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我国高校艺术审美教育 调研报告总结「艺术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16 12:37:35 来源:曾锐教授

大家好,我国高校艺术审美教育 调研报告总结「艺术调查报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 : 曾锐


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为无数巨人认可和接受,甚至科学巨匠爱因斯坦都曾经说过:“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国外对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人所共知的,尤其是重视创新创造的西方发达国家。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大学都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所有本科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修满8门人文艺术社科学院的课程,拿到32个学分才能毕业。

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比较重视艺术技能的培养和设计软件的应用技术的训练,但却忽视了艺术审美教育和养成。使得这类学生长于技术而弱于艺术创作创新,便后来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受限。

调研结论表明,中国高校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高职院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开设艺术审美教育课程,同时在艺术类专业各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审美教育,切实把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和素养培养好。

一、我国高校审美教育现状。

(一)关于艺术审美教育的认识。

简而言之就是:国家有要求、高校有认识、学生有需求。

早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就明确提出“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2019年,教育部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

高校对于教育部的上述要求,认识是高度一致的,也都在支持并实施之中。高校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也由于学习过程遇到了瓶颈而提高了相关认识。根据权威机构关于学生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调查统计,高校学生中有约70%(多地多高校平均值)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对专业能力培养以致职业生涯有重大影响。

(二)关于艺术审美教育实施效果。

高校尤其高职院校,在实施艺术审美教育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实施效果不理想。其中有学校层面问题,有如偏重专业技术的教育理念、学制短的原因,以及教学设备欠缺,教师队伍不强甚至配置不全等,还有因为上述原因导致的教师层面问题,即学校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等导致教师队伍学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消极问题。

尽管2006年教育部就规定每名大学生必须选修1门艺术课,但直到目前,我国大学公共艺术课开设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的态度又如何?一份2018年对北京13所重点高校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教师的访问调查显示,有46.15%的高校并未设置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有19.22%的学生从来没有选修过艺术类公共课程。调查还发现,有46.15%的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公共艺术教室等教学场所。另一项调查还对北京市34所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47.51%的大学生选修艺术类教育课程是兴趣使然,为的是提高艺术修养;37.01%的学生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放松身心;13.52%的学生仅仅为了获得学分。大学生对于公共艺术课的兴趣还算高涨。但调查进一步显示,大学生最喜爱的艺术教育方式还是学校晚会、专场音乐会,占比41.35%。

从这两项调查不难看出,北京高校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方高校就自不必说了,尤其是资源不足、生源不佳的高职院校。调研结论也不难得出:中国高校艺术审美教育实施力度不够,实施途径和策略措施上远没有出现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研究成果。

(三)关于艺术审美教育研究情况。

关于国内艺术审美教育现状,我拟申报一个关于艺术审美教育研究的项目,项目查新方法及过程:一是对知网、维普、万方等著名网站进行“艺术教育”研究成果查新检索,二是对上述网站进行“审美教育”研究方面的检索;三是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管理网上进行“艺术审美教育”课题成果查询。查新结果:查新发现与高校(含高职)艺术审美教育相关论文87篇(为防止遗漏,分别下载与“艺术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相关论文共计516篇,从中遴选相关性强的87篇)。没有发现关于高职院校艺术审美教育方面的专著或课题成果。

经过对87篇论文进行研读和分析,发现国内目前高校关于艺术完美教育研究的现状呈如下特点:

1、在研究对象上,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识别度很低,比如研究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或策略措施,都是本科、高职院校共性的东西。

2、研究类型和方法方面,理论研究的多,结合课程或专业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少,当然也有一些工作方法层面上进行的实践探讨研究,如《短视频有助于培养高雅纯正的审美趣味》等。(下文第3点着重从研究内容方面论述艺术审美教育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

3、从研究内容上看,很多论文都乐于研究“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价值和作用,如《艺术审美教育作用》、《艺术审美教育三大作用》、《艺术的审美性及象征价值》、《美术教育的思考 》等,约占21%;调研报告类(或说内容偏重调查)论文,如《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反思》、《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系课堂教学乱象的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等约占20%;仅就审美论题中某个问题或某些概念进行论述,如《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聚集审美教育与当代信仰建构》、《艺术的审美性功能》、《艺术的审美性及象征价值》、《通过审美教育实现人的自由》等论文,约占32%;结合高校实际和专业或课程特点,探索审美能力素养培养提高的研究论文比较多,约点67%以上,但不如人意的是,这部分论文中毫无例外地停留在“概论”的层面,无一不按格式化的结构(意义与作用——现状与问题——对策与建议)撰写,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性而很缺少应用和推广价值的策略、措施,这类论文有如《美术审美教育学科实施途径》、《关于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加强审美意识培养的探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等(注:由于查新及论证需要发现和指出相关研究存在的空白、缺点甚至错误,所以在此不便列出论文的作者名字);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郭冰在《高职院校美育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中提出: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将美育教育覆盖所有专业课程,把美育融入各专业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发挥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等多个渠道的育人作用,建立全面的、综合的美育教育体系。这一提法,与本项目的研究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情,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规划并渗透审美能力和素养教育”基本一致,但其这一提法也只是在论文中提提而已,查新没有发现相关研究成果。

4、研究成果形式都是论文,且多数是工作总结式、调研报告加“对策”式的论文,暂未发现(注:由于掌握的网络资源有限,未发现不等于没有。)如下类型的研究成果:一是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或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系统性、具有理论指导和经验推广价值的相关课题结题成果;二是基于上述研究撰写并出版的专著。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关于艺术审美教育研究方面,以结合高校特点开展审美能力素养教育活动的论文占绝大多数,由于论文篇幅有限,决定了这些研究提出的对策、策略或方法措施毫无例外地停在“概论”的层面。郭冰的论文《高职院校美育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也提到了“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审美能力和素养教育”的学术问题,但也只停留在概念和设想层面。

二、艺术审美教育研究和实施方案。

基于上述调研结论,提出如下的研究目标和实施方案设想: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以汉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情,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规划并渗透审美能力和素养教育。

(一)研究目标。

以培养提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和素养为研究的总目标,探索研究决定审美能力和素养水平的审美三大能力素养的艺术审美教育模式,并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情,把这一模式进行科学规划并渗透(安排)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具体目标是:一是研究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创造三大能力素养培养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二是研究三大能力和素养与专业核心课程结合的课程设计;三是对艺术审美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安排(结合课程安排,突出循序渐进)。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艺术审美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提高。

2、研究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创造三大能力素养培养的方式方法,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

3、研究制订审美三大能力与专业核心课程结合的课程设计,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等。

4、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制订保证艺术审美教育活动科学规划、有序安排的课程计划。

(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有:研究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创造三大能力素养培养的方式方法,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

具体问题:

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分析和定义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创造三大能力素养的属性、特点、能力素养结构和要求等。

2、艺术审美三大能力素养和具体的专业课程结合方式。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过于强调技能性能力,忽视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加之学生文化基础不好,综合素质不高,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受限,造成了设计培养目标的短板。艺术审美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分三步骤:初是认知审美标准形成审美观念,然后形成审美鉴赏能力,最后是形成审美创造能力并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