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后人对诗经的评价「诗经对后世文人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2-11-30 10:53:31 来源:汗青史文

大家好,后人对诗经的评价「诗经对后世文人的影响论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要说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有多深厚,这个问题无解。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个没有断代的国家,所以大多历史文化都被积累下来,渐渐成为一个文化气息尤其浓厚的大国。

在文学成就方面,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可以反映古代农民生活和感情色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集中反映了很多民族特色。传颂至今3000余年,影响依旧广泛而深远,为中国的诗词发展奠定了基础,几乎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必读之物,受高度赞扬。

从《诗经》中看待历史,千年前的古代人的生活都是什么样的?它到底美在哪里?

《诗经》

《诗经》早期被称为《诗》,至汉武帝时期,《诗》、《书》、《礼》、《易》、《春秋》被成为“五经”,成为人人必学的经书,这才有了“诗经”之称。根据后世的版本流传,《诗经》中共有311篇诗歌,孔子曾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首先,作为我国的第一部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对于后世的诗词发展具有开拓和引导性作用。

关于《诗经》的最早记录是在西周初年,最晚的时间至春秋末期,前后历经约六百年的时间,涵盖了从陕西、甘肃、山西、山东一路向东到安徽、湖北等地风俗人情,自黄河流域到长江北岸的多个地区都有相干表述,上至贵族宗庙,下至农耕生产,内容相当丰富。

《诗经》被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也就是国风,代表不同的地区的音乐,涵盖十五国风,共计160篇作品,并且多半的都是民谣,只有少数贵族相关的作品。

“雅”主要是贵族的文人作品集,共计105篇,为“正声雅乐”,有《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之分。前者多为相对正规周王朝会晏作品,后者多是个人的情感表述(有少量民歌)。

“颂”就比较严肃了,是宗庙祭祀的时候用的歌辞,多半都是歌颂先辈的丰功伟绩,其中《周颂》最多,有31篇,还有《鲁颂》、《商颂》,全部都是贵族执笔。

从总的思想涵盖和艺术价值上来看,学界一般认为“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而在《诗经》当中使用的赋(排比)、比(比喻)、兴(借物言他)写作表现手法,一直被后世引用和扩展,几乎奠定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基调。

到这里,相信很多多人对于《诗经》在我国文学和艺术价值上的地位有所了解。如果说后续的诗词发展渐渐昌盛是因为文人墨客的才华的话,那么诗词出现的“领头羊”就是《诗经》。并且《诗经》还反映了先民们文化传统与特色,对于历史研究来说也相当具有挖掘意义。

《诗经》之美

《诗经》有多美?我们学习的《诗经》第一篇诗歌应该是《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前四句几乎被后世反复嚼之,短短十六个字,我们都能想到什么呢?鸣叫声声的雎鸠,在河边的小洲上相互和唱,美丽贤淑的女子是每个君子追求的对象。这是一种联想,也是一种比喻,被排在《诗经》的开篇,翻开第一页就是《关雎》。

这是一位“君子”看上了一位美好“淑女”扽故事,匆匆一面百年的了相思病,辗转反侧、求之不得。其中提到的琴瑟和钟鼓就像是在歌颂像“淑女”和“君子”这样美好的感情,也像是在表述一场婚礼,为这段由男追女的感情发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诗经》中包含最简单的劳作、打猎、社会习俗等方面,还包含了大量的情爱、婚姻和制度在其中。

有大胆不做作的爱情,也有朴实无华的生活趣事。不管是用民间小调传唱出来,还是在宫廷雅乐上悠悠和鸣,也不论是山河间的纵情高歌,再或者是低声的浅浅吟唱,这些内容都能被传唱出来。

另一首《蒹葭》也是一首非常有内涵的诗歌。在最开始,人们认为它是用来讽刺秦襄公不尊周礼,或者是贤士难寻,现在一般都是将其视为对爱情的追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同样的,也是前四句基本成为各大文学或者艺术作品广泛引用的诗句。不管是说秦襄公、寻贤士还是爱情追求,都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芦苇的白色已经苍苍蔓延,白露更是添上了一份朦胧感,而我所追求的那个人,好像就在河的对岸,但是等我突破阻碍、逆流而上的时候,好像这个人又在水的中央。

这样当中穿过重重阻碍的寻寻觅觅,该有多少艰辛呢?但是为了找到这个人,好像一切付出又都是值得的。其中包含的缠绵与凄婉,实施牵动人的心弦,这是“可遇不可求”求贤若渴,也是若即若离的思慕。

这当中的没有一个和“愁”相关的字,但是表现出来的怅然若失、易真易假,丝丝牵动着内心的愁绪,这样朦胧的景象本身就像是一个梦,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其实在总体上去看《诗经》的书写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叠句,像前面的《关雎》、《蒹葭》,还有《子衿》、《桃夭》、《无衣》等,很多都是这样的规律。

这样的语言结构会有相当高的契合度,因为当时的诗歌都是“唱”出来的,所以几乎相同的句子反复吟唱,可以强化节拍,增强韵律与感染力。同时只改动一两个字,却也照样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并且给人跟回家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也是当时的诗歌独有的特点。

诗经到底有多美?何不寻来一观,领略其千古的风韵。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