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举例说明彩陶纹样的文化内涵「四的象形字演变过程」

时间:2023-01-28 18:21:18 来源:汉字文化讲堂

大家好,举例说明彩陶纹样的文化内涵「四的象形字演变过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按】这是我2014年写的一篇旧文,曾发表于某论坛,今日重新修订发布。当时对汉字中的数字起源非常感兴趣,自己特意买了书研究,又在网上参考了不少资料。数字,在中国文化中是很神秘的概念,直到现在,国人的还会经常说“六六大顺”“九九归一”之类,还有八,发;四,死之类。郭沫若先生曾指出,数字与文字可能属于两种不同的造字思维。可以肯定的是,数字比文字更久远,更古老。

数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颇具神秘色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在古人的原始思维中,数绝对不是如现代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依附于象形,并有神秘力量支配的。

众所周知,积划成数,一、二、三皆由此得。而到了数字“四”为什么要写成“四”这个样子?笔者不揣冒昧,试从史前考古及人类学出发,结合史前彩陶纹饰,探究其渊源。

《说文解字》: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属皆从四。 古文四,亖,籀文四。原来四真的写作亖,与一、二、三积划成数的构形模式相同。

在甲骨文中就写作

,合文有

(四告)

(四牛)

(四百)等。

许慎对四字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从阴阳五行的角度,阐明四为阴数。另一个是从字形角度,认为四象四分之形。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象四分之形(笔者按,指许慎原文)”。謂囗像四方。八像分也。笔者认为解释牵强,让八去分囗,只能分成三部分,怎能是四分呢?

或者可以认为,八的一半是四,可段玉裁明明说说“八像分也”,不是数字八啊。鉴于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释这个字的造字本义。

马叙伦认为四是泗字初文,丁山认为是“呬”字初文,林义光也提出了和丁山相似的观点,可都是据形臆断,虽形体酷肖,终不免望文生义之嫌(实际上笔者也很难避免犯这种错误)。若以此观点出发,则此四字属假借无疑。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及李孝丁《甲骨文字集释》均持此种观点。笔者认为“四”本义为四方、四季之象形并不错,但其表义方式却并非用“八”分之。

我们能来看“明”篆文作

,其日旁作

。与“四”字形体极为接近,只是没有口内底部的弧线而已。

考“四”字古文有诸形:

上述字形见沈康年编制《古文字谱》。其第三形与上述

较为接近,此 即囧字。《说文解字》释“囧”:窻牖丽廔闓明。象形,凡囧之属皆从囧,读若犷。贾侍中说:读与明同。意谓此字象窗棂格子交错而敞亮之形。

囧,甲骨文作

圆形中的钩子是火焰的象征,整体就是一个吐火的太阳。雷圭元在《中国图案作法初探》中称之为囧形图案,是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在他举出的图例中典型的如下图一、下图二:

图一


图二


图二是秦代双凤朝阳瓦当,画面中两队凤凰相向而对,中间的囧形毫无疑问就是太阳。

“明”字甲骨文有作

,金文有作

,纳西文字作

(上日下月之形),其日旁均作囧形。笔者认为把囧解作窗户未免拘泥,如上为所分析的,囧其实就是喷射着火焰的太阳。日纳西文字作

,也即囧形。

囧形图案表现的是光明,或者说是“一团火”,窗棂透光是不能称之为一团火的。在雷圭元同书所列囧形图案中,其中有个图形,见下图:

图三

均分的四个扇形中的图案正是许慎列出的字。我们再来看几个彩陶纹饰图案:

图四

图五

图六


这些图形正是囧形图案的来源。这些图案均像太阳中有旋转跃动的火焰,寓意着太阳的圆周运行轨迹,其中颇有太极图循环往复的意味。所以我认为从彩陶纹饰起,囧有如下历史演变:

而由金文到小篆“囧”似乎字形变化太大,但如果仔细对比金文中“明”字构件中的“日”部,可作如下排列:

由此,我们就可追溯出由彩陶纹饰最终演变为“四”的路线来。另外,西周的父已卣中有个族徽图案,见下图:

人形两耳之中也是囧形图案。所以,我认为囧形图案就是日。那日与四是如何联系上的呢?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四”字中的“八”就是由囧形图案中的小钩子(四个或三个)简化而来呢?目前来看,恐怕很难做出肯定的推断,因为其差别太大。

既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何以一个囧形的日字能表达出四方四季(这是四的两个最常用意义)的含义呢,是不是如一些文字学家所说的是假借字,也即表数字的“四”是日的假借字呢?

笔者不禁想到了远古彩陶纹饰。我们知道史前时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出土彩陶的发现,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个绚丽多彩叹为观止的彩陶纹饰文化。特别是蒋书庆先生在《破译天书:远古彩陶文化揭秘》一书中,从天象历法、日月轮回等多角度解释了这些花纹的含义,给人以有意义的启发。

彩陶纹饰中的圆形或者说小半圆,常常会象征太阳。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一个是山西芮城东村出土,见下图:


一个是民和新民出土,见下图:

,这两个图形的共同点就是在圆形(或近方形)的外框内部,依附了四个小半圆。我们知道太阳是古人观察到的最显著的一个天体,太阳东升西落,在天空中走了一个半圆,然后落入地下。

由自然界的圆形物,如果实、水滴、鹅卵石等,圆的概念很早就建立在先民的头脑中。根据格式塔完型心理学说,有理由相信先民认为太阳在落入地下后也在循着那个圆环在移动,直到重新在东方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说天圆地方,实际上方形的概念是出现在圆形之后的。所以这就是说四字的外框起初就是圆环,后来才逐渐演变为方形,又和四方大地发生联系。

这四个小半圆两两相对,平均分布在圆环上。实际上寓意着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四个方位。而这四个方位代表的正是四季。所以

形是四季的象征无疑,而四季的出现与太阳的位置密不可分,故两者是两而一的概念。

当代表太阳的囧形图案和象征四季(四方)的

形图案相遇的时候,囧形图案最终和 形图案融合。那么 “四”形图案有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原来在古人的思维中,方向最初只有两个就是东方和西方,这是由太阳东升西落为标志的。在何新《诸神的起源》、叶舒宪《神话哲学》中都有类似的表述。

所以如果用图形表示,那就是下图:

在出土的陶纺轮中就有这样的图案,见下图:

随着思维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太阳不但东升西落,当他升起位于天空当中时,正位于南方的位置。

从位置的分布上说,古人穴居,面南背北,太阳在西面沉入地下,从东面升起。这样南和下就结合在一起。

而北则很可能来源于古人在夜晚仰头观察北天上的北极星的经验,由此北和上联系在一起。故上北下南,于是就产生了如下图形:

而北方并没有描述出来,因为从北半球居住的人来说,他是永远不会看到太阳位于北方的。而东都柳湾出土的有个弧线纹碗就有这样的装饰,见下图:


所以四字的起源应该是由“日”字(囧形图案是日字的形象摹写,实是太阳崇拜)和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相结合,在观察太阳的运行轨迹过程中,认识到四方四季而产生的。日字表述四方的先后顺序是:先演变为 (二方:东方、西方),再演变为 (三方:东方、南方、西方),最后演变为 (四方:东西南北),最后由文字求简规律,定形为四。


本文主要参考书籍:

沈康年 编 《古文字谱》

雷圭元 著《中国图案作法初探》

雷圭元 著《雷圭元论图案艺术》

王蕴智 著《殷商甲骨文研究》

刘溥 著《青海彩陶纹饰》

蒋书庆 著《破译天书:远古彩陶文化揭秘》

吴山 编《中国纹样全集(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春秋卷)》


更多内容,请点击:我的7本关于学习文言文的原创书简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