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网络暴力艺术画「破坏艺术」

时间:2023-01-27 17:33:16 来源:芭莎艺术

大家好,网络暴力艺术画「破坏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深入人心的世界名画被人们“改头换面”,这是否意味着艺术家们遭到画手们的“网络暴力”?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盘点那些年被“恶搞”过的艺术作品,为艺术家们“鸣不平”。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杨树面板油画,77×53cm,1503-1517年

纽约街头艺术家拉里·莫斯利用气球捏出的蒙娜丽莎

神秘而美丽的《蒙娜丽莎》自问世以来便饱受争议,人们对画中这位女子嘴角那抹充满深意的微笑各执一词,同时也对她的真实身份充满疑虑。达·芬奇(Da Vinci)塑造的这幅500年来讨论度都极高的名作可以说是位列被“恶搞”对象的榜首,各国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将个人风格融入这幅名画,并以此致敬达·芬奇。

费尔南多·博特罗《蒙娜丽莎》,布面油画,163.8×130.8cm,1959年

费尔南多·博特罗《蒙娜丽莎十二岁》,布面油画和蛋彩画,211×195.5cm,1959年

以画“胖子”著称的新具象主义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Fernando Botero)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将其笔下所有人物都塑造成肥胖圆润的形象,充分展示了体积的可塑性和“胖”呈现出的视觉冲击。他的画作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喜剧效果,用他独有的“肥胖”画法打破了固有的规整协调之美。

马塞尔·杜尚《L.H.O.O.Q》,铅笔、现成画,19×12.7cm,1919年

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在其作品《泉》和《下楼的裸女》之后又创作了这幅“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作品名《L.H.O.O.Q》法语意为“蒙娜丽莎的屁股热烘烘”,此举在当时被认为是杜尚对达·芬奇作品的大不敬,并被指责是亵渎艺术。

马塞尔·杜尚《L.H.O.O.Q》,石墨、水粉颜料、平版印刷,30.3×23cm,1964年

其实,杜尚并不以此来哗众取宠,他的回应只是把蒙娜丽莎“长出胡子并剃掉”的过程向公众展示,并提出让人们换一种角度——自己的角度来重新对待大师的作品。杜尚一生追求思想上的自由,总能实现别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用他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尝试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

安迪·沃霍尔《彩色蒙娜丽莎》,丝网印刷油墨、石墨,319.7×208.6cm,1963年

安迪·沃霍尔《Marilyn Diptych》,丙烯颜料,205.44×289.56cm,1962年

上世纪波普艺术领军人物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将相同的人物形象复制、排列、变换颜色再排列,以此达到视觉上的冲击效果。在他的时代,波普艺术(Pop art)达到巅峰,这种将艺术与世俗相结合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屏障,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更多可能。

森洋史《蒙娜丽莎》,丙烯酸漆、紫外线木板丝网印刷,160×108cm,2018年

森洋史《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丙烯酸漆、镜面涂层、紫外线木板丝网印刷,145.5×97×3cm,2019年

日本现代艺术家森洋史(Hiroshi Mori)擅于用先进的打印技术和传统绘画相结合,将日本经典的漫画元素融入西方油画,实现了古典与现代艺术的碰撞及东西方文化的隔空对话。他使名画打破艺术家创作年代所能使用材料的限制,以更多元的形式展示给人们,“动漫化“成了他最独特的个人标签。

森洋史《天使报喜》,油、油墨、丙烯酸漆、铝板镜面电镀,72.7×72.7×2.5cm,2014年

井上凉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改编的动画《戴珍珠耳环的女忍者》

日本脑洞艺术家兼视频创作者井上凉(Ryō Inoue)的动画作品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取材于中外经典名画并进行创意改编的动画作品总能在商场里吸引人们驻足观看。日式风格浓厚的画面配以魔性洗脑的背景音乐,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从小便能受到来自各国艺术的熏陶。

井上凉改编的动画《呐喊》片段

Alireza Karimi Moghaddam画里的梵·高在星空下

伊朗插画家Alireza Karimi Moghaddam让梵·高置身于他本人画中的世界,在创作中加以自己的解读,放大并丰富了梵·高作画时可能产生的心理活动,展现出其内心深处孤独抑郁之外所憧憬的幻象世界,以此致敬这位一生未被世人所理解的孤独画家。

Alireza Karimi Moghaddam画里的梵·高在麦田里留下孤独的背影

阿尨创作的熊猫“滚滚”版《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绢本绘画,28.7×335.5cm,五代·南唐

这位来自中国的90后插画师把他酷爱的熊猫“滚滚”与中外名画相结合,给画里的人物“改头换面”,让中国的“国宝”以这种特别的形式“走”向世界。他制作的动图丰富了画面的故事性,熊猫形象甚至还原了画中人原本的神态,仿佛将观众带回当时的场景。

阿尨创作的熊猫“滚滚”版《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克里斯·乔丹创作的《星月夜》

美国摄影艺术家克里斯·乔丹用将近五万个涂上颜料的废旧打火机组成了这幅《星月夜》,这其实是他的系列作品《流动的数字(Running the Numbers)》中的一幅,诸如此类的还有他用24万个废弃塑料袋创作的《维纳斯》。他用这些每天都在产生却不被人关注的垃圾组成一幅幅“名画”,引发人们对于消费主义和保护环境的思考。

克里斯·乔丹创作的《星月夜》放大版

名画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可能只是吸引观众,而他的作品背后所代表的真正含义才更应该被关注。克里斯·乔丹用自己的方式“美化”了残忍的现实,同时用庞大的数量提醒人们,达到让观看者审视自我的目的。

在博人眼球、引人大笑的同时,这些“恶搞”艺术让人们看到了名画的另一种可能。它们不再是博物馆里高高在上、被玻璃展柜保护着的高雅艺术,而以一种更贴近世俗、更接地气的方式被人们熟知。

克里斯·乔丹用24万个废弃塑料袋组成的《维纳斯》

很多时候,“大师作品”只是艺术家们表达艺术的媒介,他们通过“改造”名画为自己的作品增加曝光率与话题度,以推广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思想,而并非对艺术家们不敬;又或者艺术家也有他们想致敬的时代偶像,将自己的作画风格融入经典作品正是他们表达欣赏的方式。当人们熟知的名画与极具现代感的新技术、新风格擦出火花时,艺术已经以崭新的方式重获新生。

编辑、文葛卓尔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