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古玩知识:雕塑金陵十二钗 各臻其妙

时间:2021-11-26 16:45:10 来源:中国网

雕塑金陵十二钗 各臻其妙


从一个11岁的小学徒起,潮州人陈钟鸣就与瓷塑结下了缘分。如今72岁的陈钟鸣,是当代陶瓷岭南雕塑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被认为影响了一个陶瓷产区乃至全中国的人物瓷塑风格。

学艺路:

下雪天也只穿凉鞋

如今72岁的陈钟鸣大师,已经退休在家。这次专访,是在他的家中进行的,啃着面包,喝着功夫茶,我们开始了这次采访。

陈钟鸣的童年是在潮州城里度过的,9岁时失去父亲,开始做童工补贴家用,还学过潮绣弄针使线。11岁那年起,陈钟鸣被伯父送进了潮州城里的一家彩瓷庄做学徒。从那时候起,他也与彩瓷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足3年,工厂裁员,陈钟鸣失业了。

14岁那年,陈钟鸣跟随很多的潮州彩瓷师傅一起北上去了梅州大埔,进了高陂瓷厂当工人。在瓷厂,学的是在陶瓷上画彩。工余时间,陈钟鸣常跟大埔当地学校的美术教师柯祥学习,很快也有了在纸上绘画的本领。"那时候,用的还都是苏联的教材,平时闲时我也自学静物。"陈钟鸣说,在大埔时读过夜校,素描速写也经常练。

1956年,国家轻工部决定在潮州枫溪、梅州大埔、广州等地方的工厂里挑选一部分技术人员送到江西景德镇学习深造。为此,国家专门在江西成立了一所陶瓷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前身。

"整个广东就5个名额,经过考试我成为其中之一。"陈钟鸣说,素描等美术功底让他"占到了便宜"——因为跟他同年代的很多技术工人,可没有这么好的美术基础。

从梅州大埔去景德镇,陈钟鸣在路上走了两天。去到江西后,陈钟鸣被分到了雕塑班。这个班,只有十个人。在江西的第一个冬天,陈钟鸣过得不容易——因为是广东人,去的时候没有棉袄棉裤,更没有棉鞋,到了下雪的时候还穿着凉鞋。"老师看见了,问我怎么没穿棉鞋,后来还是班主任给解决了问题。"陈钟鸣大师还告诉记者,上学的时候每逢放假,因为要攒足回到潮州老家的路费,还要替人画连环画。

当时的景德镇陶瓷学校,走的是"土洋结合"的路线,不仅有景德镇及全国的著名陶瓷民间艺人,还有最好的陶瓷艺术家,"大中院校毕业的学院派老师也都去了那里"。在那里,他完成了三年的学习。

创作路:

先现代后改传统路线

1959年,陈钟鸣毕业的时候,当时进去学习的5个广东学生只剩下了4个。陈钟鸣被分配回到了潮州老家,在新成立的潮州枫溪陶瓷研究所工作,一直到他退休。参加工作不久,很受重用的陈钟鸣再次获得了前往广州美院进修的机会。

正是在广州,陈钟鸣开始了他人生之中第一个创作阶段。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政治题材的雕塑作品才被认为是主流,而陈钟鸣则开始了现代题材特别是儿童题材的创作。这种带有乡土味和生活气息的作品,立刻受到了肯定。在广州学习的一年当中,陈钟鸣有4件作品在广东省陶瓷设计评比会上获奖,其中《戏娃娃》、《友爱》同时获得一等奖。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传统受到普遍质疑的时期,陈钟鸣从现代题材转入了传统题材。1972年,陈钟鸣试创了第一件古装仕女作品《吹笛仕女》。这件作品的出现,用原中国美协顾问邓白教授的话来说,"震动了艺坛"。从这以后,陈钟鸣的创作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上世纪末的这个阶段,也恰好是中国陶瓷界的巅峰。

《金陵十二钗》是一组十二件人物瓷塑。在陈钟鸣之前,没有人将这12个红楼梦中人做成瓷塑,只有些绘画上的创作。1985年,陈钟鸣完成了这个工作。1986年,他将这12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送去参加全国陶瓷评比,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史湘云的天真活泼,均被刻画入神。邓白教授评价称"各臻其妙"。这组作品,拿回了全国评比一等奖不说,也意味着陈钟鸣新风格的树立以及大师地位的确立。

1988年,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校成立32周年的时候,陈钟鸣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第一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大师风格

在大师看来,人物瓷塑应该以塑为主,少施彩绘。在创作技法上,大师融合了敦煌石窟和西安洛阳等古都雕塑壁画的技法,另外还从潮州本地特色工艺美术如潮绣、木雕、泥塑等广泛吸收营养。在潮州大吴村的大吴泥塑,同样也是中国四大泥塑之一。陈钟鸣跟泥塑艺人学习了泥塑中的捏、印、贴等技法,并用在瓷塑作品中,也取得了艺界的赞誉。

大师足迹:

陈钟鸣生于1936年的潮州城。11岁,他在彩瓷庄里做学徒,20岁到江西景德镇陶瓷学校学习,23岁毕业后回到故乡潮州工作。从最初的现代儿童题材,再到巅峰时期的古装仕女作品,陈钟鸣的创作走过两个重要阶段。1988年,陈钟鸣被授予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3年,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儿子:父亲的作品是"炼"的

"他做古装仕女厉害,但不是模仿古代的做法,很有个人特色,能看出很强的时代感",同样是雕塑艺术家的儿子陈震就如此评价父亲的成就,陈钟鸣足以影响整个中国的人物瓷塑风格。

"他喜欢跟自己较劲",儿子陈震如此评价陈钟鸣。

拿一尊仕女瓷塑来说,创作中,要经历开坯、晾晒、捏塑拼接、细部刻画等好多个工序。可只要陈钟鸣较劲的劲头一上来,"经常的,一个作品做两三个月。看不满意,就全部重来。"

陈钟鸣的儿子陈震,也是一名瓷塑艺术家。陈震如今使用的刻刀,还是父亲陈钟鸣用了几十年的家伙。"用过的,就觉得顺手。"陈震如此说,他也做古装仕女,但是为了跟父亲的仕女瓷塑区别,刻意将自己的仕女瓷塑称为"新仕女"。父子俩的作品风格,是有很大差异的。

"他的作品是靠‘炼’的,我的作品是靠‘喷’的。"陈震专门强调,"炼"字是"炼丹"的炼。也就是说,在陈钟鸣的创作过程当中,同样一个作品,他可以做很多个,慢慢去对比、总结、思考,直到做出一个最令他满意的作品来。(记者陈正新

通讯员童文彬)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