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金陵美术馆开放时间「金陵美术馆怎么走」

时间:2023-01-27 14:13:31 来源:浙江日报

大家好,金陵美术馆开放时间「金陵美术馆怎么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樊晖艺术展-金陵美术馆现场

用生命作抵押的摄录者

7月6日夜,武汉暴雨。在微信群里获悉: 南京金陵美术馆有一位艺术家以殉道者的勇气正在主办一个《时间的截面一一樊晖艺术展》。霎时决定,买动车票赴六朝古都一一南京。

7月7日,南京依然暴雨,抵达南京夫子庙旁一家酒店时,雨点疯狂地砸向地面,下出租车时全身湿透,那是我第一次到达这块有着历史创伤记忆的土地。

7月8日8时,寻找到位于秦淮区老门东剪子巷50号旳金陵美术馆。

7月8日9时,金陵美术馆照常开馆。测试体温,填完各种表格,亮明身份后,金陵美术馆迎来了第一位参观者。当天的参观者廖若晨星,我倏然喜欢上了这种凝固、空茫旷远的感觉,仿佛在精神困顿中找到了一个渲泄的出口。流连在现代、闪亮、悲凉,弥漫着艺术的慈悲与关怀的偌大空间,我一边观摩一边在记录着一些展板上的文字。参观这次展览,巅覆了我以前对艺术世界的所有认识,把我若干年累积起来的理性和所谓艺术哲学思考击败得分崩离析,让我在现实的世界中重新被唤醒,努力去寻找一个意义的世界。

若干年来,我一直秉持着这样的观念:真正的艺术家是向人间传播爱、传播光明的人。传统观念中以美和丑为二元区分的时代早己经消弥在历史的烟雨之中。现代艺术是有强大的诱惑力的,路过的人只看到烟,而樊晖却感到了一团火。然后走过来,让那团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照亮世界。他为那团火、疯狂、痴迷、般若、涅槃,来呈现个体艺术生命的孤独与孤绝。

在南京金陵美术馆,我看见了那团蓝色的火焰,燃烧着,奔跑着,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多元化的视角和先锋性的存在。在这团蓝色滚动着的火焰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宿命。“上是天命,下是土地和血”的宿命。其实,樊晖同样只是一个体制外的零余者,一个失去了身份的人。

武汉的至暗时刻,他始终在场。手持相机,走进人满为患的医院,捕捉特殊时期人间情感,普通人救助、自救的悲情和壮烈。以影像记录市民和医护在疫情无边风暴中求生的疾行的景状,真实记录着普通市民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性见证。他并没有渲染和放大苦难,只是一个用生命作抵押的记录者、摄录者。

“时间截面”- 樊晖艺术展现场

在展陈布置方面,金陵美术馆为此次展览也是别出心裁,将展厅空间、墙体颜色全部重新规划,有别于传统书画展。当观众走进展厅,仿佛置身于北京798或上海西岸国际艺术空间,有一种强烈的先锋性和在场感。

南京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表示,樊晖是一位深刻的艺术家,他用时代情怀和艺术关照呈现大众有感情有温度的现实生活,以在场者的悲悯之心,将生死置之度外,视域开阔,言说当下。樊晖作品现场文本在场域语境中连续着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气血,具有敏锐的先锋性,不可替代。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樊晖安置好母亲,他不顾亲朋的反对。庚子年二月中旬,他给我发微信:“此时,每个武汉人的每一次必要的生活外出,都有被传染的机率,但大家对湖北的救护,一线抗疫医护人员以及挺身而出照顾病患的亲人们的举止,让人相信伦理没有坍塌,纲常还在,武汉不会亡。这次艺术工作出行,如果我染病走了,约定3月在金陵美术馆的个展可作遗作展。”——摘选自策展人、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艺术为何一一我们怎样看待樊晖的作品)

我们常常扪心自问,一个艺术家和时代的关系,一个艺术家与社会和人民的关系?

樊晖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闪烁着人性温暖、悲悯、真实、淳朴、赤诚的的光亮,必将唤醒和照亮我们这个前行的时代。

音乐和美术、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建构命运共同体的光明诉求,而樊晖正是为这一诉求不断努力的实验者、践行者。

这些年,我参加过N多次关于所谓艺术的活动,大多数保持缄默或“精神性失忆”“精神性塌陷”,这故然同我的“孤独性的边缘人格有关”,但最重要的是没有遇到让我真正产生敬畏和致敬的艺术家。樊晖是我遇到的第一位,激活了我精神上某种叫做“纯粹”“血性”“正义”“真理”“光”“善性”等符号和秘码,这是一粒时代的“艺术舍利子”,必将呈现出时代的本色并对时代的艺术秩序有所突破和超越。

场域,身份的转换与拯救

从樊晖的艺术履历中显现:1971年10月出生。1989-1993年大学本科就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系版画方向。1993-2005年就职湖北省美术院“环境艺术工作室”、“雕塑工作室”,时任湖北省美术院创作研究部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2010年德国汉堡美术学院 (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 Hamburg) 视觉关联系电影方向留学,师从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教授。电影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至今作品在视觉关联全案的绘画 / 雕塑 / 影像等公共艺术以及故事片、纪录片导演 / 编剧 / 摄影 / 剪辑独立制作,作品涉及视觉关联策划和空间设计、品牌推广等交叉领域,曾参加中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瑞士等重要艺术展览。

这份简历的意义只是东西方文化互相交融和渗透的一个“内循环系统”的证明,从东方到西方,从西方又回到东方,这个“内循环系统”既是自闭的,又是开放的,是全息性的。

当真实的人性拥有无限种可能的时候,时间的截面可能也是生命的截面,时间的停摆可能也是生命的停摆,信仰和梦想的停摆。

樊晖要寻找的人叫胡晳,胡皙大约1999年计划去欧洲,2003一一2005年,樊晖在柏林纪录胡皙,直到他在欧洲失去身份,失去联系。胡暂个案折射九十年代中国现状,个体在发展的漩涡中,重构理想的困境,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通过金陵美术馆系统寻人启事,寻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和柏林之间消失的胡皙和我们曾经梦想的光辉时代。

寻找失去身份的胡皙(胡先生)或者说失联的胡皙(胡先生),这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隐喻,胡皙(胡先生)既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

就像是樊晖《内墙--三个头像拆解的重新组合》(德国绘画纸.综合材料350x700cm,2003一2005年),这件巨大的绘画艺术让我冥思苦想了很久很久。

7月9日9时,我又一次去了金陵美术馆,就是专程去看这件绘画艺术。

《内墙-三个头像拆解的重新组合》德国绘画纸 & 综合材料 7000*3500cm 2003-2005

这件绘画艺术既让我看到了一片空白和茫然,也让我看到了在所有宇宙之外之上的盲洞。这种“艺术的盲能量”正在变生各种能量,各种“盲能量”再变生各不相同的电磁瓶,所谓的艺术时空这种形式,只是电磁的“瓶效应”,只是脑电波的“肓能量”。这种镜像效应也许就是各种宇宙形式,这是一种超自然,超艺术的“盲能量”,让我们重新获得科学的认知和观测,在黑洞之中不断孕育星系,而且源源不断地把星系喷出来,重新同四维宇宙获取某种链接,为重新寻找胡皙(胡先生)获取某种物理性和精神性的依据。寻找胡皙(胡先生)不是不可能的,寻找胡皙(胡先生)一切是可能的。胡皙(胡先生)作为一种“肓能量”,一种磁电波,一直就存在着,并且从来就没有消逝。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仅有艺术梦想,更重要的是他心中燃烧着灼人的艺术信仰,这正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艺术家之所以“坚挺”“伟岸”的根本性原因。

时间的一瞬,是樊晖艺术静帧胶片24格图景。“复数与非复数”的视觉核心,在2000年的时间节点放大在实物击打转印的痕迹,他的画笔和长短线挑刀,影像的空间尺度和时间的器皿连通,跨越古典方式,磨砺作品的当代社会意义如闪耀的篝火,照亮观者之心,让人类那种脆弱的或者说是被遮蔽的德性有某种唤醒,从而获得救赎,这也许就是艺术对世界和人性的一种改善。

2020年7月3日 樊晖艺术展 - 金陵美术馆全景

时间的截面是唤醒人类大爱的场域

那件米褐色的上衣,那双澄澈的闪耀着天使神韵的眼睛,仿佛是一个童话,那是在皎洁蓝色月光之下的一位艺术和精神的播种者。

人不仅仅需要一个物质的世界,而更需要一个意义的世界,这个意义的世界里,人与上帝彼此依赖彼此需要,融为一体,在线条和色彩上发生了一次“褐色的革命”。

樊晖在《镜像.失去身份的人》那种表达,有一种物理上称之为“湍流”的神韵,这种神韵同梵高的《星夜》有某种同质性,这种同质性就是一种涡状星系素描,是在四维空间对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翻滚的海浪画法,也可能是现代医学在脑电波、核磁共振方面物理性的艺术全息性表达。

樊晖艺术展 - 电影《关系》现场

樊晖在《关系》致敬默片电影时代中,共两部17分钟实验电影、28分钟纪录片。作品用20年代德国默片时期的手摇式摄影机拍摄。35mm黑白电影胶片制作完成。 作品分三幕: 第Ⅰ幕:一把椅子:平衡。第Ⅱ幕:二把椅子:失常。第Ⅲ幕:三把椅子:控制。

平衡、失常、控制建构了人类与大千世界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全息性关系。《关系》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椅子”和“人”关联,同一空间,不同时刻,马厩作为超现实的特定社会空间,用相互需要的平衡方式选择对视,用马的无意念,人的有意识,在超时空的失常关系中,人与马亦成为选择和被选择的社会角色。椅子在普通日常生活中和欲求的角色对应成位,在占有欲和权力欲叠加中观瞻。选择照应了“位”的置换。在一定规范的社会秩序和场域之中,有限制的自由被连续复数的画面放大、循环,“关系”在时间流动中无尽变位,不知困倦、周而复始。 2007年完成于德国汉堡郊区的一处马厩,后期特效制作前后用了3年。扮演马的人套上马头看不见路径,找不到位置而困惑、迷惘,参与拍摄的全体人员毫无计划的本能的用“往前走”、“往右走”、“前方有障碍物”的标准德语词汇,全程参与了文化在东西方之间无差别的指认行为,事实上,椅子是我们每个阶段需求的位置,是角色存在的象征,马成为影响我们另一个无意识选择的真身。它好奇每个可能的位子,判断是否选择穷极我们生存的一生。

在每次尊重个体的主动或被驱使中,社会无关何为马。马属于自然生态,归于它的草原,它的价值可以在悲伤和喜悦中奔跑、静立。

如果无意义的奔跑和体力的挥霍是无知,为什么一定要被牵制,被马厩(社会)“圈养”成为称谓“马”的动物?于是全片“人”扮演的马以“不撞南墙心不死”的决心,让“左”偏的喊话偏去了“右”。本片实验的意义也在于此。在一个多月商讨拍摄计划和真实马匹互动的制控中,他们控制了音乐、确定了拍摄的角度,甚至不能失控于剧本。在不可控的马匹和人的关联中,马的扮演者选择了不随从,仅按此时此刻的现场判断,完成了独立行走的实验意义。 福祸复杂关系的转化,他们按社会既定次序规范中行走,似乎和成就一匹千里之马的目的并不相悖,而体验的要义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和任何规范、行为目的无关联。

东方典故中喜好借马喻人,“好马配好鞍”的价值功利诉求进行叛逆性思维,寄寓予每次选择合适的地方遇到合适的环境和能沟通的合适的智者。

《关系》影像保持不同人观看的方式,第一幕从正常的视角切换到维姆·文德斯饰演的智者用相机观看,椅子的重复叠加和舒服的后靠把关系带入陷井。超现实的颠倒视角,同一场景出现了非经验的幻象。如果鞭打不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展现它的才能,鸣叫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扬起鞭子面对千里之马叹息:“天下无马!”

那么有人干脆把握安全的方式,直接简单到仅用一根可以牵掣马的绳索。

“制约和顺从”,关系到隐秘的多重身份。 递进的音效在释放中失衡,失衡的景别逐渐虚空,渐没中第三幕出现被控制的哀伤。

片子从马厩开始,第三幕的结束再次回到现实场景,地铁里马耳朵最后一次聆听的影像,我们看到现实人群坐在椅子上真实的疲倦,人们在有声时代穿行,自三十年代以来,七十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在选择?马匹已被机车代步,当下关联的位置和生活扮演者将继续被新的制造关系取代和社会定位,事实上一直向前的地铁在一条绕城环线的场域闭合了起始,在不自觉选择的循环关联中挣扎制动又能如何安全的出其“左”或“右”呢?

《关系》中的喻指和能指是对实现世界的僭越和袪魅,成为现代艺术和实验电影中一种高贵、高傲、狂然、敏感的特质,这种神秘感和不确定性也许它的象征性精神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凸现,是艺术之殇还是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一种僭越和祛魅,还是一种超越时空维度的艺术波普的经典意义?呈现出一种多元的镜像,故意模糊了艺术与政治或说艺术的“”政治”与“后现代主义”的边界,让失重的肉身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中寻找自我拯救。

生命体的价值判断和“时间之钤”的忧伤

阿麦特.拉西姆说:美景之美,在其忧伤。

约翰.高尔特的话同样震颤人心:“宇宙间只有一个基本抉择,存在或不存在一一而且它只属于单一的实体类型,即生命体。没有生命的物质,其存在是无条件的,而生命的存在却是有条件的:生命依靠特定的活动过程。物质是不可毁灭的,它会改变自己的形态,但它不能停止存在。只有生命体才面临不断的抉择:活着或死去的问题。生命是一个自立、自生的过程,如果一个有机体停止了这种活动过程,它就死了。组成有机体的化学元素还在,但是它的生命却不存在了。只有“生命“的概念才能让“价值”的概念成为可能。只有对生命体才有善恶可言。”

艺术和文学也是一种生命延续的方式。虽然,梵高的一生生前只卖岀去一幅画,但对其生命价值的判断是伟大的,不朽的。

大约是7月8日10时,樊晖来到展厅,二双陌生的手很自然地握在一起,仿佛心有灵犀一样。

“你结婚了没有?”

“有孩子吗?”

我没有问所谓的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等等任何有关艺术现代性、后现代性、解构并置等问题,而是开门见山问人间烟火、生命的繁衍和传宗接代的问题。

樊晖那些用生命作抵押换回来的镜头,刹那在我的面前高大了起来,我仿佛看见一位游侠从远古的魏晋时代走来,那位叫稽康的坦荡君子复活了,不仅仅是形似,更是神似,满目传情,风华绝代。

艺术是抽象的时间,人是时间的叙事。

“没有婚姻,没有小孩。如果有了这些羁绊,我就做不了这件事情了。”

樊晖的回答是那么的直接、干脆、随性而坚毅,掷地有声。

《犹在境中》德国收藏级纸 & 艺术微喷 5250*3500cm 2020

他很随和而热情友善地陪着我在展厅中浏览,粗线条地介绍了这个展览的概况:

“时间截面 - 樊晖艺术展”分为《柏林内墙》《关系》《咏春计划》《犹在境中》四部章节,是关于艺术家在五个城市的视域关联,在美术馆跨越近二十年的时间访谈。艺术展以影像纪录柏林消失的人和时间,叠加于绘画的方式,排列在第一个单元的“柏林-汉堡”的空间场域,在“咏春计划”中连接“武汉封城”的现实疫情。“柏林内墙”折射九十年代中国现状,被纪录的胡暂(胡先生)和艺术家个人生活双重裹挟的精神困境和精神出口。《关系》发生的马厩的社会场景,关联空间在2005-2010年第二章节的时间之境,35毫米黑白胶片重构的欧盟东扩影像初景,二十多个成员国代表的位属,依凭“椅子”&“人”的微妙连带,由“马”的选择性出场,闭合在欧盟家族似的全景,椅位的“距离和分割”、“平衡和控制”指向重组国际关系和复杂的无主体性的存在。艺术展第三章,以2010年以后时间节点进入《咏春计划》公共艺术的宏大叙事。在冬季制造出2000米的花道,在秦岭以南的田野和大道实施多株多丛花树分点位并置,再次春夏季/夏秋季进入村落,摄录绑缚绢花的全体村民,室内定点家庭实施咏春一一静物计划,将后工业农耕时代的社会主义村落和艺术家研究的“复数与非复数”照应,持续再现,参与《咏春计划》的四联村和村民即将整体的移民和迁址,跨入的“中国现代城市化”的社会生活。

《犹在境中》- 樊晖艺术展第四章

“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李叔同先生的一段描述对应艺术家樊晖在父亲去世的第三年回武汉探母特殊的境遇,城封的大年初一,独自一人持续二十一天深入关注疫情风暴的病院核心,三个多月穿越疫情的隔离区、医院发热门诊、火车站等等公共区域,纪录和访谈市民。影像的细节分布候诊&急救&抢救室的发热病患和不顾感染以命相依的家眷,直抵武汉的获救。金陵美术馆特别邀请“时间截面”第四章“犹在境中”,镜像武汉封城之初最艰难的白昼与黑夜,复原诊所动态,情景再现武汉疫情风暴中心之影像,关注贫乏医疗物质的幽闭空间,单薄支撑的普通人,再现命悬一线的武汉人日夜自救奔走,互救互助,寻觅病床的全过程,发现人性承担和隐忍的原力,陪伴武汉的呼喊和细语。在第四章“犹在境中,叙事和现实层层关联,截面关联“人在社会的存在性。“犹在境中”不止于大城武汉,延展在东西方隔离之墙的病毒之景,破显形之墙,人心内墙,再现疫情的日常。

《犹在境中》德国收藏级纸 & 艺术微喷 38*57cm 2020

樊晖作品通达场域空间语境,脉络连接创作者和受众之间气血,依千钧之勇力,艺术展极具现场体验和张力。

四十分钟后,樊晖把我引荐给策展人,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先生。我对这样的慕名拜访并不充满期待。闲谈中,刘春杰院长说,这次布展和制作开销不少,这也是金陵美术馆第一次为一个体制外艺术家这么做……刹那,我对刘春杰馆长充满敬意。

樊晖接着轻声地对我说:刘院长从2月接到我在医院工作的消息,怕再无相见,为之动容。

我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被感动的人,那一刻我被感动。刘春杰先生是伯乐,更是一位有血性,有悲悯情怀、跨地域和跨文化的艺术家和卓越的策展人,一位艺术的思想者、先行者。

“时间截面”樊晖艺术展 五个章节现场

一个艺术殉道者

7月8日12时许,樊晖和我从刘春杰馆长的办公室出来,刘馆长顺便送给樊晖一盒茶叶。而樊晖一点烟火气都不沾,眼神是那么样的清澈,充满了神性,没有那么客套的世俗中浸淫的东西,这一“魏晋风度”深深地把我迷住了,我敏锐地捕捉了这一细节,就是这一细节吸引了我,震撼了我。这是一个纯粹的人,这种关系就是苦苦寻觅的一个批评论家和一个艺术家真正进入到灵魂碰撞、共振的纯净的“高级关系”,这是一种让人非常舒坦的关系,仿佛是“琴台知音”“姜子牙遇钟子期”的现代版。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江河!”

二十年前,樊晖以其精湛、锐力的版画闻名,多次获得国际双年展、全国美展大奖,踌躇满志,艺术可期。三十而立之后,他告别美术院,回避版画,以柏林城的欧洲半径,调整研学方向,游历于西方,并在著名的汉堡美术学院视觉关联系攻读电影方向研究生。之后,他深刻的综合艺术与传统绘画渐行渐远,视域关联的新艺术在公共空间、雕刻、影像的边界跨越。他是2000年历届中国版画文献展多次邀约的艺术家,1997年木版画《望乡》(之二)在“日本•大阪第八届当代国际现代造型艺术三年展”获得铜奖。Richard Koshalek 洛杉矶现代美术馆馆长定义大阪三年展是具有国际视野和范围的当代艺术展览之一。1998年日本•神户第一届国际版画展,日本•兵库县立美术馆中岛德1998年日本•神户第一届国际版画展,日本•兵库县立美术馆中岛德博文字叙述“本届艺术展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艺术家樊晖的版画作品。作品人物目不转睛的凝视前方,目光的强度蕴含着压倒性的力量。”评委会委员之一日本•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长内山武夫评语:“本届作品表现出独特性、准确的技法,中国樊晖的木版作品《渴望生活的人》以压倒其他的力量获得大奖。”1999年樊晖木版画《理想花园》再次在欧洲的挪威国际版画三年展获得“三年展奖”。连续三年在国际艺坛绽放中国古典雕版的精湛技法和当代精神需求。“授予大奖的《渴望生活的人》为中国木版作品,作者给传统注入新的气息,气魄的制作,特别是人物眼球中蕴藏着威力。”

艺术评论家伊藤•诚谈如是说。自九十年代后的二十多年,樊晖将绘画和影像扩张到当代艺术的空间,致力生活的极限体验,“我画”和“摄他”之间,樊晖的视野从自身照应到众生。

《柏林内墙》、《咏春计划》是关注改革开放十年至三十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村落”的艺术文献项目。前者寻找和纪录柏林时间人物迷失的身份,叠加2003-2005年在柏林三年的肖像并分散在综合绘画《内墙》上,在《镜像》绘画装置中显影,樊晖在跟拍和纪录时间之墙的迹象,是空间场域横贯美术馆关于绘画、影像和事件的装置二十年的视觉文本。以2020年“时间截面”的主题外拓美术馆“寻人启事”的功能,也是21世纪最初发生的“时间之钤”。

《咏春计划》德国收藏级纸 & 艺术微喷 4000*2700cm 2018-2019

樊晖通过2018年前期现场调研,确定《咏春》艺术计划的可行性,2019年元月定点2000米大道林间花树绑缚仿真花,在深冬完成了2000米动线的春季人造景观,现场人潮如织。4月景观花树复苏发芽开花和同株仿真花同期开放。本次“时间截面”艺术展影像记载和截取了人造丛花景观的现场,由花及人,樊晖跟拍村民,持续在四联村落纪录《绑缚绢花的人》、《咏春-静物》,他将“复数与非复数”的艺术核心与后工业农耕时代的现实并置,在自然林间实施咏春艺术行为关联的农耕日用品和村落的日常交叠,再次叠加花景之后的人群,突显人和社会的关系,纪录四联村民和《咏春计划》发生的艺术场域关联,在四联村即将整体迁入的城市生活。艺术展的现场是“2018-2020”三个年度的秦岭以南兴汉新区四联村落地貌细节在土壤、植物、农具等等影像关联的作品。《咏春计划》关注城市外扩裹挟在地缘村落的现代中国,“移民迁徙”&“城乡身份”,樊晖“在地性”的现场艺术,以十年宏大叙事汉民族生活,涉及城市外扩、农地置换,记载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和村落农耕生活的实质关联,展示现代中国经济改革后的城市与乡村风物风貌,是当代艺术文献和汉中史料的双重文本。

《犹在境中》成为新时代凡人英雄的雕像。樊晖说:“大屏幕的尺寸像极了一处忧伤的泳池,大众期待模式化的叙事在泳池发生,真实故事小到蓄溢在泳池边的一盏时间纸杯,浸溶的时间杯盏流尽真实。”

樊晖历经多年艺术积累,在中西方艺术丛林放牧游学,他是深入社会的观察者,在人类迁徙、震后遗症、冠状病毒、病院病人等等艺术人文、人道关怀中厚积薄发,他无数次靠近死亡边缘,在现场实施艺术转换,是端着摄像机安静在现场的纪录人、陪伴者、关怀者。“

樊晖敏感在场发生的多重可能,在视觉关联的文本、影像、绘画、雕刻、实物的综合语系延长时间界面,发现时代场域大众的生活尊严和超常价值。游历艺术的山川河流,我们仅有窥见局部,全貌性难以洞察。

艺术家凭勇气之身如战地般的英雄,艺术作品的“在场性”、“在地性”或许不能拯救一命,但可救赎和慰藉万千心灵,让观众在自主体验中惊叹艺术的用情,忧虑之中参与社会的共振,召唤人性本源的回塑。

在金陵美术馆,樊晖既是寻找胡皙(胡先生),也是在寻找自己。大众生活哲学的复杂关系,失去身份未与时代疏离,樊晖直面时间的第一现场,热情和担当,这也许就是时代不可忽视他的唯一理由。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