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西汉透光铜镜「汉代透光铜镜」

时间:2023-01-29 18:45:27 来源:艺术画廊

大家好,西汉透光铜镜「汉代透光铜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镜子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使用广泛。

现在所用的镜子,自带发光按键,甚至可以根据需求调整亮度。

科技的进步与发达,让大家已经习惯于这件样式繁多、功能新颖的生活用品。

可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面镜子?

它诞生于距今千年以前的汉朝。

其镜面不仅可以映衬出人的模样,当阳光照射镜面时,镜子背面的文字和纹饰还可以投影出来。

图 | 西汉·“见日之光”镜 |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这便是透光镜,也称“见日之光”镜。

青铜镜的发展

我国很早就开始使用铜镜了。铜镜的样式美丽,背面常有许多精美且富有寓意的铭文纹饰,这也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工艺品之一。

人们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青铜镜出土于距今4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遗址,而直至清朝时期,工艺精美的青铜镜依然受人喜爱。

可见青铜镜的历史之悠久!

图 | 清·朱本·《对镜仕女图》轴(局部)|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不过,青铜镜并没有随鼎器、尊器等礼器一起发展。

战国之后,青铜器文化的发展有所改变,鼎器进入平缓期发展,而铜镜突然崛起。

铜镜背面铸刻铭文,这是出现于战国晚期的新式样。经历西汉的发展,这种铭文铸刻逐渐成为铜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辨别汉代铜镜的一个显著特征。

西汉铜镜的铭文没有青铜鼎上的文字篇幅长,所记述的也非历史典故。它更像是当时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古人的精神文化活动与生活。

图 | 左上:战国·连弧螭凤纹镜,右上:东汉·博弈乐舞纹镜,左下:唐·月宫镜,右下:明·戏曲人物铜镜

西汉时期的铜镜种类繁多。按铭文内容,可分为昭明镜、日光镜、铜华镜等。按环状铭文的装饰纹样,又可以分为单圈铭文镜和重圈铭文镜。

汉代的镜子不止样式五花八门,大小也不一样,光六寸以下的小型青铜镜就不计其数。

“见日之光”镜

隋唐时期所著的《古镜记》,曾描述过这样一面镜子,“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

后来,宋代文学家沈括也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它,“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鉴,在古代指镜子。

他们所提及这面镜子,阳光可以穿透,并且将镜背面的铭文毫无差错地映衬出来。

在上海博物馆的一万面铜镜中,恰巧符合这种描述的铜镜有四面。

图 | 选取自节目《探索·发现》

这件铜镜呈圆形。正面用来照人,因而光滑平整,至今还能映出人的模样。

它的背面印有花纹图案。其以宽平沿为主要纹饰,背面有三道凸棱,将圆盘分为中心、两层里沿,以及外沿四个部分。

最外沿是没有花纹的窄素状高边,中心则是柿蒂形内连弧纹纽座。

在外侧还有8个字的铭文: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除了最出名的这件,其余的透光镜上还刻有“见日之光,长毋相忘”。

“见日之光”镜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图 | “见日之光”镜·镜背 | 选取自《探索·发现》

在内圈铸刻“见日之光,长毋相忘”的这面铜镜上,它的外圈也铸刻着“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

整面镜子几乎和一只巴掌一样大,约为一柞(即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约为五寸)。

其虽为青铜打造,但因小巧精致,重量也不过50克。

“见日之光”镜的秘密

“见日之光”镜引人注目的并非它的铭文。而是它堪称古代“投影仪”的存在。

这面镜子看上去与一般铜镜没有区别。

图 | 选取自节目《探索·发现》

但当一束光照射到镜面时,这束光会经过反射,将光影投射到墙壁上,而这光影中会奇迹般地呈现出镜子背面的纹饰、铭文。这就好似将镜子背面的样式直接映在壁上似的,因而人们也称其为“透光镜”。

不用电,金属按理说又不能透光。镜子是怎么做到投影的呢?

原来,玄机就藏在浇注青铜及磨镜的时候。

图 | 选取自节目《探索·发现》

高达上千度的铜水倒入模具中,铜水有个冷却凝固的过程。

透光镜的边沿又宽又厚,冷却速度较慢。而中心部分比较薄,冷却得很快。

因此,铜镜中心部分冷却成型时,铜镜的镜缘仍在冷却收缩。

图 | 选取自节目《探索·发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后固化的地方会产生一个收缩压力,也称“铸造应力”。这也会使镜面有一个向外凸起的趋势。

当镜面被研磨到一定的薄度,且与镜背纹路相对应时,铜镜便会出现透光的效果。

而且,磨镜也有一定讲究。双手需要按住镜的四周磨,才能磨至透光。

与普通青铜镜相比,透光镜边缘宽厚,中间极薄,背面花纹都围成一圈。考古研究员推断,具备这样特点的铜镜,才有机会被研磨成透光镜。

“见日之光”镜的聚首

宋代之后,这种“透光镜”的制作方法曾一度失传。甚至史料中,也没有再记载过这面神奇的镜子。

直至近现代,研究员试验了千万次后,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图 | 选取自节目《探索·发现》

而四面来自于汉代不同时期的“见日之光”镜,也在上海博物馆里,实现了它们2000年来的第一次聚首。

当光照射至镜面时,四个透过镜子折射出来的璀璨光影交相辉映,仿佛古人跨越时空发来的问候。

镜影绚丽夺目,

花纹、铭文映衬壁上。

古人匠心铸刻,

铜镜工艺玲珑剔透。

洞鉴铄古明匠术,

颖悟通今兴博才。

编审:张筱曼

责编:邓莫南

策划:彭 锋

编辑:刘梦迪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