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中国考古学科最新榜单解读图「全国考古学专业大学排名」

时间:2023-01-13 13:25:22 来源:辛瓜地考古论史

大家好,中国考古学科最新榜单解读图「全国考古学专业大学排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巴蜀大地出土的三星堆面具神像,到豫章故郡发现的海昏侯车马简牍,近年来,一个个名动天下的考古项目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我国考古成就的不断涌现,离不开高校考古学师生的参与,而考古学学科的创新发展也是我国考古事业进步的关键要素。


排名方法

9月21日,2022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正式发布。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由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学术人才5个类别组成,下设17个指标,包括50余项测量变量。关于2022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具体排名方法。


由于部分指标在不同学科门类的适用性和重要性存在差别,因此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在不同学科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其中,考古学学科的指标体系如下:

排名结果

在2022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考古学学科参评院校为39所,共发布19所(前50%)。在此次排名中,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分别蝉联第1、第2位,实力顶尖;吉林大学紧随其后,时隔一年重回第3;中国人民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进步明显,排名提升一个档次。

“三星堆”考古高校持续霸榜,中华文明探源成果迭出

今年,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再次携手蝉联考古学科排名前2,巧合的是,这两所学校也是三星堆考古工作的重要参与方。


早在1922年,北京大学便成立了考古学研究室,百年来不断探索,形成了“调查—发掘—整理—编写报告”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以中国考古学为“体”、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为“用”,外国考古学为补充的学科体系,为考古事业培养出不计其数的杰出人才。


自2017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发布以来,北京大学便牢牢占据了考古学榜单的头把交椅,彰显了强大的学科实力。在2022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北大考古学的“学术人才”“成果获奖”“人才培养”等多项指标表现优秀。北大凭借“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等项目斩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并打造出《清官式大木作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等多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展现出雄厚的学科实力。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团队承担了三星堆遗址的系统性碳十四测年工作,以解决长期以来关于三星堆遗址年代问题的争议。北京大学考古团队承担8号坑的发掘工作,发掘出的象牙、玉器、金器总量达到千余件之多。出土文物中不仅有造型神秘的大型青铜立人神兽和虎头龙身青铜像,还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多级人像青铜神坛,一次次刷新着人们对三星堆的想象。

北大团队部分成员与新发现的虎头龙身青铜像 图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官网

在2022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四川大学考古学连续三年稳定在全国第2位,与北京大学共同形成我国考古学科建设的第一梯队。2016-2021年期间,四川大学承接“三星堆文化与中国文明研究”“新修甲骨文字典”“四川新出土南朝造像的整理与综合研究”等数项重大重点项目,项目总量处于领先水平。


四川大学考古学与三星堆的渊源可追溯到1934年,时任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1952年归并于四川大学)馆长的葛维汉教授就带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发掘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川大师生又对三星堆遗址展开多次勘探,发掘出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等神秘精美的文物。2020年,川大人再度出击,承担了三星堆5号、6号、7号三个祭祀坑发掘项目。借助先进的考古技术,川大团队在近两千平方米的钢构考古方舱中作业,从“含金量”极高的5号坑发掘出土了金面具,再一次震惊了世界。

川大团队出土的三星堆金面具 图源:四川大学档案馆网站

吉林大学重回前三,考古新技术引领潮流

在2022考古学学科排名中,吉林大学从去年的第5位跃升至第3位,重回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人民大学不仅排名上升1位,排名层次也从前30%上升到前20%,而复旦大学发挥稳健,保持在第9位。在高校优异表现的背后,是疾病考古学、古代DNA研究、陶瓷考古引领的科技考古新潮流。


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自创办以来历经多次院系调整,在五十年的融合中塑造了独到的学科优势,形成了“中国考古、外国考古、科技考古、文字考古、文化遗产、博物馆学”六位一体的学术研究体系,成为吉大的一面旗帜。在2017年到2022年间,吉林大学考古学五次进入榜单三甲,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22年6月,吉林大学考古学学科拥有数位青年拔尖人才、十余位文科学术骨干,形成了基础扎实、体系完备的人才梯队,也为考古学的跨学科建设提供了基础。2021年底,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成为我国考古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实验室利用考古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手段,在疾病考古学、古代DNA、法医考古学、动植物资源利用与环境适应等优势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多年探索,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先后实现了世界首例古小麦全基因组的破译和中国北方古代人群的全基因组高精度测定分析,为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 图片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在2022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排名第7位,连续三年排名提升,是人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学科之一。人大考古学创建于2004年,随后快速成长,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学术力量集中、优势突出,确立了“立足北方,重视西域,挺进中原,发展长江流域”的教学与科研方向。


在2016年至2021年间,人大考古学承接多项重大重点项目,是考古学排名上升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中,陈胜前教授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体系研究”充分发挥人民大学在理论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立足中国百年考古发现,“化西为中”吸收国际经验,融合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致力于填补我国在考古理论方面的空白,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探索新的研究路径,使之更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

在2022考古学学科排名中,复旦大学保持在第9位,“文科学术骨干”和“造就学术人才”指标均名列前茅,体现出学科深厚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造血能力。复旦考古学依托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借助文博考古事业快速发展的东风,致力于培养既能从事文博考古研究又能从事文化事业和产业经营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从这里走出的精英人才遍布在我国文博行业的各类机构中。其中,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教授堪称翘楚。


2016-2021年,复旦大学考古学科承接多项重大重点项目,全部与科技考古相关。2017年,复旦大学成立科技考古研究院,汇聚了环境考古、生物考古、陶瓷考古、丝绸之路考古等多个领域的学者,先后开展了殷墟遗址人骨基因组学研究、龙泉窑考古学研究、宋代黑胎青瓷的考古学研究等众多科研项目,用先进手段丰富考古学成果。如今,科技考古已成为包括复旦大学在内众多高校发展考古学的重要手段。

杨志刚教授 图源:澎湃新闻

深耕区域考古资源,中原高校考古独具特色

在2022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地处中原的郑州大学、山西大学、河南大学考古学分列第6位、第10位和第11位,均为本校排名领先的优势学科。三所高校立足家乡,利用本地丰富的考古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展拳脚的平台,考古学的发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学科建设的关键推力。


郑州大学考古学科设立于1976年,是全国高校中较早成立的考古学科之一,也是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群的主要支撑学科之一。在2022最好学科排名中,郑大考古学排名第6位。2017-2021年间,学科多个项目被评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对整体排名的提升作用至关重要。


中原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郑大考古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帮助郑大在中原史前文化、夏商周考古、秦汉宋元考古、田野考古、科技考古等领域形成了突出优势。围绕中原考古,郑州大学考古团队开展了“中原地区两周时期动物考古学研究”、“商代用玉制度的考古学研究”、“郑州地区两周时期手工业作坊的植物考古综合研究”、“洛邑地区出土铜器的多学科研究”等考察项目,在拓宽考古研究范围的同时也不断加深着学界对华夏文明发源地的理解。

郑州大学校园 图源:郑州大学官网

从2019年到2022年,山西大学考古学始终保持在学科前30%。山西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于1978年,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学校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扶持,参与了历次山西文物普查工作。2022年6月,山西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合作创办“山西大学文博学院”,利用三晋大地丰富的文物资源,融合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2016-2021年间,山西大学主导了多项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对学科排名的贡献显著。其中,谢尧亭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发现与综合研究”对出土的西周时期陪葬品进行多角度研究,而对出土青铜器上铭文的研究发现了“霸国”的存在,而这一诸侯国此前从未见于史册。研究成果还对研究西周时期诸侯国关系、誓罚制度、古文字的发展演进有着重大意义。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 图源:山西大学官网

河南大学坐落在古都开封,其考古学科同样历史悠久,可上溯到1931年的殷墟第四次发掘。在2022最好学科排名中,河大考古学排名第11位,其中2017-2021年“一般青年项目”数量与2021年项目增量均排名全国前列。河大考古学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旗舰,在学界享有盛誉,并作为“黄河文明学科群”重要支撑学科受到河南省重点支持。

河南大学教学楼 图源: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网

在河南大学开展的本地考古研究中,曹金萍教授主导的“开封明代永宁王府遗址考古发掘报告”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该项目研究对象为明代周藩郡王府邸,王府规模宏大,建筑规格等级高,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研究中国明代郡王府规制具有重要意义。对遗址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也能揭示明代社会发展、阶级结构、物质文化等关键信息。


自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掘算起,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历史已逾百年。近期,国家文物局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并将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推动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建设。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大力支持考古学科发展,越来越多的考古人将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为讲好中国故事不懈奋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