在一起,渗透了太多的特权化、圈子化和暗箱操作、平衡关系等因素。
面对这一乱象,上海文艺网为了确保评奖规范、公正、透明,让人心服口服,他们认真学习领会文化部已“取消、压缩六成以上官方文艺评奖”的相关精神,本着把“中国散文佳作评奖”打造成网络文学第一品牌的宗旨,经多方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出台了“不照顾名家,不倾斜圈子,不囿于地域;重深度,重特色,重地气”的“三不三重”评奖原则,专门组织一帮人马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从上万件的来稿中反复遴选,最后选出近两百篇佳作以无记名推荐给评委,再随机邀请上海市社会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潘颂德、闵行区文联副秘书长宋海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葛乃福、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兴良、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研究室教授顾国柱、闵行区作家协会副会长陆飘、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任丽青7位评委经过初评、复评、终评,评出蒋兴强的作品《老家那盘青石碾》获得特等奖,刘志文、王小忠、李登求、张雪晨、曹矞、荣玉平、杨春山、王景普等人的作品获一二三等奖。经组委会决定,此次对获奖者将颁发荣誉证书和价值不菲的奖品。
评委们认为,这次评奖的亮点,主要有三点:一、获奖的作者,大多都是省市作协会员和活跃在网站、论坛的业余作者,但他们的作品有思想,具锐气,不媚不俗,无论从创作手法或形式上看,都很有个性。二、入选内容丰富多彩,有鞭挞邪恶、自私,引人向善的;也有催人向上,百折不挠的;有淡化名利,向往田园禅意的;还有抒情忆旧,怀念故乡亲人的;有先锋前卫,溢满青春活力的;亦有异类标新,善意批评的。可谓精粹满目,美不胜收。三、突出了深度和厚重的多,力避了肤浅、浮躁;偏重了地域特色、风俗文化,少了表象的风景山水;注重了情感的冷暖、命运的反差、灵魂的美丑,避免了无关痛痒、小题大做、虚情假意一类的病态叙写。(记者:嵇振颉)


评选全过程:http://www.shwyw.com/portal.php?mod=view&aid=4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