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清四王精品山水画「四王山水画高清」

时间:2023-01-10 08:45:37 来源:任景芳

大家好,清四王精品山水画「四王山水画高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仅以《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 献给热爱中国绘画的老年朋友

清朝初年,绘画承明末之余绪,山水画出现了“四王”、“四僧”两个有代表性的画派。

“清四王”,是指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 。他们继承明代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其共同特点是仿古,偏追摹古人,探究宋元的笔墨传统。

“四王”和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被视为“正统”。极富盛名,引领画坛,左右时风,影响后世约三百余年

康熙皇帝玄烨喜爱董其昌的绘画和书法,乾隆皇帝弘历喜爱赵孟頫的绘画和书法。董其昌的亲戚,王时敏、他们的门客王翚、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成为当时为朝野所共欣赏的中心人物。

“四王”受董其昌的影响较大,发展了晚明文人画的抽象特点,特别注重笔墨和纯形象的表现。所作并非描绘真山水,而是主要表现笔墨和线条的半抽象画。

他们最大的成就是在运用干笔枯墨的方法方面。元朝画家黄公望、倪瓒最擅长用干笔。明末董其昌提倡以后就成为时尚,以为“艺术绝品”。

四王的画风在清代弥漫在北京以皇帝为中心的贵族士大夫社会中间,皇家画院和皇室、大臣都画这种山水画。追随王翚的画风的称为“虞山派”,有杨晋、胡节、徐溶、李世倬、上睿和尚等都成为当时名家。追随王原祁的称为“娄东派”,有唐岱、王敬铭、黄鼎、温仪、王昱等也都是康雍间的名家。乾隆年间,方薰、张宗苍、钱维城等称为“画中十哲”都是娄东的余风。王宸等“小四王”和乾嘉及其以后的山水名手都不出四王范围,四王所创导的风气是和董其昌的绘画思想分不开的。

四王与同时代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画面布局不求奇险,而是注重笔墨功夫,所以粗看面目相同,若无变化,其实其变化在于笔墨的旋律,而非形象的布置。他们摹仿古人,尽管有很大的局限,创新不足,但对前人技法的总结、继承,却维系了传统。受他们影响的唐岱、董邦达、杨晋、宋骏业及“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玖)等,作品虽然也很典雅,然而因袭味太重,显得公式化和缺乏生气。


王时敏山水作品欣赏

王时敏(公元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太仓(今属江苏)人。他的祖父王锡爵、父亲王衡都是高官。他也以荫仕太常寺少卿,故人称“王奉常”。王时敏家富收藏,每遇名迹,即不惜重金搜求,他曾遍摩家藏的宋、元真迹。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经他传授画艺。他与王鉴并称“二王”、加上王、王原祁被称为“四王”。

王时敏的画,用笔虚灵,气韵清恬;

《山水图》 纸本墨笔 纵23厘米 横3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时敏的山水图册之一。描绘的是山村景致,一派幽雅静穆的山野景象。笔法取自黄公望,干笔皴擦,湿笔点染,得莽苍之气,功力深邃。

《落木寒泉图》 纸本墨笔 纵82.8厘米 横41.5厘米北京故宫藏

仿元代倪云林笔意所写的太湖岸边景致。气象寂静潇疏,颇有清爽的秋凉之意。运用折带与披麻相结合的笔法,清劲宽和,温雅平淡,多用干笔淡墨。不仅拟倪云林笔法笔意,更透现出倪画潇疏清凉、略带荒寒的意境,同时具有四王那种平和温雅的气质。

《仙山楼阁图》纸本 纵133.2厘米 横63.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长松高岭,溪水村舍。题识可知是一幅贺寿之作。两株粗壮茂盛的参天巨松压轴,寓意常青不老。笔墨表现宗法黄公望,峰峦层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映衬,皴擦点染兼用。用墨明洁苍润,得自于董其昌的影响。气厚力陈,显示了王时敏深厚的笔墨功力。


《秋山白云图》纸本设色 纵96.7厘米 横41厘米 北京故宫藏

此图取全景式布局,远山与孤峰相扶助,形成对比,简洁大方。山石勾出轮廓后以大小披麻皴画出阴阳,并以密点作苔,树木除近景丛树勾点叶形外,其余基本以横竖点法写出大意,后树石均施以赫石、花青等色。其笔法文秀沉实,墨彩温雅清淡,体现出了董其昌所谓的南宋画的基本风格。


《丛林曲涧图》 纵100厘米 横52.8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文笔淹雅秀润,布境端严,中国山水画的经典样式,笔法文秀,写物具体而不拘执,造景丰富端庄,境界虚和,为四王作品的典型风格。


《南山积翠图》 绢本设色 纵147.1厘米 横66.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气势雄伟的山水作品。题款可知是八十一岁时为人祝寿而作。画面高山逶迤,苍松秀健,含“寿比南山”之意,恭谨而情深,是画家山水画中的佳构。行笔缜密,一丝不苟,水墨淋漓酣畅,生动地刻划出了山间林野一派清润自然之气。

清代有名的评论家张庚分析认为是:“湿笔难工,干笔易好。湿墨易流于薄,干笔易于见厚,湿笔渲染费劲,干笔点曳便捷,此所以争趋之也”。在清初甚至以湿笔为俗工,因而张庚反复地批评了这种不良风气。张庚没有指出这种风气的重要传播者是四王。


王鉴山水作品欣赏

王鉴(公元1593—1677),明末清初画家。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太仓(今属江苏)人。为明代大学者王世祯的孙子。

王鉴作画落墨丰润,兼擅青绿;

《仿宋元山水册》纸本设色 纵55.2厘米 横35.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全册共十二开,六开设色,六开墨笔。分别题为临倪云林、梅道人、黄子久、陈惟允,董北苑、巨然、赵千里、王蒙、董其昌等。兹选二开。仿黄鹤山樵,浅绛设色,构图繁密,山石多用披麻、牛毛皴,颇有王蒙神韵,然苔点更多地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笔墨技巧极为熟练,而且富有灵气。


《仿三赵山水图》 绢本设色 纵162.7厘米 横51.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三赵”指的是赵令穰、赵伯驹、赵孟頫。王鉴在此画中题“以三赵笔法合为之”,表明了自己的审美理想。侬丽的春景,满园的新绿。山石用解索皴、披麻皴,先勾皴,再以淡墨渲染。重染和轻染分阴阳两面,立体感很强。在表现杂树的枝叶时运用了以多种点法:圆点、横点、介字点、鱼子点等等,表现多种树木。


《九夏松风图》清 王鉴

《长松仙馆图》 轴 纸本设色 纵138.2厘米 横54.5厘米 北京故宫藏
此图是王鉴为尤侗贺寿之作。《长松仙馆图》为王蒙名作,王鉴作图全仿王蒙画法。景色高深,林木郁茂,用笔繁密,水墨淹润。尤其苍莽的笔法和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深得王蒙神韵。


《山庄奇峰图》 金笺墨笔 纵120.5厘米 横58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金笺是中国书画用纸的一种,系以黄金或金粉屑铺洒纸面制成,可以使画面产生一种神圣或神秘之气。这件作品是王鉴为奉祝惟老亲翁五十初度而作,整个山石,形体端庄,气象宏大,主次分明而有序。画中笔法细密雅致,以干笔皴擦造成丰富的画面效果,耐人寻味。

四王作画虽然常常题为仿某某宋元名家,诸如巨然、黄公望和元四家,其实都是自己的画,而且四人面貌也有所不同。


王翚山水作品欣赏

王翚(公元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乌月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祖上五代均善画,其父王云客专工山水,风格雅秀。王鉴作虞山游,以画结缘,被收为徒,教他读书和学习书法。从此,文思画艺大为长进。王时敏极赏其画,乃倾其家藏供他摹习,又带他同游大江南北。

《仿巨然烟浮远岫图》绢本墨笔 纵187厘米 横67.2厘米北京故宫藏

《仿巨然烟浮远岫图》画层峦叠嶂,杂木长松,构图繁而用笔简,华滋苍润,山石淡皴浓点,用大小披麻皴,树木兼取枯枝蟹瓜夹叶,各尽其妙。


《岩栖高士图》 纸本墨笔 纵122.7厘米 横31.5厘米 北京故宫藏
此画在唐寅的风格上加以变化,参入了元人的笔墨。所画山石用元人的干笔皴擦,兼有唐寅仿南宋“院体”的斧劈皴,秀润中见苍劲;墨色也干湿相济,变化多端,体现了其追求“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创作宗旨。


《虞山枫林图》 纸本设色 纵146.2厘米 横61.7厘米 北京故宫藏

此图是王翚应朋友顾湄之嘱,绘家乡虞山的秋景。仿照黄公望画法,运用圆润的中锋笔法勾、皴、点、染,并施以轻淡而鲜丽的色彩,力追《秋山图》之神韵。同时也较真实地刻画了家乡的胜景。

《溪山红树图》 纸本设色 纵112.4厘米 横39.5厘米 台北故宫藏

仿王蒙的代表作,遍生红树的一片秋日山林景色。意境深幽,秋气袭人。拟王蒙笔意与布局,构景繁密,山势云动,境界深奇。山石画法以墨笔牛毛皴和解索皴为主,干笔皴擦,浓墨点苔, 既显浓密厚重,又鲜艳夺目,光彩熠熠

《寒塘鸂鶒图》 纸本水墨

王翚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纵览右丞、思训、荆董、胜国诸贤上下千余年名迹数十百种,然后知画理之精微,画学之博大如此。”“以元人笔墨,运宋人邱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他不完全为古人成法所束缚,比较注重写生。融汇贯通诸家众法,创造出秀润多姿的面貌和风格。“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 格调明快生动、章法多变,皴染得法,富有写生意趣。同时也指出他用笔刻露,用墨少变化,构图过于壅塞等不足。

在清朝初年,特别是由于王时敏、王鉴和王原祁的关系,善用渴笔皴擦的元代黄公望就被神圣化了。王原祁自以为用笔非常有力,谓笔端如“金刚杵”。从他们的某些作品看,他们的笔墨也有一定的表现效果,作为前代的艺术实践的经验,也有加以具体分析与整理的必要。他们的作品放弃了表现内容的要求,与沈周和文征明的重视作品的富有诗意的主题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作品以“仿大痴”,“临巨然”为题,纯以临摹为宗旨了。四王之中,王翚尤其是临摹的专门家,临摹功夫极熟练,而且最多样。他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王翚,这一有才能的艺人就是以此自豪的。


王原祁山水作品欣赏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太仓人,王时敏之孙,康熙进士,天子嘉其画,供奉内廷。王原祁与其祖父王时敏并称为“娄东派”,清初六大家之一

王原祁画风浑厚秀润,喜用干笔焦墨,曾在京中任书画总裁,弟子满门。

《溪山林屋图》 纸本设色 纵82.3厘米 横45.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用笔虚和文秀,置景造物,平和虚灵。其墨色淡雅,设色或绿或黄,皆以境取用,从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元人山水的气质和精神。


《仿高房山云山图》清王原祁 纸本设色 纵113.6厘米横54.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原祁山水画“于大痴浅绛,尤为独绝,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楮墨外。”他的画设色亦较别致,有时红绿间用,有时只以淡色烘染。此图云山取元人高克恭法,横点皴染,并用焦墨破醒,富有厚重的质感,构图以高远兼平远,得深得飘渺之意。


《仿吴镇山水图》清 王原祁 纸本墨笔 纵94厘米 横53.1厘米 北京故宫藏

此图布局运用隐现与对比的手法。笔墨追摹王蒙的风格,并充分发挥了元人干笔皴擦的技法,虽为摹古之作,却形成了自己山水画的笔墨特色。


吴历山水作品欣赏

吴历(1632—1718),原名启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吴历笔墨苍浑,风格醇厚深秀。吴历与王翚、恽寿平同学于王时敏门下,专意绘事,日夜临摹宋元真迹,渲染皴擦,风格高峻,得其神髓。其山水宗黄公望,得力于王蒙,兼有吴镇之长。

《夕阳秋影图》 纸本水墨 纵75.2厘米 横35.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虽仿倪瓒,但具有自己的笔法,江亭遥岭,碎石丛树,萧瑟简淡,不失为吴氏晚年佳作。


《湖天春色图》 纸本设色 纵123.5厘米 横6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松壑鸣琴图》纸本墨笔 纵102.8厘米 横50.6厘米

此图笔法松秀,皴擦繁密,山石类披麻皴,其以淡墨晕染,浓重相宜,更加增强了画面郁勃沉雄的气氛。


恽寿平山水作品欣赏

恽格 (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天,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

恽寿平初攻山水,因王石谷在山水画方面的杰出成就,自以为不能出其右,于是舍山水而学花卉,勘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气,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恽寿平写生,简洁精确,赋色明丽,天机物趣,毕集毫端,大家风度,且深得元人冷淡幽竣之致。

《古木垂萝图》恽寿平 纸本 水墨淡设色 纵104.9厘米 横34厘米 北京故官藏

此图为仿古之作,章法严谨,笔墨沉稳,山石画法受董源及吴镇山水的影响,皴法朴厚苍浑,树木、藤枝、芦苇则用笔尖细劲利,风格灵秀生动。


《仿倪瓒古木幽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仿倪瓒古木幽篁图》轻物象重心象,以抒主观之情为主,而不着意于再现特定景物的真实情趣。画面以诗书画结合,来阐发画意,寄托感概,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


【 后记】 我1997年退休,次年到老年大学学习花鸟、山水,深感中国画,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于是萌生了厘清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以便于系统地了解、学习中国画传统的念头。

2013年,依据多年来老年大学的课堂笔记和从网络及多种图书中搜集的资料,整理编撰了《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五代四大家及其山水作品》、《北宋三大家暨郭熙山水作品赏析》、《南宋四家山水作品赏析》、《元四家黄、王、倪、吴山水作品欣赏》、《明代“浙派”山水作品欣赏》、《明代“吴派”山水作品欣赏》、《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清“四僧”山水作品欣赏》《清代龚贤积墨山水作品欣赏》共10篇。从这里,基本上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概面貌。试图把这10篇看做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简要历史,与老年朋友共享。

诚然,由于学养所限,必定谬误多多,诚请大家教正。

如果有涉及版权请在评论区告知,即刻删除。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