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美术观察》2022年第3期目录表「美术杂志2005」

时间:2022-12-03 10:21:19 来源:美术观察

大家好,《美术观察》2022年第3期目录表「美术杂志2005」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观察》2022年第3期封面


卷首语

文 / 牛克诚

艺术史研究与视觉的关系本无需讨论,因为它们原本天然联系在一起的,就如同品尝美食一定离不开味觉一样。而事实上,19世纪下半叶艺术史研究产生伊始即是围绕视觉与艺术品的关系而展开的,即使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艺术史,也不可能不借助视觉而进行研究。

重要的是,艺术史研究如何视觉。艺术史研究与视觉的关系至少关乎两个维度:一是艺术品创造者的视觉,一是艺术史研究者的视觉。前者的问题指向是,造物者及艺术家看到的世界是什么,他以什么样的目光、什么样的方式观看世界,他的视觉所见建构了怎样的世界,以及他如何把这一世界落实到工具媒材上,等等;后者的问题指向是,研究者因何而视觉,他把图像看做什么,他在图像中看到了什么,他以什么工具看图像,以及他能够把看到的图像嵌入艺术史的哪一部位从而让艺术史版图更趋完整,等等。

跨界、交叉总是具有颠扑不破的正确性的,这也是新艺术史研究获得学术正当性的理由。但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跨界或交叉并未实现学术的互助与互惠,而只是招引其他学科向艺术史领域的单方面进入。这一由学科资源入超而造成的学术赤字,最标志性的产物是艺术品成为一般历史研究中被看的插图,艺术史研究倾力回答着其他学科主体关涉的问题,从而把视觉整容为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的目光,而非艺术之眼。而艺术史研究需用艺术感受力、视觉敏感性、审美意识、感性经验及形式分析能力等,注目艺术史上那些创造出的形式、结构、功能、风格、意蕴、美感等,并将这一视觉洞见投射到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从而为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回望提供创造性答案。即使不能如此,至少也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审美启迪。

当然不是简单地回到风格史,因为我们的眼睛已经为政治、社会、文化淘洗,并为新的视觉媒介而塑造,就会用这样的目光看到19世纪那一辈风格史大师未曾看出的艺术讯息。我们不只是用如此调动视觉感受的方式向李格尔、沃尔夫林、贡布里希致敬,更是向历史上那无数的艺术创造者们献上迟到的歉意,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把他们当做了历史事件的誊写员,而非艺术家;也习惯于把它们的杰作当做了历史事件的图解,而非人类创造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建立起对于我们艺术史研究者自身的尊重,因为,我们不只会把其他领域的诸如阶级、身份、殖民、性别、族裔等工具挥舞到艺术领域,我们也能够为其他学科贡献出产生于艺术史学科的思想工具,为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研究投去哪怕是微弱的光亮。

需要指出的是,视觉只是我们进入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基本门径,而远远不是它的全部,因为,美与艺术的领域十分广阔。


目 录

卷首语

【观察家】ART OBSERVER 主持人 缑梦媛

[热点述评]

新艺术史怎样重建与视觉的关系

观点

从风格史与社会史的张力到合力 周宪

视觉问题与方法 曹意强

在艺术史叙事中重建与视觉性和观看研究的关系 李公明

图像:即思想之方式 杭春晓

重申“艺术力”:超越图像与形式 鲁明军

它们就像镜子:T. J. 克拉克《瞥见死神》与新艺术史的图像细读 吴雪杉

视觉的双重性与新艺术史 唐宏峰

与行脚僧同行:重观《溪山行旅图》 黄小峰

[锐评]

从“通人之学”到“人间思想”——兼论当代中国知识与艺术状况 高世名

[前沿报道]

艺事综述

“寄情于民——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写生创作捐赠展”在京举行 张剑

集大成者的可视化形象释义:浙江美术馆“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 黄寿耀 黄庭

重识叶恭绰——关于“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书画·交游·鉴藏”展 刘华赞

艺汇

【美术学】FINE ART RESEARCH 主持人 徐翎 李方红

[史学]

从《攻媿集》所载题跋看楼钥的书画鉴定 盛洁

“遣词”与“造句”:中国古陶瓷上铭文和纹饰的文化符号表达——以故宫博物院藏“清三代”青花瓷为例 刘卓群 吕成龙

以图证经:豳风图绘的多重意义指向 吴寒

“以形写神”与“传神阿堵”:汉晋人物画传神机制考辨 丛思飞

[学人档案]

未完的旅程——阿尔弗雷德·萨尔莫尼的东亚艺术史研究 王珊禄

[学院文萃]

洛阳汉墓壁画中的巫仪图像与升仙思想 温强

北宋书画收藏群体及品评好尚分析 赵娟

试论郭熙《林泉高致》在金代的流传及影响 刘露露

舞蹈服装的设计原则探索 罗琪

钱松喦山水画构图研究 周乾华 李叶红

寻踪:上海美专(1918—1937)闽籍生员群体述略 邬臻浩

消费语境下美术馆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向 高媛

村民培育的乡村设计方法——来自宁波市乡村振兴实践 丛志强 张振馨

诗意的怀旧——马麟《秉烛夜游图》的审美特质 郝国澎

艺术创作中的美学因素——兼论现代美术院校中的美学 方汀

回响与演进:夏尔丹与莫兰迪静物油画之比较 张保平

【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VIEWS 主持人 王红媛

[国际论坛]

批评的力量:罗斯金、艺术与历史教育 陈书焕

论哈德逊河画派的审美理想 李珍珍

夏尔·勒布伦绘画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以《赫克里斯诛杀半人马》为例 俞乐琦

【美术家】ARTISTS 主持人 阴澍雨 张译丹

[时代人物]

由流入源 山外青山——李化吉艺术谈 高俊 赵兴红

[本期名家]

读范存刚画随笔 韩天衡

存雄行健 至大至刚——读范存刚书画近作 李一

[案边点滴]

色墨交响——林若熹谈当代花鸟画创作 刘艺菲 阴澍雨

[品评]

从书体经验到“书写性”的超越——邱正伦“自然哲学”系列作品的审美阐释 刘琛

太行浩气——评李明的山水画 李颖

澄怀观道——郭公达山水画艺术新探 韩雨杉

超逸脱尘 藏诗于画——赵建军国画品读 王天翼

泼墨惜墨成画诀——浅谈颛孙恩扬的泼墨画 芦甲川

精神“荒野”的探索者——解读封明清的油画创作 陈姿博

平民文人画——王玉平绘画品评 章暄晗

万趣融神思——从林晓莺漆画的“趣”谈起 王金玲

[心路]

自然的生命意韵——我的工笔花鸟画创作谈 李佳桐

克孜尔石窟流失海外壁画临摹践行 阳艳华

怡志林泉——略谈我的山水画创作 冯国飞

以线为表达方式的“印记山石” 刘研

水墨创作探索与实践 李周卫

汉字水墨画创作探索 王云裳

油画写生中的情景交融 王红卫

空间营造与表现——油画风景创作中的中国古建筑 司继琳

“有意味”的美感——浅谈水彩静物创作 张利锋

壁画图像语言再现的路径 梁瑞

“不高兴的动物”——谈我的雕塑创作 孟超

通古·颂——东北渔猎形象新塑 张鑫

从“个体英雄式”走向“公共纪念性”——我的雕塑创作转型之路 洛鹏

乡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营造——以柳荫镇东升村为例 高小勇 郭龙

“以小见大”——冬奥宣传海报设计谈 孙亚飞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2年第3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