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古玩赏析:读高燮赠金仲禹行书联

时间:2021-10-30 07:45:18 来源:

读高燮赠金仲禹行书联

南社耆宿高燮(1879—1958),字吹万,家居江苏金山张堰镇(现属上海),早在15岁就进学成为秀才。族人认为他将中举人考进士,青云直上荣宗耀祖。不料高燮厌恶科举,从此不再攻读四书五经,专以诗词、书法自娱。他一生不离书本,聚书、读书、著书;且喜好养花,嗜茶成性,广交四方文友。

高吹万的书法初学颜真卿与王羲之,一手行书源于颜体,沉雄峭拔,骨骼清奇,力透纸背,也有右军的流美飘逸。不过,高氏的书法继承得更多的是明代吴门书派与华亭书派的风格。

高吹万出生于金山张堰镇,苏州是脚边路,对于吴门书法的各领衔人物熟悉相知。张堰镇与华亭不远,高吹万对董其昌更是朝观夕摹。高吹万的书法又深得祝枝山的俊逸,书体飘逸浑厚,自然流畅,兼有文徵明的骨韵;结体宽展舒和,遒美中蕴含着苍秀与古雅;更有董其昌的空灵闲雅;颜骨王姿,圆润灵秀,气势贯通,犹如行云流水。

高燮的一副行书对联

吴江博物馆收藏有高燮的一副行书对联:“供石略存稽古意,养花都是爱才心。”上款“仲禹先生大雅”。落款“丙寅中秋高燮”。钤两枚印章,白文“金山高燮”,朱文“吹万”。(见右上图)

这位“仲禹先生”,姓金名明远(1899—1957),字仲禹,号东柳醉侯,江苏吴江同里人,是号称“吴江文皇帝”的金松岑的堂弟。金家是吴江望族,人丁兴旺,聚居于同里章家浜。仲禹名下有良田千亩,为人慷慨大方,好结交拥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书画家。早年在兄长金松岑的同川学校读书,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复旦大学,回乡后出任吴江县参议员,先在同川小学担任英语教员,又任吴江中学二院(同里)校长。1923年,柳亚子先生在家乡创办《新黎里》报,仲禹积极捐款助报,支持宣传新文化、新思潮;黎里成立惠黎小学,仲禹也募捐助学。他一生淡泊名利,坚辞上海闻人杜月笙的聘请。邵力子聘任他担任陕西某县县长,老师陈望道聘他任复旦大学教授职,都被他一一婉谢,只愿在家乡为培养下一代人才默默耕耘。闲暇时间则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仲禹喜欢书法,家中富有收藏,倪云林、董其昌、陆廉夫等辈的字画,历代的碑碣、拓片及其他古董,总希望拿出来与同好共赏。30年代末,为了方便各路高朋,仲禹从章家浜金氏老宅迁居镇区东柳圩,建造了同里镇上第一座二层西式洋房———赜贞楼。继退思园主任味知之后,人称他是同里镇上第二位“柴大官人”,对四方贤豪热情款待,琢磨学问,切磋书画,每有意会,必定高兴得手舞足蹈不知所之。高燮多次到金家做客,与金仲禹,也与南社发起人陈去病叙谈。

对联作于1926年,高吹万对金作了相当的赞扬,同时也有对自身的描摹。仔细体味,上下联可说有所侧重。上联“供石”一词,狭义地说,为陈列石刻碑碣一类的摆设,以考古研究;如果广义地理解,则为居室内存放的文人雅玩,除了碑帖、古董,还包括各种书籍。上联的重点落在金仲禹身上,下联“养花”句,则侧重作者自身。

高燮年长金仲禹整整20岁,由于脾气相类,爱好相同,结成了忘年之交,两人时有往来。高燮聚书15万卷,书斋名“可读斋”。他特爱诗经,搜集诗经数百种,石经、训诂、传笺义疏、问辨校疑、考异补佚、杂录笔记、音韵、名物、图谱、评分释例、白文联语、谶纬、三家诗等等多达14类,有木刻本、铅字排印本、油印本、手抄本、名人手批本,兼收并蓄应有尽有。韩愈有“诗正而葩”之说,后世因称诗经为葩经。高氏将专门存放诗经的书斋取名为“葩庐”,自号“葩叟”、“葩翁”。

为了结交四方智能之士,高燮花了数年时间营造了10亩有余的闲闲山庄,自号闲闲山人,开辟池亭水榭、曲槛长廊,凿石引泉,开轩延翠。高燮自谓:“国危政乱,称桑者闲闲,味淡声希,期穷年之矻矻。”内安排一所书房,名“可读斋”,斋外设有贮粮之所,吹万自书门联云:“世间惟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为使闲闲山庄景色留人,吹万又建岁寒桥、六号湾、柳岸莺啼等。近庄有银子湾,吹万斥资建桥,方便行人,取名为凝紫桥。山庄附近,仿吴中“香雪海”,移植吴中邓尉数千枝梅花,营造“梅花香窟”。每逢花开时,邀请诗友同好觞咏其间。吹万嗜茶成性,自称有茶癖,每至谷雨、清明,友人或手捧名茶,或邮寄香茗。良辰美景,贤主嘉宾,闲闲山庄实乃乐而忘返之所!金仲禹多次赴闲闲山庄,盘桓其间,其乐无穷。

爱惜梅花,爱惜人才,在高吹万心目中,养花与培养人才情理同一。像金仲禹这样的晚生小辈,真是深得高吹万爱惜、栽培的人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