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收藏百科:产业转移 跨越式发展打造“东北瓷都”

时间:2021-08-27 18:45:11 来源:中国建材网

产业转移 跨越式发展打造“东北瓷都”

法库,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阴山山脉和长白山脉在这里交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在这里相连,不同构造的山系、盆地、褶皱、断裂带,历经亿万年的沧桑巨变后,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瓷土、高岭土、膨润土、硅石、硅灰石、方解石、沸石等30余个品种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之大、品位之高、种类之全,位居世界前列。法库也因此赢得了“国家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全国瓷土基地县”的称誉。

发展陶瓷产业,法库县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传承。早在3400多年前,东胡、女真、乌桓、鲜卑、契丹等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就生活在这里,同时也留下了陶瓷发展的轨迹。考古学家考证,法库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战国时期及辽金时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陶、瓷片及陶瓷器等,历史的遗迹印证了法库陶瓷文化古老的源头。1976年,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就选用了优质的法库瓷土。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勤劳智慧的法库人民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省、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本地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坚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战略,走“工业立县”之路,实施招商引资发展战略,采取“筑巢引凤”的有效方式发展陶瓷产业。几年来,法库县四大班子领导以及专业招商人员,走遍了全国21个省市陶瓷生产基地,走访了全国陶瓷企业中的2400多户。正是法库人这种务实精神,得到了全国陶瓷企业界的认可。“要想富,到法库”已在一些省市成为流行语。强力招商的同时,法库为入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正是这种“招商、亲商、安商”政策的实施,正是法库举全县之力发展陶瓷产业的精神,使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迅速壮大:从2002年第一条生产线落户法库,法库陶瓷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6年,法库陶瓷产业已实现产值30亿元,对财政贡献达9000万元。目前已安排就业达1.4万人,年度工资性收入可达1.3亿元,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收入结构。与此同时,新建了陶瓷工业学校、大东北陶瓷城和天源污水处理厂,成立了“东北瓷都”商会。

随着陶瓷产业要素的日臻完备,陶瓷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壮大,带动了采矿、运输、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及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条,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崛起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先锋。

2007年,为加快陶瓷产业发展步伐,省、市政府加大了对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县委、县政府积极引进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交易会、洽谈会、企业家座谈会,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共谋发展大计的互动平台。为吸引外地企业到法库落户,法库县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入驻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截至目前,法库陶瓷已累计落户116家,开工建设各类生产线242条,其中竣工投产88条。陶瓷品种已由最初单一的建筑陶瓷,发展到了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精细陶瓷、电瓷等12大类27个品种。陶瓷产品不仅覆盖了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而且远销美国、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等国家。同时,一批国外陶瓷生产企业也将在法库设立中国销售总代理,一座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现代化产业为主体,集生产、研发、销售、文化为一体,汇建筑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卫生洁具于一城的现代化“东北瓷都”已崛起于东北大地,法库将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物流中心。

为减少生产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法库陶瓷业的发展是在注重循环经济,强化环保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法库县在开发区建起了“沈阳奥德燃气有限公司储配站法库门站”,用清洁能源——煤层气替代了传统的燃煤。目前已经投资4.7亿元,完成了一期工程,供气量为10万立方米。预计到今年末可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供气量将达到40万立方米。

到2010年供气量将达到100万立方米。

此外,2005年,投资500万元建设了生态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7000吨;面对陶瓷企业每条生产线一年产生近100吨的固体垃圾,法库县引进了专“吞”垃圾的“辽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3600万元的第一、二条轻质砌块生产线已经投产,陶瓷企业生产中的固体垃圾因此变废为宝。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