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当代艺术为何更像一场骗局「艺术在线骗局」

时间:2022-11-18 16:45:16 来源:内在幻觉

大家好,当代艺术为何更像一场骗局「艺术在线骗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莫瑞吉奥·卡特兰名为《喜剧演员》的艺术作品售价高达15万美金,一条灰色胶带,一根香蕉就是它的全部。戏剧的是在展出时纽约行为艺术家达图那现场对这根香蕉进行了吃播,赶来的保安护送其离开了场馆,画廊表示尽管香蕉被吃了,但艺术品的价值没有受到影响,同时贴了一根新的香蕉。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或许为以创作讽刺艺术品文明的莫瑞吉奥提供了新的思考,达图那的加入使《喜剧演员》的内核更加丰满,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一系列行为在艺术家身上,在巴塞尔博览会上是成立的,它有自身的内在逻辑。


莫瑞吉奥·卡特兰《喜剧演员》


显而易见,并非“人人都是艺术家”,画廊体系下的艺术家们更像一种职业。在这之前,只有抱着大量的参展经历才能有效的走进艺术市场,毕竟大多数职业都是有门槛的。有趣的是,在国内各大美术馆里,你可以看见很多世界级大师的作品,但很少看见正在为艺术奔走的蜗牛,难道是天上的星星比地上的蜗牛更懂什么是艺术?


简而言之,美术馆在艺术呈现的主题上出现了断层。不仅仅是缺少对新星艺术家的发掘与支持,而且“坚守经典”,对敏感的当代艺术敬而远之,却对成为网红地标情有独钟。


班克西《气球女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越来越透明,艺术家的行为动机难免不让观者揣测。班克西把画作《气球女孩》自毁,目的是为了讽刺艺术市场,但他不会不知道这会成为话题,让其价值提升。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抄袭事件更是如此,许多人都说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新洗盘,众所周知你可以借助别人的视野进行自己的思考,但不能克隆别人的眼睛。当艺术家登上舞台,任何细小的的动作都会被解读,附加在艺术品上的“光晕”逐渐散去。


刘野《国际蓝》


当艺术从宗教的神坛跌落,信仰被冲淡,艺术更加倾向于个人经验,观众对于理解作品的时间成本增大。中世纪的天顶画,雕塑作品在当时不会有谁说看不懂,统一的信仰将图像变成文字。反观如今,"对话”是最常见的当代艺术表现主题,就像刘野跟蒙德里安的对话。这些是跟艺术家本身经验相连接的,大多数观者都需要对其进行了解才能明白米菲兔从哪来,格子绘画又从哪来,而不是脱口而出我十岁女儿也能画。难理解是当代艺术最常听见的三个字。


来自受害者的独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