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艺术界大佬「空间网红」

时间:2023-01-16 16:05:23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大家好,艺术界大佬「空间网红」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他是艺术家里的‘网红大叔’,他曾在展览馆里创造过很多装置奇观。很可能,你的朋友圈也被近几天他酷炫的展览刷屏了。如果这个春天你只想看一个展,也许就是这一个。

不管在哪里,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都能立马创造出一个神秘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感受到无穷无尽的情绪,又似乎只有弥漫四溢的神秘——正如同我们在当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每一天。

埃利亚松很强调观者与艺术装置的关系。我们这篇介绍,如果让你有走进现场的冲动,那这次,你可以去他在北京红砖美术馆的个展看看。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1967-),冰岛-丹麦艺术家。他的装置艺术经常与自然的运用结合,例如光、水、天气、温度等等,借此让观众在艺术品中实现自我反思,达到一种“看着你自己在感觉”的效果。除了装置艺术外,埃利亚松还创造过大量公共艺术项目。1998-2001年间的《绿河项目》曾使用一种完全无毒的新染料将洛杉矶、斯德哥尔摩等城市的河流染绿,借此向公众宣传环保意识。他也是被视为将大地艺术从室外搬入博物馆内的艺术家。

撰文 | 新京报记者 宫子

2003年,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一件作品写入了现代艺术史。

《天气项目》(The Weather Project)

《天气项目》(The Weather Project)出现在伦敦泰特美术馆的大厅,用温暖的光线将观众的注意力凝聚到同一个空间。看上去,“人造的”战胜了“自然的”,观众络绎不绝地来到展厅欣赏这个人造的夕阳。永恒的太阳将展厅变成时空之外的地方,真正的自然空气被埃利亚松的装置从房间中驱除,所剩下的只有一个乌托邦式的纯净岛屿。在这片岛屿上,人类回归到了原始生活,从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躺在地上、散步、凝视,或者出神。与每天的夕阳相比,艺术品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件属于艺术家的造物,在创造和欣赏的过程中,它完成了对观众感知的净化。

《天气项目》其实只是一个半圆形的组合灯,在和天花板上的镜子接触后变成了一个整圆。这次,在3月25日刚开幕的北京红砖美术馆的埃利亚松艺术展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一风格的延续。

《道隐无名》,2018. 镜面箔,单频光,铝,油彩(白、黑)

《道隐无名》是这次艺术展的名称,也是整个展厅中最具有埃利亚松特色的一件艺术品。天花板镜子,半圆形,黄色调,单频灯,这些东西再次组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灯光效果让所有走入《道隐无名》房间的人失去了室外的颜色,展厅里所有人都变成黑白的,仿佛老电影的景象。这将所有走进来的观展者变成了共同的一幕。如果说这个看起来构成简易的展厅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它让走进来的人拥有一种感触——我走入了一个共同的空间,而不再是城市里的独行者。

在充盈着柠檬色光线的展厅里,人们放满了呼吸的频率,年轻的情侣躺在地板上好像周围正是一片绿色的草地。在这样的氛围中,思考,没有太多意义——我指的是对于艺术品形式和意蕴的术语分析。埃利亚松的装置艺术用最简洁的形式挑战着艺术分析,虽然他本人受到很多现象学的影响,但在艺术品的运用中,他选择了无言的光谱而不是絮絮叨叨的胡塞尔理论。只需要进入他设置的空间,缓缓移动,感受时间的封闭性和转瞬即逝的体验,就已经是最深邃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装置艺术只有在现场才能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它不能像油画或波普艺术那样被复制在册子上,如果挖去了现场空间内的实际接触,它们就只不过是一个印刷出来的图形。

同样,装置艺术的一个特点在于它不是定格于某个快门瞬间的作品。它永远有一种未完成性在等待着我们,这种理念的交汇形成了一台永动机,在某个装置艺术的空间里,艺术品在被永远创造着,而观众在不停地欣赏新作品;艺术家只提供一个形式。比如创作于2016年的《聚合彩虹》。

它在召唤着人们走进去。停滞在外部看到的似乎只是几个花洒,而走进之后,会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到水雾中诞生的彩虹,根据远近和水雾这种材料带来的自由性,整件艺术品的“彩虹”是永远不确定的,它可能出现在这里,也可能出现在那里,可能在远离你,也可能在向你靠近。如果站在水雾中间的话(不必担心被淋湿),会仿佛出现彩虹裹挟着滂沱大雨向你靠拢的幻觉,整个人都被朦胧的氛围笼罩。埃利亚松的装置艺术主题就是设置这样一个空间,吸引着人们进入并让他们不忍离开;在不同展厅间的转换给人带来的感觉不是在三四个作品间走来走去,而是在不同的世界里穿梭。

当然,埃利亚松并非那种只有感性的人。

这个水瓶座艺术家必然对理性和逻辑有着独特的爱好。比如他对墙角的运用——这可能会让人想起苏联的构成主义者塔特林。埃利亚松在一隅墙角中探寻着角度的微妙变化。它们在不同的地方寻找着“整体”的欲望:在一个唯一的观赏位置变成完满的椭圆,但在其他角度,它们又似乎依托着墙角从平面上竖起。在《圆角》这件作品中,埃利亚松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渴求,光线从展馆上方的独特缝隙中落下,经过《圆角》的折射,指示出不同角度的红光。

《圆角(0°,18°,36°,54°,72°,90°)》,2018. 层压彩色玻璃,不锈钢和铝

而在《声音银河》里,埃利亚松再一次对理性和逻辑致敬。

他对多边形有着独特的爱好,利用点和面的对应关系(每三个多面体构成一个相关形状,其中顶点数量和面数量相等的多面体构成对偶关系,然后合并,得到第三个复合体,将其悬挂在内圈)——但对于走进《声音银河》的观众来说,点和面带来的感触十分有限,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数学家。而在这个空间里,光再次扮演了自然理解的角色。

《声音银河》,2012. 不锈钢,镜,卤素灯

空中悬挂的27个多面体内部安置了多个卤素灯,透过那些半透明的缝隙,无形的光被规划为固定的直线,然后投射在展厅的天花板和墙壁上。错综复杂的射线和宛如天体轨道排列的多面体象征着宇宙。那些多面体,无论是直观的多面体,还是由两个多面体复合而成的新物体,都预示着人类智慧向内圈不断探索的努力,这个对应关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复合体和复合体再合并构成第三个超级复合体……最后可以想象,所有的结果将无限趋近于一个球体。而天花板上的光线棱角也由外向内渐渐模糊,似乎暗示着宇宙中那些不可捕捉的东西。我们能够捕捉的、有形的秘密终归有限,未知在宇宙中占据了更大的比例。

这也是为什么《水钟摆》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恐怖的原因。在这件作品中,未知的氛围变得更加阴郁。整个作品被安置在漆黑的2号展厅,走进去时似乎进入了一个未知生物的胃,整个压抑的氛围让人感到自我在被溶解、消化。

《水钟摆》,2010. 水,软管,泵,频闪灯。

只有几盏极速闪烁的白灯,一根向外喷水的水管——它扭动着,看起来很痛苦,又带有敌意。同样用水作为材料,《聚合彩虹》的空间是开放性的,它向我们敞开,召唤着我们走到它的内部;而《水钟摆》则充满抗拒性,它拒绝任何人的靠近。在绝对的黑暗中,那条扭曲的水管变成了黑洞里的异形,无机的塑料具有了生命冲动,它溅射而出的线条,落在地面上发出电流般的响声……它的扭动一直持续着,没有解脱的可能。它预示着一个危险的未知。而《水钟摆》在频闪灯中忽隐忽现的轨迹,可以看做是逆时针,也可以看做顺时针,时间成为了柏格森哲学中的运动,我甚至在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了一股“后启示录”的味道,在人类文明的之后或之前,已经有了某个主宰性的东西在永恒运作。无论我们自己或者世界是否会毁灭,它依旧在神秘的空间中运行着,对此,我们无法操控。

关于时间,整个展览中最令人费解的一件应该是《明日共鸣器与昨日共鸣器》。这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实验装置作品让人困惑,盯了很久,依然无法从中找到什么意味。装置的构成并不复杂,通过透镜折射和一个LED光源,自动扩散成彩色的光圈。或许唯一的区别在于两个装置扩散而成的光圈,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一个在我们身后的墙上留下了投影,而另一个则毫无痕迹——至于二者哪个属于昨天,哪个又属于明天,这个阐释,最好留给每个人自己。

《明日共鸣器与昨日共鸣器》,2018

直接点击 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