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古建筑收藏家「建筑快题设计作品集」

时间:2022-12-15 08:53:40 来源:中国科协

大家好,古建筑收藏家「建筑快题设计作品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先来看一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京博物院二期

浙江美术馆

温岭博物馆

南京美术馆

建川战俘纪念馆

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

中国海盐博物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

龙泉青瓷博物馆

黄岩博物馆

西安交大博物馆

长春世界雕塑艺术博物馆

湘潭规划馆及博物馆

以上图片均由程泰宁院士提供

这些造型绝美、意境深远的博物馆、纪念馆建筑,皆出自中国建筑大师程泰宁院士及其团队之手。

程泰宁,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入选“世界建筑大师系列”丛书的中国建筑师。他一生都在与“建筑”和“设计”打交道,几十年来共设计了150多座建筑作品、一万多张建筑手稿、发表了百万字的学术论著。

作为当代中国建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程泰宁不断致力于中国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道路的探索和创新。他提出了“立足此时,立足此地,立足自己”的创作主张,认为应改变现时中国建筑设计的千城一面,避免建筑文化传统的割裂。

从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浙江美术馆到南京博物院、中国海盐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温岭博物馆等,程泰宁不断通过作品诠释着中国建筑文化。

“作为中国的建筑师,我们都有责任将中国的建筑文化、文化自信更好地传递下去;而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就必须要有更多具有中国建筑文化的建筑作品以及符合中国哲学的建筑理论。”

南京博物院二期

在“太岁”脚下动土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其建设汇聚了当时几乎全国所有的知名建筑师,包括徐敬直、梁思成、刘敦桢等。

可以说,南京博物院凝聚了我国老一辈建筑师的心血,可称“经典”,同时它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它的改扩建(二期工程)对于程泰宁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其中一个难点就是对“老大殿”(南京博物馆主展馆)的处理。为此,程泰宁形容这次工程是在“太岁”脚下“动土”。

程泰宁在场地勘察中发现,南博外的中山东路路面比老大殿室外的地坪高三米,参观时需要一直向下走才能到达老大殿(在中国,向下走通常是去墓道),这是由于当年建造时对场地环境考虑不周以及中山东路的路基在此后近70年中不断垫高造成的。

经过分析和思考后,程泰宁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老大殿整体抬升,抬升后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此外,抬升工程需截断老大殿地下一层的柱子,之后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恰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对原有结构进行全面加固。

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方案程泰宁草图

然而,这个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他们认为这是对梁思成先生作品的破坏和不尊重。程泰宁却不这么认为。

对于建筑遗产,怎样算是保护?怎样算是破坏?

他认为,一要看态度,二要看效果。对老大殿的抬升和修复工作是依据历史资料、一砖一瓦的严格还原,不仅不是破坏,反而是对文化遗产的特别保护;通过全面修缮,不仅延续了建筑文化遗产的生命,而且可以使抬升后的老大殿在场地中更加醒目,中轴线也更有气势。

事实证明,抬升后的老大殿获得了南京市文物部门和南博业主的认可。

程泰宁院士提供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程泰宁严格把控每个细节。为了找到某种颜色和质感的花岗岩,他多次去石材公司和现场看挂样,对选定的石材表面又做了不同加工处理以调整其肌理与颜色,最终使石材与博物馆调性相协调。

程泰宁院士提供

扩建后的新馆于2013年正式开放,与老大殿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并获得了不少奖项。

中国海盐博物馆

在“无限”中选择

中国海盐博物馆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彰显着程泰宁“建筑创作空间的‘无限’”的设计理念。

程泰宁院士提供

创作前,程泰宁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建筑特点及海盐生产历史进行了考察,从海盐生产的器具和盐的结晶两方面获得了灵感。

基于此,程泰宁策划了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对制盐器具“盘铁”意象的运用,将几何抽象于意境营造的关系,并将二者相结合。

第二个方案是通过建筑表达盐结晶的纯净之美,后来经过反复斟酌,他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于博物馆建筑显得过于轻飘。

来源:《在“无限”中选择——中国海盐博物馆创作散记》

第三个方案是对“晶体”构成的探索,由于角度不同,程泰宁又有了多重思路。最初,他希望将建筑主体置于地下,在地面上营造一片纯净的水面,将抽象晶体的博物馆空间置于其上。然而考虑到工程造价及运营成本等,程泰宁最终放弃了该方案。

经过不断推敲,他决定依旧将建筑主体设置在地面上,对展厅用房层高的方式处理,从外面看上去好像一层层的滩涂“等高线”,而抽象海盐晶体就放置在“滩涂”上。

来源:《在“无限”中选择——中国海盐博物馆创作散记》

尽管创作的切入点不同,但每个方案表达的概念均十分明确。第一个方案偏重于历史的记忆,第二个方案则是从海盐的结晶探索抽象之美,而第三个方案则可说是对海盐文化的一种美学表达。在最后的选择中,程泰宁放弃了沉重的历史和抽象的几何,选择了意象表达超脱的第三个方案。

程泰宁回忆当时的创作过程:“对我们来说,选择哪个方案都会觉得遗憾,但能够在一个项目中提出多个创意不同的方案,也再次说明建筑创作的空间无限广阔,使我们对今后创作更多了一分信心,这可能更为我们所看重。”

程泰宁院士提供

最终,按照程泰宁的设计,建筑如期竣工。中国海盐博物馆也在2011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

龙泉青瓷博物馆

以建筑记录历史沧桑

设计龙泉青瓷博物馆时,程泰宁最大的创作动力是龙泉当地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象和历史记忆。

大量坍塌的窑体和制瓷留下的碎片形成的衰败景象,引起了程泰宁的惋惜以及对龙泉制瓷业昔日兴盛的遐想。他希望以建筑来记录历史的沧桑,重现被湮没的辉煌。

经过反复思考和推敲,程泰宁设计出了三种方案:一是将纯净的方块体量变形为抽象的“瓷器”;二是在层叠的建筑上加入传统的木构屋顶;三是使用双曲面的“钵体”和筒体塑造建筑整体形象。

三种方案

来源:《语言与境界——龙泉青瓷博物馆建筑创作思考》

最终,程泰宁选择了第三种方案,他认为此方案能够更好彰显出龙泉青瓷文化的“意”:以双曲面的“钵体”和收束的筒体相结合来塑造整体的建筑形象,“镶嵌”在大地之上,如同沉睡在地下的青瓷破土而出。同时,碎片、青瓷残片组合在一起,以一种柔和的线条与山体相互渗透,与自然有机结合。

龙泉青瓷博物馆方案程泰宁草图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程泰宁十分注重建筑环境的一体化。博物馆建造之前,业主对其周边已经进行了景观设计。程泰宁认为这些景观设计过于人工化,与建筑要表达的意境格格不入,不能很好地结合,便提出重新设计规划。最终,在程泰宁的一再坚持下,业主答应对周围景观重新设计。之后,程泰宁的团队从整体出发,将景观做了改造,从而更明确地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思想。

程泰宁院士提供

如今,已经87岁的程泰宁依然活跃在建筑领域,他勇于“跨界”,在设计、教学、科研、建筑理论构建、建筑思想与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走出了一条中国建筑师的创新之路。

“我一辈子所做的工作,就是想以自己的思想、理念和作品,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建筑师。”这是程泰宁认为的一个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他所践行的初心。

程泰宁

(1935.12-)

中国工程院院士

建筑学家

来源:中国科学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